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视角下益阳竹产业品牌文化 IP的构建路径与符号表达研究
董彬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湖南益阳
一、引言
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与区域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品牌文化 IP 已成为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与区域文化影响力的关键载体。益阳作为我国著名的 “竹子之乡”,拥有得天独厚的竹资源禀赋与源远流长的竹产业发展历史,其地域文化中蕴含的竹元素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性。
从理论层面来看,从地域文化视角系统探究益阳竹产业品牌文化 IP 的构建路径与符号表达体系,能够丰富品牌文化 IP 理论在地方特色产业中的应用研究,为相关学术领域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案例支撑。从实践层面而言,这一研究可为益阳竹产业实现从资源依赖向文化赋能的转型升级提供实践指引,有助于提升益阳竹产业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对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益阳竹产业品牌文化 IP 构建的地域文化资源基础
益阳地处湖南省北部、长江中下游平原南岸,独特的地理区位与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竹资源,更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体系,为竹产业品牌文化 IP 的构建提供了坚实的资源支撑。
(一)自然地理文化资源
益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的气候特征与肥沃的土壤条件极适宜竹子生长,境内拥有大面积连片竹林,形成了蔚为壮观的竹海景观。这种与竹共生的自然地理环境,不仅为竹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保障,更塑造了 “因竹而生、依竹而兴”的地域生态文化,为品牌文化 IP 构建提供了直观可感的自然意象与生态价值内核。
(二)历史人文文化资源
益阳竹产业发展历史可追溯至千年之前,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竹文化遗产。其中,益阳竹编技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精巧的编织技法与独特的图案纹样,集中体现了当地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此外,流传于民间的竹文化传说、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咏竹佳作,以及延续至今的竹文化节等民俗活动,共同构成了多层次的历史人文资源体系,为品牌文化 IP 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情感内涵。
三、地域文化视角下益阳竹产业品牌文化 IP 的构建路径
(一)深度挖掘地域文化元素,夯实 IP 内核
构建具有辨识度的品牌文化 IP,首要任务是对地域文化元素进行系统性梳理与深度挖掘。需聚焦竹编技艺的核心技法、代表性图案等物质文化元素,以及竹文化传说所蕴含的精神内涵、民俗活动体现的生活智慧等非物质文化元素,提炼形成可转化为IP 符号的文化基因。同时,应建立健全文化保护传承机制,通过建设竹文化博物馆、开展非遗传承人培养计划等方式,确保文化元素的活态传承 [1]。
(二)融合现代市场需求,推动 IP 创新发展
在文化元素挖掘的基础上,需精准对接现代消费者的审美偏好与功能需求,通过设计创新、跨界融合等方式,赋予传统竹文化以当代生命力。可将竹编技艺与现代产品设计理念相结合,开发兼具文化内涵与实用价值的时尚消费品;同时推动竹产业与文旅、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拓展 IP 应用场景与价值边界 [4]。
(三)强化品牌形象塑造与传播,提升 IP 影响力
