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边疆民族地区中高职思政课衔接的破局路径

作者

齐艳君

文山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文山市 663099

一、引言

在新时代,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对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意义重大。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部分,关乎学生思想政治与职业素养培育。然而,边疆民族地区因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发展滞后、文化多元复杂等因素,中高职思政课衔接面临诸多挑战。文山州地处云南省东南部,是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地区,其特殊教育环境使思政课衔接问题更具复杂性。探索边疆民族地区中高职思政课衔接的破局路径,对提升教学质量、培育高素质人才而言,具有迫切的现实需求与重要意义。

二、边疆民族地区中高职思政课衔接现状 —— 以文山为例

2.1 课程融入不足

文山州部分中职学校对课程思政重视不足,管理层将资源过度倾斜于专业技能课程,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性。教学方式陈旧,以讲授式为主,未充分挖掘专业课思政元素,存在形式主义。如机械制造类专业课程,仅在结尾添加思政口号,未将工匠精神等与专业知识融合。同时,学校缺乏家校协同育人机制,未搭建资源利用平台,也未开展家长思政教育理念培训,导致家庭与学校思政教育脱节。

2.2 教师队伍有待加强

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内涵认识不足,秉持 “重知识传授,轻价值引领” 观念,认为思政教育是思政课教师职责,未形成协同育人合力。教学方式老套,依赖教材与板书,脱离实践,内容缺乏吸引力。以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为例,教师讲解策略时未结合边疆民族地区特色农产品推广案例,学生难以联系实际,思政教育效果不佳。

2.3 教学目标与内容衔接不畅

中高职思政课教学目标差异明显,但缺乏有效衔接机制,导致内容重复或脱节。中职侧重基础知识传授,高职强调理论深度与实践应用,但实际教学过渡不自然。如讲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职讲解浅显,高职未考虑中职基础直接深入分析,学生理解困难,影响一体化建设推进。

三、“三维能力螺旋” 模型构建

3.1 模型内涵

“三维能力螺旋” 模型涵盖知识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三个维度。知识能力维度聚焦思政理论知识学习与体系构建;实践能力维度强调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生活与职业场景;创新能力维度注重培养创新思维与意识。三个维度相互关联、促进,形成螺旋上升发展态势,助力学生思想政治素养与综合能力持续提升。其核心架构如图 1所示:

图 1 “三维能力螺旋” 模型示意图

3.2 模型对中高职思政课衔接的意义

该模型为中高职思政课衔接提供新视角与框架。通过明确各维度在中高职阶段的培养目标,使教学目标更清晰。知识能力维度上,中职打基础,高职深化拓展;实践能力维度中,中职开展基础校园实践,高职组织校外综合实践;创新能力维度里,中职激发兴趣,高职系统培养能力,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与内容的有效衔接,提升教学质量。

四、基于 “三维能力螺旋” 模型的破局路径

4.1 优化课程体系

依据模型构建中高职一体化思政课程体系。知识能力维度,整合教材内容,避免重复,按认知规律安排进度,如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职讲基础,高职探讨应用。实践能力维度,中职开展校园实践活动,高职组织校外实习调研,如针对文山州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开展调研。创新能力维度,开设创新思维课程,鼓励参与思政课题研究与创新项目,如制作民族文化特色思政短视频。

4.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组织教师参加模型相关培训,通过讲座、案例分析等提升其对衔接的认识与教学能力。鼓励跨校交流合作,开展教研活动。教师在各维度提升自我,知识能力维度更新知识,实践能力维度积累经验融入教学,创新能力维度培养自身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如联合开发基于模型的教学资源。

4.3 创新教学方法

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满足各维度能力培养需求。知识能力维度用案例教学法,如以文山州民族团结案例讲解相关内容;实践能力维度用项目式学习,开展乡村振兴实践项目;创新能力维度用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探讨思政教育创新方式,培养团队协作与创新能力。

4.4 建立评价机制

构建基于 “三维能力螺旋” 模型的中高职思政课衔接评价机制是确保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从知识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在知识能力方面,通过课堂测试、课程论文、知识竞赛等方式,考查学生对思政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在实践能力方面,依据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表现以及实践成果,如调研报告质量、项目完成情况等进行评价。在创新能力方面,评估学生在创新实践项目中的创新思维表现、提出的新观点和新方法以及创新成果的价值。

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教学效果评价体系。通过学生评价、同行评价、教学督导评价等多种方式,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态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激励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例如,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在 “三维能力螺旋” 模型各维度的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教师教学改进和学生学业考核的重要依据。

五、结论

边疆民族地区中高职思政课衔接对于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文山州的实证研究,我们清晰地认识到当前边疆民族地区中高职思政课衔接存在课程融入不足、教师队伍有待加强、教学目标与内容衔接不畅等问题。而基于 “三维能力螺旋” 模型提出的优化课程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新教学方法和建立评价机制等破局路径,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紧密结合边疆民族地区的地域特点、民族文化特色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和完善这些破局路径。通过持续优化和改进,实现中高职思政课的有效衔接,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为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扎实专业技能和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未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还需要进一步关注边疆民族地区中高职思政课衔接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不断丰富和发展相关理论与实践,推动边疆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思政课建设迈向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 [Z].2019.

[2]王炳林。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J]. 思想理论教育,2020(03):4-9.

[3]张志勇。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困境与对策 [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12):56-61.

[4]陈宝生。扎实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J]. 人民教育,2020 (07):12-16.

[5]周俊。中高职课程衔接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1):7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