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智能财务背景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作者

戴靖璇

河北省廊坊师范学院 空港校区 065500

引言

当前,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财务领域向智能化转型,智能财务系统在财务流程自动化和数据分析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传统核算型会计工作逐渐被替代。这一变化对会计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部分高校会计专业在人才培养中,存在目标不明确、课程内容与技术发展脱节、教学方式缺乏实践环节等问题,使得培养出的人才无法很好地满足智能财务场景下的岗位需求。

一、重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锚定智能财务能力需求

1.1 确立 “技术 + 专业” 复合型能力导向

在智能财务背景下,会计工作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核算和记账,而是需要与先进技术深度结合。确立 “技术 + 专业” 复合型能力导向,就是要让会计人才既掌握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又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能够熟练运用财务软件、大数据分析工具等,将技术与专业知识融合,提高财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以应对智能财务环境下的各种挑战。这意味着会计人才不仅要精通会计准则、税法等专业知识,还要了解数据库技术、编程语言等基础技术知识,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技术手段解决财务问题,比如通过编程实现财务数据的自动化处理,借助数据库技术对财务信息进行高效管理。

1.2 强化数据思维与数据分析能力培养

智能财务环境下,财务工作产生的数据量急剧增加,数据成为重要的决策依据。强化数据思维与数据分析能力培养,是让会计人才能够从大量的数据中发现问题、提炼信息、总结规律。培养会计人才对数据的敏感度,学会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为企业的财务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使财务工作从传统的核算向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转变。在培养过程中,要引导会计人才树立数据驱动决策的理念,学会运用统计分析、数据挖掘等方法对财务数据进行深入分析,识别数据背后的业务逻辑和发展趋势,比如通过对企业销售数据、成本数据的分析,为企业的产品定价、成本控制提供决策建议。

1.3 突出财务决策支持与业务融合能力塑造

随着智能财务的发展,会计人才需要更多地参与到企业的经营决策中。突出财务决策支持与业务融合能力塑造,就是要让会计人才了解企业的业务流程,将财务工作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能够从财务角度对业务活动进行分析和评价,为业务决策提供财务方面的建议和支持,实现财务与业务的协同发展,提升企业的整体效益。会计人才要深入了解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业务环节,掌握业务活动与财务指标之间的关联关系,在业务开展前进行财务可行性分析,在业务开展过程中进行财务监控,在业务完成后进行财务评价,确保业务活动的合理性和效益性。

二、优化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对接智能财务技术发展

2.1 增设智能财务技术相关核心课程

为了让会计人才适应智能财务技术的发展,需要在课程体系中增设智能财务技术相关的核心课程。这些课程可以包括人工智能在财务中的应用、大数据财务分析、财务机器人等内容。通过系统的学习,让会计人才掌握智能财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了解智能财务系统的构建和运作,为今后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这些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课程设置上,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仅讲解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还要通过案例分析、实操训练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技术的具体应用。

2.2 推动传统会计课程与数字化内容融合

传统会计课程主要侧重于会计理论和方法的传授,缺乏与数字化内容的结合。推动传统会计课程与数字化内容融合,就是要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融入数字化的理念、技术和方法。例如,在财务会计课程中加入电子发票、在线记账等数字化内容;在成本会计课程中引入大数据成本分析等内容,使传统会计课程能够更好地适应智能财务环境的需求。在融合过程中,要对传统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梳理和调整,删除过时的内容,增加数字化相关的知识点和技能要求。

2.3 构建模块化实践课程体系

构建模块化实践课程体系,就是根据智能财务岗位的实际需求,将实践课程划分为不同的模块,如财务软件操作模块、数据分析实践模块、智能财务系统应用模块等。每个模块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相应的模块进行学习,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提高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在模块设计上,要紧密结合行业发展和岗位需求,确保实践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三、革新会计教学实施模式,提升人才培养实效

3.1 引入场景化教学模式

场景化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场景相结合。在会计教学中引入场景化教学模式,就是根据智能财务工作的实际场景,设计相应的教学情境。例如,模拟企业的智能财务处理流程、财务决策场景等,让学生在模拟的场景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实际操作和决策。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增强学生对实际工作的认知和适应能力。在场景设计时,要注重场景的真实性和复杂性,尽可能还原实际工作中的各种情况和问题。可以邀请企业的财务专家参与场景设计,确保场景内容与实际工作相符。

3.2 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是提升会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需要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高校可以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邀请企业的专家参与教学过程,为学生提供实践实习的岗位。企业可以为高校提供最新的智能财务技术和设备支持,与高校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培养出更符合企业需求的会计人才。

3.3 推广智能化教学工具应用

智能化教学工具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在会计教学中推广智能化教学工具应用,如在线学习平台、智能题库、虚拟仿真教学软件等。这些工具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练习。同时,智能化教学工具还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教学过程的实时监控,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四、结论

在智能财务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必然趋势。通过重构培养目标,确立 “技术 + 专业” 复合型能力导向,强化数据思维和决策支持能力,能够让会计人才更好地契合智能财务的能力需求。优化课程体系,增设智能财务技术课程、推动传统课程与数字化融合及构建模块化实践课程,可使课程内容对接技术发展。革新教学实施模式,引入场景化教学、深化产教融合及推广智能化教学工具,能提升人才培养实效。这些措施共同作用,将为培养适应智能财务时代的会计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曹爱翎. 智能财务背景下会计课程改革研究[J]. 财务管理研究,2025,(04):141-144.

[2]于晓萌. 智能技术驱动下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数字经济,2024,(11):83-85.

[3]赵桂青.数字经济时代高校智能财务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4,(13):1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