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意境营造与情感体验
应勇毅
浙江省台州市 仙居县实验中学317300
引言: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对初中生而言不仅是语言学习内容,更是审美教育与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传统教学偏重字词解释与背诵,忽视情感与意境,致使学生兴趣不足、理解浅显。在核心素养导向下,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运用、思维品质和审美情趣培养。古诗词教学需回归诗歌本质,强化意境营造与情感体验,实现“以境入情,以情悟境”,从而提升学生文学素养与审美能力,为教学改革提供思路。
一、古诗词教学的现状与意义
1.1 当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
在当下初中语文课堂中,古诗词教学依旧存在不少问题。首先,许多教师受应试教育影响,侧重于字词释义、诗句背诵和考点分析,将诗歌教学简化为知识点的灌输。这种方式虽然能帮助学生应对考试,却容易使他们对古诗词产生枯燥感,无法真正走进诗歌的情境。其次,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情境创设,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未能结合音乐、美术、表演等跨学科手段调动学生的感官体验,导致学生无法充分感受到诗歌的意境之美。再次,学生自身在审美素养和文化积淀方面存在不足,对于古诗词中的历史背景、文化典故缺乏了解,也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整体来看,当前古诗词教学存在“重知识轻体验、重应试轻审美”的问题,亟需转型与突破。
1.2 古诗词意境营造与情感体验的重要意义
意境营造与情感体验在古诗词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意境不仅是诗人情感的艺术载体,更是学生进入诗歌世界的重要桥梁。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在想象与感悟中形成画面感,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诗歌的意蕴。情感体验则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情感共鸣的关键,它能够让学生不仅“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通过情境创设,学生可以感受到诗人面对自然风景时的愉悦,体会仕途失意时的惆怅,感知离愁别绪中的凄婉。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审美情趣,并促进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与传承。因此,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注重意境营造与情感体验,是落实核心素养要求的重要路径,也是提升语文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
二、意境营造与情感体验的教学策略
2.1 结合文本特点创设教学情境
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诗歌的内容与主题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意境。例如,在学习王维的《山居秋暝》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秋山暮色的视频或播放古筝音乐,营造宁静淡远的氛围,让学生在感官刺激中进入诗歌意境,从而体会诗人寄情山水、心怀闲适的情感。在学习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时,可以结合地图展示送别场景,让学生想象江上送别的画面,进而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通过情境创设,学生能够打破文本与现实之间的隔阂,更加自然地融入诗歌氛围。
2.2 多元化教学方法促进情感体验
要让学生深入体验古诗词的情感,教师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首先,可以通过朗读教学让学生体会节奏与情感的统一,朗诵中的声调变化和情感渲染能够增强学生的代入感。其次,可以引入角色扮演和表演,让学生在模拟诗人情境的过程中加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例如在学习杜甫的《春望》时,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模拟战乱背景下的氛围,从而更真切地感受到诗人的忧国忧民情怀。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绘画、音乐等艺术手段,鼓励学生通过画画、作曲或改编诗歌来表达自己的理解与感受,这种跨学科融合能够让学生在多重感官体验中加深情感共鸣。
2.3 借助现代技术拓展学习体验
在信息化背景下,现代技术为古诗词教学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让学生“沉浸式”进入诗歌情境。例如通过VR 技术模拟《渔舟唱晚》中的江面景象,让学生感受水天一色、渔歌悠扬的意境,从而增强学习的真实感与趣味性。同时,网络资源中的古诗词诵读视频、音乐改编作品等也能为教学提供丰富素材。借助技术手段,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而是能够延伸到更广阔的文化空间。
三、教学实践中的案例与反思
在教学实践中,不少学校和教师开始探索古诗词教学的新方式。如教学《静夜思》时,教师借助月夜视频和音乐渲染,引导学生感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思乡情怀;在教学《望岳》时,鼓励学生登山实景体验并结合诗句讨论,显著提升了学习兴趣和实践感受。这些方式拓展了课堂空间,增强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但也存在不足,如部分教师过度依赖技术手段,忽视了学生的想象力,导致教学流于表面化;此外,教师文学素养不足,也限制了学生对诗歌意境与情感的深入理解。因此,教师应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实现以境育情、以情悟境。
四、结论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意境营造与情感体验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结合文本创设情境、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以及借助现代技术,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走进诗歌世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情感共鸣。然而,当前教学中仍存在应试化倾向、教师素养不足和方法单一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改革中不断优化。未来,古诗词教学应更加注重核心素养的落实,强调审美体验与文化认同的培养,同时加强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多学科融合探索。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古诗词在语文教育中的独特价值,让学生在意境中感受诗意,在体验中涵养情感,从而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 陈夏.网络资源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陕西理工大学,2023.DOI:10.27733/d.cnki.gsxlg.2023.000171.
[2] 雷维翠.思辨读写视域下的初中古诗词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23.DOI:10.27351/d.cnki.gszhu.2023.001669.
[3] 吴家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策略[J].家长,2024,(19):16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