品牌文化 IP 的价值实现,需要通过系统化的形象塑造与多元化的传播渠道构建认知体系。应设计具有地域文化辨识度的品牌标识系统,构建以竹产业历史传承与创新发展为核心的品牌叙事体系,形成情感共鸣点。传播层面需整合新媒体矩阵与传统传播渠道,通过内容创新与场景营造,提升 IP 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2]。
赫山区 "泥江口竹筷" 品牌的塑造过程提供了典型范例。该品牌聚焦快消竹制品细分市场,以 "传统工艺 + 现代标准" 为核心理念,设计形成以竹节造型为基础的品牌标识系统,构建 "千年竹艺,一双竹筷" 的品牌故事体系。目前已累计注册商标 26项、专利 38 项,正推进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申报,形成了 "技术创新 + 品牌传播" 的双轮驱动模式。
四、益阳竹产业品牌文化 IP 的符号表达体系
(一)视觉符号:构建直观认知
视觉符号是品牌文化 IP 最直接的传播载体,包括品牌标识、产品形态、空间场景等元素。应萃取竹的形态特征(如竹节的韵律感、竹叶的舒展态)、竹编的肌理纹样(如经纬交织的网格、虚实相生的图案)作为设计原型,通过现代设计语言进行艺术化转译,形成具有识别性的视觉系统 [11]。
桃花江竹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全竹结构建筑堪称视觉符号创新的典范。这座国内单体最大的三层竹楼,采用 21 根实心全竹立柱作为承重结构,摒弃传统钢筋建材,直观展现竹材的力学美感与自然特质。建筑内部的波浪形墙面由芬兰设计师操刀,利用竹子的疏密排列与波浪形态实现最佳声学效果,集中展示的竹地板、竹家具等上百种产品,共同构成了 “竹元素” 视觉矩阵,成为传播竹文化 IP 的网红打卡地,实现了功能空间与文化符号的有机统一。
(二)听觉符号:营造情感共鸣
听觉符号通过声音刺激构建品牌记忆点,可结合竹产业特征开发专属音效与音乐作品。如提取风吹竹林的沙沙声、竹材加工的敲打声等自然与生产声音,融入湖湘传统乐器演奏的旋律,创作具有地域特色的主题音乐,在品牌活动与传播场景中形成独特的听觉标识 [2]。
益阳竹文化节的音乐设计颇具特色。活动现场播放的主题音乐以竹笛、芦笙等乐器为主奏,穿插录制的竹海风声与竹编劳作声,既展现了竹产业的生产场景,又传递出 “道法自然” 的文化意境。这种声景设计使游客在听觉体验中加深对竹文化 IP 的情感认同,形成多感官的品牌认知体系。
(三)行为符号:促进深度参与
行为符号通过具象化的活动与体验,让消费者深度介入品牌文化 IP 的构建过程,主要包括技艺展示、民俗活动、互动体验等形式。通过设置可参与、可感知的行为场景,使抽象的文化内涵转化为具象的行为记忆 [3]。
桃江县竹文化节的系列活动构成了完整的行为符号体系。活动期间设置的非遗传承人现场演示环节,系统展示从选竹、破竹到编织的全流程技艺,让游客直观感受竹编工艺的精湛;竹文化讲座通过讲述益阳竹产业历史与传说故事,深化文化认知;而竹制工艺品展销会与 DIY 体验区,则为消费者提供了从认知到参与的完整路径。这些行为符号不仅促进了产品销售,更通过深度互动强化了消费者对竹文化 IP 的认同感与传播意愿。
五、结论
本研究表明,益阳竹产业品牌文化 IP 的构建需立足地域文化资源,通过深度挖掘竹文化元素奠定 IP 内核,结合现代市场需求实现创新发展,借助系统传播提升 IP影响力。在符号表达层面,需构建视觉、听觉、行为多维度的符号体系,使抽象的文化内涵转化为可感知、可传播的品牌资产 [8]。
桃江、赫山等地的实践案例证明,这种基于地域文化的 IP 构建模式能够有效提升产业附加值与品牌竞争力。未来,益阳竹产业应进一步加强文化元素的系统研究与保护,深化与现代科技、多元产业的融合,优化品牌传播策略,持续完善品牌文化 IP体系,推动益阳竹产业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建国,李娜。地域文化元素在产业品牌 IP 构建中的应用研究 [J]. 中国软科学,2020 (5):178-186.
[2] 张晓明,吴文化。品牌文化 IP 的符号表达与传播机制 —— 基于传统文化产业的案例分析 [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21, 28 (3):5-24+126.
[3] 刘春玲,张伟。非遗传承视域下传统手工艺产业品牌 IP 化路径研究 [J]. 民俗研究,2019 (2):135-143.
该论文为益阳市社科联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益阳竹产业品牌文化IP 创建与运营策略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1316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