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电力电气工程中的电气设备检修策略研究

作者

胡博

身份证号码:652101199109200432

引言

在现代电力体系中,电气是保证电力供应的关键,一旦电气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整个供电网络的稳定性,只有加大维护检修力度,才能及时排查电气故障问题。然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电气维护检修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联系实际提出电气维护检修的优化策略,以维持电网稳定、保障用电安全。

1 电气检修的必要性

1.1 增强设备可靠程度

开展状态检修工作,方便工作人员掌握电气设备的实际工作情况,从而第一时间发现可能故障,有利于工作人员做好预防处理工作。定期开展状态检修,需要结合设备的每一项性能指标开展评估,精准发现设备可能出现的性能下降、设备老化等问题,最后制定个性化维护计划。状态检修降低了设备在工作中产生的问题,不仅可以增强设备稳定性,更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年限。

1.2 降低故障发生概率

对电力系统而言,电气设备占据非常关键的地位,若发生故障,不仅会影响电力系统的整体运行,严重情况还会造成经济损失。状态检修可以协助工作人员时刻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若发现异常也可以第一时间处理故障,大幅降低了设备发生问题的可能性,也降低了设备故障带来的停电问题,可以从根本上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程度。

1.3 促使电网更加稳定

电网发生故障时,电气可以在第一时间阻断故障区域,保证电网其他区域正常运行。依托状态检修工作,可有序对设备进行检修、维护,帮助工作人员精准确定电网故障位置并进入应对状态,促进了电网稳定运行。一方面,可以减少电网出现问题,进而对社会经济产生不好影响;另一方面,也可为电力供应保驾护航。

2 电气设备检修的核心目标与原则

电气设备检修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可靠性与经济性的平衡"。从可靠性角度,需通过检修使设备故障概率控制在 1‰ 以下,确保输电线路可用系数 ⩾99.8% 、变压器强迫停运率 ⩽0.5 次/年;从经济性角度,需将检修成本控制在设备全生命周期成本的20%-30% ,避免过度检修导致的资源浪费。实施检修策略需遵循三大原则:预防性优先原则,通过提前干预降低突发故障概率,如对运行超15 年的断路器进行机械特性测试,预防拒动风险;状态导向原则,摒弃固定周期模式,根据设备实际健康状态动态调整检修计划;风险分级原则,对枢纽变电站的主变、 220kV 及以上线路等关键设备实施特级检修,对分支线路等次要设备采用简化检修流程。

3 电气设备检修的策略分析

3.1 完善检修管理制度

电力行业属于高危行业,极易发生安全事故,电力企业必须防患于未然,加强对电气的维护检修,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降低维修成本。电力企业可从以下 4 个方面完善电气维修管理制度: ① 对电气维护检修的主要内容进行明确,包括维护检修周期、要求、技术规范等,为维护检修人员提供依据,防止出现不清楚自身工作职责的情况。 ② 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即将工作责任落实到个人,避免发生事故时出现互相推诿的现象。根据现阶段电气的数量、运行情况等,划分维护检修区间,并以小组为单位,逐层细化责任,小组长需对组员工作行为负责,一旦在管理片区内出现问题则可追究小组长的连带责任,实现相互制约。 ③ 制定相应的奖罚制度,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及责任感,使电气维修管理效果最优。 ④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成立监督小组,对检修人员自身的工作行为进行监督。所有检修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制度要求规范操作,一旦违规就会受到处罚,以此形成有效约束,让检修人员真正从思想意识上重视安全作业,提高维护检修的安全性。

3.2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策略

在电气状态检修策略中,数据采集与预处理策略是确保整个检修流程高效、准确的基础。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挖掘和分析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从而为状态检修提供更为精准的支持。第一,数据采集策略。数据采集是获取电气运行状态信息的第一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考虑。首先,要明确需要采集的数据类型,这包括但不限于电压、电流、功率因数等电气参数,以及温度、湿度、震动等环境参数。这些数据能够全面反映设备的运行状态,为后续的分析提供丰富的信息。其次,要合理选择数据采集的频率。采集频率过高可能会导致数据冗余,增加存储和分析的成本;而采集频率过低,则可能无法及时捕捉设备状态的变化,影响检修的及时性。因此,我们需要根据设备的特性和实际需求,制定合理的采集频率。最后,要确保数据采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这包括采用高性能的传感器和数据采集设备,以及建立稳定的数据传输通道,只有确保数据的准确传输和存储,才能为后续的分析提供可靠的基础。第二,数据预处理策略。原始数据中往往包含大量的噪声、异常值和缺失值,这些因素都会对后续的数据分析造成干扰。因此,数据预处理是确保数据分析效果的关键环节。首先,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清洗,去除其中的噪声和异常值。这可以通过设置合理的阈值或使用统计方法来实现,例如,对于连续的数据流,我们可以使用滑动窗口技术来检测并去除异常值。其次,对于缺失值的处理,我们需要根据数据的特性和分析需求来制定合适的策略。如果缺失值对分析结果影响不大,我们可以选择直接忽略;否则,我们需要采用插值、回归等方法对缺失值进行填充。最后,数据标准化和归一化也是预处理中不可忽视的环节。通过这两个步骤,我们可以消除不同量纲和数量级对数据分析结果的影响,使得数据更加适合后续的算法处理。例如,对于基于机器学习的故障诊断模型,标准化和归一化后的数据能够提高模型的训练效率和预测准确性。

3.3 提高工作人员专业技能

电气检修效果与检修人员的素质及专业技能有关,电力企业应该强化对检修人员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包括理论知识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使其成为一名具有使命感、责任感的合格员工。对此,电力企业应基于现阶段维护检修人员的实际情况,科学制订培训计划。首先,做好前期调查工作。通过有效的考核、评价手段切实了解维护检修人员的工作现状与问题,再进行分层定级。其次,根据层级逐步开展培训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培训计划的制订应结合检修人员的工作时间,保证全员均能参与。而检修人员也应该从根本上意识到电气检修的重要性、必要性,明确电气检修对日常电力生产的影响,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再次,丰富培训形式和培训内容。培训内容应包括理论知识、实践技能、思想意识等,而培训形式应根据培训内容的不同进行科学选择。理论知识培训可通过理论授课的形式进行,实践技能培训可以在工作实践中通过加强指导完成,思想意识可通过线上教学、定期开展宣传工作使检修人员在潜移默化中形成,逐渐培养其责任感,为各项工作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结束语

电力电气工程的检修策略正从"各自为战"向"协同优化"、从"定期计划"向"精准预测"、从"人工主导"向"数字赋能"转型。通过多元策略的科学组合与技术创新,将构建更可靠、更经济、更高效的设备健康管理体系,为新型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泽华.电力电子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J].电子质量,2025,(01):54-57.

[2] 任 磊 . 电 力 电 气 工 程 中 的 电 气 设 备 检 修 策 略 研 究 [J]. 自 动 化 应用,2024,65(S2):44-46.

[3] 杨 坤 , 褚 鑫 , 孙 倩 . 电 力 系 统 电 气 设 备 的 检 修 技 术 优 化 [J]. 电 子 技术,2021,50(02):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