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的研究

作者

何梦莹

南昌市育新学校九龙湖新城分校 330000

引言

小学二年级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和思维的关键时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使其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该模式通过小组协作与亲身实践,不仅深化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为未来的数学学习与个人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的优势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在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中展现出显著优势。它首先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在亲身参与中感受数学的乐趣。其次,该模式着重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在小组讨论与协作中,他们学会倾听他人意见、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更重要的是,它促进了学生数学思维深度发展。通过观察、操作、验证的完整探究过程,学生不仅记住了知识,更理解了概念背后的算理,真正掌握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模式还有助于形成积极的学习氛围,增强班级凝聚力,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团队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为未来的数学学习乃至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面临的挑战

(一)学生认知水平与学习习惯的局限

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其认知发展仍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难以长时间进行抽象的逻辑思考。他们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自控能力较弱,在开放的探究环境中容易分心或偏离任务主题。其已有的知识储备和学习经验有限,自主发现和提出有价值数学问题的能力尚且不足。同时,他们尚未完全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倾听、有序表达、协作分工等,这导致合作过程可能陷入无序争吵或沉默冷场,使探究流于表面形式,难以触及数学本质。

(二)教师角色转换与课堂掌控的难度

该模式要求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引导者和促进者,这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教师需精心设计既能激发兴趣又蕴含数学知识的探究任务,并能在学生活动过程中进行精准而及时的点拨引导。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往往难以把握干预的时机和程度,担心过度介入会扼杀学生的自主性,但完全放手又可能导致探究方向错误或效率低下。同时,低年级课堂纪律管理本就挑战巨大,在气氛活跃的探究活动中,教师更容易陷入维持秩序与推动探究的两难境地。

(三)教学进度与评价体系的现实压力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通常比直接讲授耗费更多时间,而小学数学教学普遍面临紧促的教学进度和统一的考核评价压力。一个需要充分探究和讨论的知识点,其教学时长可能是传统方式的数倍。在有限的课时内,教师常常担心无法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影响整体教学计划。此外,现行的评价体系仍侧重于对知识结果的量化考核,而非学习过程的评估。这种矛盾使得教师即使认同探究模式的价值,在现实压力下也可能为了追求效率和分数而回归更“稳妥”的传统讲授式教学。

三、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的实施策略

(一)创设贴近生活的真实情境,提出富有挑战性的核心问题

问题是探究的起点,情境是思维的催化剂。为二年级学生设计的问题必须源于其熟悉的生活场景,既能激发浓厚兴趣,又蕴含明确的数学知识目标,使他们自然而然地产生探究的需求和欲望。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时间》时,教师可以创设“小明的一天”生活化情境,出示一系列他起床、上课、吃饭等不同时间的钟面图片,并提出核心挑战:“你们能根据钟面上指针的位置,正确读出这些时间,并帮他制定一个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吗?”这个任务直接关联“认读几时几分”的教学目标,且具有实际意义,能驱动学生自主观察钟面结构,并为后续合作交流奠定基础。

(二)设计结构化与开放度并存的探究工具,引导思维走向深入

低年级学生的自主探究需要具体材料的支撑和清晰步骤的引导。教师提供的学具和任务单应具有结构化框架,避免盲目操作,同时保留一定的开放空间,鼓励多样化的思考路径和发现。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时,教师可以发放“最喜欢的水果”调查表作为结构化工具。任务单明确要求小组先讨论确定调查哪几种水果,再分工用画“正”字或自己喜欢的方式逐一记录组内每位同学的选择,最后共同将杂乱的数据进行整理。这张任务单既规定了“收集-记录-整理”的科学流程,又在记录和整理方法上给予了开放性和创造性空间,有效保障了探究活动的深度与效度。

(三)建立多维立体的过程性评价机制,激励持续参与

有效的评价是维持低年级学生探究热情、培养良好合作习惯的关键。评价应贯穿探究全过程,侧重于关注学生的参与态度、协作精神、思考过程以及进步情况,而非仅仅看重最终答案的正确与否。例如,在完成任何一次小组探究活动后,

例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中测量教室物品的长度,教师不仅要点评哪个小组数据测得准,更要大力表扬那些分工合理、互相帮助、倾听认真、能一起克服困难的小组。可以引入“数学小能手”、“合作之星”、“进步勋章”等即时性的荣誉称号,并鼓励小组上台展示他们的测量方法和合作过程,让评价更具象、更积极,从而强化学生的良好行为,使其获得持续参与探究的内在动力。

结束语

本文通过分析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在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优势、挑战及实施策略,论证了其对学生兴趣激发、合作能力与思维深度培养的积极价值。该模式的有效实施依赖于教师的精准设计与引导,虽面临现实挑战,但仍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值得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优化。

参考文献

[1] 陈 华 华 . 小 学 数 学 教 学 中 合 作 探 究 式 学 习 模 式 的 应 用 [J]. 名 师 在线,2022,(11):25-27.

[2]郭庆庆.自主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家长,2021,(35):16-17.

[3]刘海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2020,(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