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安全阀校验拆解工具的研发与应用研究

作者

邢洁荣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安全监督检测中心 河北省任丘市 062552

一、引言

在石油化工、能源电力等工业领域,锅炉、压力容器等承压设备是生产运行的关键基础设施,而安全阀作为这些设备的最后一道安全屏障,其可靠性直接决定了设备的运行安全 。安全阀需每年至少校验一次,[2]以确保其在设定压力下能准确开启、密封良好。当前,安全阀校验仍以传统人工拆解为主,依赖撬杠、扳手等简易工具操作。这种方式存在三大核心问题:一是施力不均导致设备损耗,约 25% 的安全阀在拆解过程中出现阀瓣卡死,进而造成密封面损伤,每年报废量占校验总量的 10% ,直接增加企业经济成本;二是校验效率低下,单只安全阀校验平均耗时 1.5 小时,其中拆解环节占 30-40 分钟,复杂型号安全阀拆解耗时更长,难以满足企业对校验周期的需求;三是安全风险高,人工操作过程中易因工具滑脱、用力过猛导致人员受伤或设备坠落,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3]

随着国内特种设备数量的逐年增长,传统校验技术已无法适配行业发展需求。研发一套专业、高效、安全的安全阀校验集成工具,成为解决当前痛点、提升校验质效、保障设备与人身安全的必要举措。本文基于实际业务需求,结合国内外安全阀校验技术发展现状,开展集成化拆解装置的研发设计,旨在通过技术创新突破传统操作瓶颈,为安全阀校验工作提供技术革新方案。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内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近年来,国内安全阀校验技术逐步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转型。众多特种设备装备企业已推出具备自动检测、数据采集与分析功能的智能校验设备,例如某企业研发的 “安全阀智能校验台”,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实现压力自动调节、开启压力精准记录,大幅提升了校验准确性 。同时,针对拆解环节的辅助工具也不断涌现,部分安全阀生产厂家推出便携式工具箱,集成拆解、清洗、检查等功能,可适配多种型号安全阀,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操作便捷性。

然而,现有国内工具仍存在明显局限性:一是通用性不足,多数拆解工具仅针对特定型号或规格的安全阀设计,无法满足石油行业校验多品牌、多规格安全阀的需求;二是动力传输精度低,部分半自动拆解工具采用气动控制,压力调节范围有限,仍存在施力不均问题;三是便携性差,大型智能校验设备需固定在实验室使用,无法满足现场校验的移动需求 。因此,研发兼具通用性、高精度与便携性的集成化拆解装置,是国内安全阀校验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2.2 国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发达国家在安全阀校验技术领域起步较早,目前已形成以 “高精度、高效率、全自动化” 为核心的技术体系。例如,德国某企业推出的 “全自动安全阀校验系统”,通过机械臂配合液压驱动装置,可实现安全阀的自动抓取、拆解、检测与组装,单只安全阀校验耗时缩短至 5-8 分钟,效率较传统方式提升 10 倍以上 。此外,国外设备在细节设计上更注重实用性,如采用快换式接口适配不同型号安全阀、通过扭矩传感器实时监控拆解力值,有效避免密封面损伤。但国外设备也存在适配性与成本问题。因此,在借鉴国外高精度控制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安全阀规格特点与企业成本预算,研发本土化的集成工具,是更符合国内行业实际的选择。

三、研究目标与关键技术

3.1 研究目标

本研究以实际校验需求为导向,旨在研制一套适用于弹簧式安全阀阀座的集成化拆解装置,具体目标包括:

功能目标:实现安全阀的快速拆解与精准安装,适配校验的所有规格型号安全阀(DN20-DN200),满足现场与实验室双重校验场景需求;

性能目标:将拆解过程中安全阀密封面磨损率降低 50% 以上,拆解效率较传统人工方式提升不低于 30% ,单只安全阀拆解时间控制在 15 分钟以内;

安全与经济目标:消除人工操作安全风险,降低设备报废率,节约设备更换成本与人工成本超 10 万元;

