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浅析农村学校初中物理实验探究能力提升的策略

作者

吉珍珍

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刘家台乡中学 072150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物理实验教学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在这一教育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师要以提升学生的物理实验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为核心,组织多样化的物理教学活动。基于此,初中物理要认真分析当前物理实验教学的问题以及学生的物理实验兴趣、能力,给学生打造多元实验探究的平台,促使学生自主进行实验设计和探究,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物理实验探究能力。

、以学生为中心,科学设计物理实验教学目标

要想提高初中生的物理实验探究能力,初中物理教师要设置设置明确、合理的实验教学目标[1]。目标是教学的基础。在开展物理实验教学之前,教师只有明确实验教学的目标,才可以高效地推进整个实验探究的过程,更好地发挥物理实验教学的育人价值,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物理综合素养。因此,农村初中物理教师要根据现阶段学生物理实验学习的实情,结合实验的内容,科学的设计教学目标,明确物理实验教学的方向。

以“压强”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为例,本节课主要涉及了压力、压强、压强的计算以及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等知识。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借助实验探究,引导学生将该部分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有效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在教学内容分析完毕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大多数初中生经过以往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理解能力,但是抽象思维能力仍不足,对于一些抽象性的概念仍难以理解。因此,教师结合教情和学情,可以设置以下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压力、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掌握压强公式和单位,能够运用压强公式进行压强计算;过程和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掌握控制变量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观察生活中的各种压强现象,提升学生的物理思维;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目标:经过多元化的实验探究,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激活学生物理实验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有效发展他们的物理核心素养。通过这样的教学目标设置,可以促使教师明确教学方向,清晰地设计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而以为学生实验探究的高效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实验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在以往的初中物理课堂中,大多数教师主要采取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讲解以及实际实验操作的方式,展开整个物理实验教学,让学生被动的听实验,导致他们难以融入到实验探究中,从而导致他们的物理实验探究能力低下。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初中物理教师必须要根据实验的内容,灵活的选择多元化的教学方式[2]。本部分主要以“摩擦力”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为例,对物理实验教学的方法进行了论述,具体实验教学方法主要如下:

第一,情境实验教学法的运用。在开展物理实验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物理学习喜好、学习经验以及生活实际,设置一些趣味性的实验情境,有效激活学生实验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例如,在“摩擦力”这一知识点的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营造多元化的实验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下更好地认识摩擦力这一概念,更好地推动实验教学的高效开展。如,教师请两名同学来到讲台,尝试推着讲桌前进。在学生推行完毕之后,教师提出问题:推着讲桌前进时,为什么这么费力?借助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学生思考和讨论结束之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展开小实验,让学生将手掌在课桌上滑动,脚在地面摩擦,观看和体验会有什么现象。在学生自主实验探究和感悟之后,教师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借助微课的形式,进行全面的讲解。通过这样的小实验,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实验情境,不仅可以为后续的实验探究奠定基础,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意识。

第二,小组合作探究实验的高效开展。问题是学生探究的载体。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以问题为载,以小组合作探究为手段,引导学生交流、思考、假设、推理以及总结,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实验思维,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因此,初中物理教师要结合物理实验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物理实验能力,设置启发性的问题,并科学组建物理实验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高质量的物理实验探究。仍以“摩擦力”这一内容的教学为例,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摩擦力大小影响因素”的实验探究活动。在教学主题导入之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对摩擦力概念、摩擦力产生条件等知识点进行介绍。在学生了解完摩擦力之后,教会提出问题:摩擦力大小与什么有关?这时有的学生认为与压力有关,有的学生认为与接触面有关,有的学生认为与运动速度有关……在学生猜想之后,教师提供给学生实验器材,并按照学生的猜想,将学生划分为多个物理实验小组,让小组结合猜想,设计实验,展开实验结论的验证。在学生实验结束之后,教师提出问题:实验中遇到了哪些问题,猜想是否正确?借助问题,引导学生反思和分享,以促使他们优化实验。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锻炼和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而且可以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三、优化实验教学评价机制,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实验教学评价机制的完善、健全与否直接影响着评价的科学性、全面性。在完善的实验教学评价机制下, 教师可以从多角度、多方位对学生物理实验探究的全过程进行评价,促使学生全面地了解自身物理学习的不足之处,及时的进行改进和弥补,从而逐步提高他们物理实验探究的能力[3]。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建立多元化的物理实验教学评价机制,借助评价推动学生高效的实验探究。

例如,在开展“浮力”这一节的教学时,教师一般会组织 “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这一实验活动。在学生实验完毕之后,教师引导各个小组分享实验思路以及结论,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相互发现、指出这一实验中的不足之处,找到自身实验思路的不正确之处,以此完成小组间的评价。在小组之间评价结束之后,教师给学生发放评价量表,让学生对照评价量表,对自身有关浮力实验的全过程进行自评,促使他们自我发现基础知识、学习态度以及能力方面的不足之处。在学生自评结束之后,教师结合物理实验教学的目标,结合评价指标,对学生物理实验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结合评价结果,进行实验教学的改进和优化[4]。

结语:

总而言之,农村初中学校学生物理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因此,农村初中物理教师要对实验教学目标设置、实验教学方法的选择、实验教学评价系统的构建等环节进行优化和完善,打造高质量的物理实验课堂,促使学生自觉展开实验探究,从而逐步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黄陆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为例[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22,51(3):18-19.

[2]马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 究能力[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9(35):64-65.

[3]周绍平.浅析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 创新能力的策略[J].读与 写,2020,17(16):243.

[4]吴生跃.关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探究能力的 培养[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3):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