3.2 关键技术难点与解决方案

3.2.1 安全阀结构设计与分析技术

不同型号弹簧式安全阀的阀座结构、螺纹规格差异较大,需精准分析其受力点与

拆解路径,避免拆解过程中对阀体造成损伤。解决方案:通过统计近五年校验的安全阀数据涵盖各种型号规格,建立数据库,确定最优拆解方案,为装置结构设计提供数据支撑 。

3.2.2 反向丝锥技术

部分安全阀因长期使用存在阀座螺纹锈蚀、卡死现象,传统丝锥无法实现反向拆卸。解决方案:设计各种型号的可拆卸式反向丝锥套筒,采用高强度合金材质,通过快换接口实现快速更换,可有效清除螺纹锈蚀杂质,解决卡死问题。[4]

3.2.3 液压控制技术

液压系统是装置的动力核心,需满足不同规格安全阀拆解的动力需求,同时保证操作便捷性。解决方案:选定液压泵配备手动换向阀实现压力调节,通过遥控开关控制动力输出,解放操作人员双手,提升操作安全性;液压管路采用高压软管设计,满足装置便携移动需求。

四、装置研发与性能测试

4.1 装置总体设计方案

初步选定液压泵搭配油缸作为动力系统(NJS-Ⅰ型)。工作时,液压泵借助手动换向阀,完成进油口与回油口的通路切换,精准驱动油缸伸缩动作。当油缸伸长,安装在套筒上的工装随之顺时针转动,执行阀座拆卸工序;此时反力档杆处于出口法兰左侧位置,可有效阻挡阀体同步运动,利用相对运动差达成阀座拆卸目的。

4.2 测试结果与分析

4.2.1 效率提升效果

实验组单只安全阀平均拆解时间为 12 分钟,较对照组(35 分钟)缩短 65.7% ,远超 “效率提升不低于 30% ” 的预期目标。其中,复杂型号安全阀(如 DN150 先导式安全阀)拆解时间从传统的 60 分钟缩短至 20 分钟,效率提升尤为显著。效率提升的核心原因在于:液压动力传输稳定,避免人工反复调整施力角度;快换式接口减少了工具更换时间,适配不同型号安全阀无需重新调试 。

4.2.2 设备损耗控制效果

实验组中仅 2 只安全阀出现轻微密封面划痕(损伤率 2% ),较对照组( 25% )降低 92% ,远高于 “磨损降低 50% ” 的目标。损伤率降低的关键在于:扭矩传感器实时监控力值,当扭矩接近密封面耐受极限时自动报警,避免过力损伤;弧形夹持组件与橡胶内衬减少了阀体表面挤压变形。

4.2.3 安全风险控制效果

实验组全程未发生工具滑脱、设备坠落等安全隐患,操作人员仅需通过手动控制动力输出,大幅降低了操作强度与安全风险。而对照组中出现 3 起工具滑脱导致的轻微手部划伤,安全风险显著高于实验组。

五、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基于安全阀校验业务需求,研发的集成化拆解装置通过整合液压控制、扭矩技术、快换适配等技术,有效解决了传统人工拆解效率低、设备损耗大、安全风险高的问题。性能测试表明,装置拆解效率提升 65.7% 、密封面损伤率降低 92%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显著,达到了预期研究目标。

未来研究可从三方面进一步优化:一是智能化升级,增加物联网模块,实现拆解数据远程传输与分析,为安全阀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数据支撑;二是轻量化设计,采用航空铝合金材质替代部分钢材,将装置重量控制在 25kg 以内,进一步提升便携性;三是多功能集成,在拆解功能基础上增加清洗、探伤检测模块,实现安全阀校验 “拆解 - 清洗 - 检测 - 组装” 一体化操作,全面提升校验工作的集成化水平。

参考文献

[1] 殷翠.浅谈安全阀校验方法[J].工艺与装备,2018(08):179-180.

[2]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21-2016[S].

[3] 刘凯栋.锅炉压力容器安全阀校验有关问题的探讨[J].锅炉制造,2021(2):63-64.

[4] 李松涛.安全阀在线检测仪器实际使用初探[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4,(40)18: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