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蟠 21 号的生态栽培模式及其在上海的应用
鲁方方
上海市蟠桃研究所 上海市 201518
1 前言
瑞蟠 21 号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选育的晚熟白肉蟠桃品种,具有果实大、风味甜、丰产性强等特性,在山东沂水等地的栽培实践中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与经济价值。上海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 15-18‰ ,年降水量 1000-1200mm ,梅雨季(6-7 月)多雨高湿、夏季(7-8 月)高温的气候特征,加之部分地块土壤黏重、地下水位高的特性,对桃树生长及果实品质形成构成挑战。传统露地栽培模式因受气候制约,坐果率低、病害频发、果实成熟期集中等问题,难以满足市场对优质果品的需求。生态栽培模式以农业防治为基础,整合生草覆盖、精准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治等技术,结合日光温室、智能温湿度调控等设施手段,可有效突破地域气候限制,实现桃树生长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共生。
2 瑞蟠 21 生态栽培模式
2.1 园地选择与规划
瑞蟠 21 号园地选择需满足海拔 500m 以下、年平均气温 15-18‰ 、年日照时数 ≥1600h 、土壤 pH 值 6.0-7.5 且为沙壤土或壤土,具备便利排灌条件,空气质量和水质达国家二级标准。布局采用行距 4m 、株距 2m 定植密度。
2.2 土壤管理
瑞蟠 21 号土壤管理实施起垄栽培结合生草覆盖与轮作技术,定植前按垄面宽 1.5m 、高 50cm 标准起垄,将每亩 5000kg 腐熟农家肥与表土混匀后回填垄内,以此提升土壤透气性并防范涝害;行间种植黑麦草、白三叶等草种,以此改善土壤微生态并抑制杂草生长,每年刈割 2-3 次后覆盖树盘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且每 3-5 年进行一次绿肥作物轮作以优化土壤结构[1]。
2.3 肥水管理
瑞蟠 21 号肥水管理体系涵盖基肥与追肥策略及水分调控,基肥于秋季落叶前施入,依据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实行精准施肥;水分调控采用滴灌系统,在萌芽前、开花前、果实膨大期及封冻前及时灌水,使土壤湿度保持在 60%-70% ,雨季及时排水,防止根系因积水缺氧影响生长,以此优化养分供应与水分平衡,保障植株各生育期需求。
2.4 树形构建与修剪
瑞蟠 21 号树形构建采用 Y 形,定植后在 50-70cm 处定干,选留 2 个向行间延伸的枝条作为主枝并使其开张角度 60∘ 左右,每个主枝上按 0.8m 间隔选留 2-3 个副主枝以形成 Y 形-鱼骨排列树形;四季修剪包括休眠期与生长期修剪,休眠期以疏剪、短截为主,剪除衰老枝、病虫枝、交叉枝,对过长结果枝适度短截并回缩更新老弱主侧枝,生长期通过抹芽、摘心、疏梢、拉枝等操作及时去除背上枝、过密枝以保持树体通风透光,幼树期注重培养结果枝组,盛果期则注意结果枝组更新。
2.5 花果精准管理
瑞蟠 21 号花果精准管理包含疏花疏果标准与套袋技术及生态防控,疏花于蕾期开展,疏除长果枝背上和背下花并保留两侧花,疏果在第二次生理落果后进行,长果枝留 2-3 个果、中果枝留 1-2 个果、短果枝留 1 个果且单果间距 ⩾10cm ,每亩产量控制在 1000kg 左右以保障果实品质;套袋在定果后实施,选用专用黄色果袋且套袋前喷施 1 次杀菌剂杀虫剂,同时通过释放赤眼蜂、种植诱集植物等生物防治手段减少病虫害发生,实现花果阶段的精准管控与生态防护[2]。
2.6 病虫害综合防治
瑞蟠 21 号蟠桃病虫害综合防治以农业防治为基础,通过合理建园保持通风透光、适时修剪清除病果病叶病虫枝、冬季树干涂白减少越冬病虫基数;辅以物理与生物防治,园内按每亩不少于 60 个设置杀虫灯、粘虫黄板,利用糖醋液、性激素诱杀桃蛀螟等害虫,种植苜蓿等植物诱引瓢虫等天敌控制蚜虫;化学防治严格遵循病虫害发生规律控制阈值,萌芽前喷 3-5 波美度石硫合剂,生长期选用吡虫啉、阿维菌素等低毒低残留农药并交替用药以减少抗药性[3]。
3 瑞蟠 21 号生态栽培模式在上海的具体应用
3.1 上海地区生态适应性分析
上海地区生态适应性分析需结合气候特点与土壤特性,上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 15-18‰ 、年降水量 1000-1200mm ,6-7 月梅雨季多雨高湿、7-8 月夏季高温(平均气温 28-30‰ )的气候条件易导致桃树病害流行,采用温室避雨栽培可使花期提前 45-50 天,改善树体流胶病;上海地区土壤多为冲积土,部分地块存在黏重、地下水位高的问题,通过实施垄高 50cm 的起垄栽培、每亩施 3000-5000kg 有机肥及客土改良等措施,能够显著提高土壤透气性与肥力,为瑞蟠 21 号生长创造适宜的土壤环境[4]。
3.2 本地化栽培技术调整
根据上海地区的气候特征,瑞蟠 21 的栽培技术需在梅雨季及后期高温季进行水分管理、夏季修剪及通风管理,针对梅雨季特点,温室设置完善的排灌系统,树行下或行间 50cm 以下配置暗排系统,雨季及时关闭通风口阻挡雨水进入,夏季加强修剪,疏除过密枝、直立枝以打开光路降低棚内湿度[5]。
3.3 产出效益分析
上海地区瑞蟠 21 号生态栽培模式投入产出效益分析在产值提升与市场优势方面,加温栽培果实前期售价可达 20-30 元/只,商品果率 ≈90% ,按 12 元/只、每亩 2500kg 计算,每亩产值可达 4.8 万元,较普通大棚产值高 42 万元 /hm2 ,通过设施投入与技术集成,能够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产出,体现出该模式在上海地区应用的经济可行性与市场竞争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瑞蟠 21 号的生态栽培过程中,通过园地规划、土壤管理、肥水调控、树体修剪、花果管理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集成,能够形成以农业防治为基础、设施调控为支撑的可持续生产体系。在上海地区应用中,结合日光温室加温与智能温湿度控制,有助于克服亚热带季风气候对蟠桃生长的制约。未来可进一步优化设施栽培参数,探索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应用,深化生物防治技术集成,并加强品牌化建设与市场拓展,推动该模式在上海及相似气候区的规模化推广,为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范式。
参考文献
[1]主春福,彭静.瑞蟠 21 号在山东沂水的引种情况[J].西北园艺(果树),2021,(08):34-35.
[2]张德刚.瑞蟠 21 号蟠桃在山东沂水的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J].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2019,(07):10-11.
[3]孙琦,黄进,安菲,等.秦巴山区(十堰)桃生态栽培技术[J].园艺与种 苗,2018,38(04):28-31.
[4]王忠,朱彬彬,孙祥玲.上海地区玉露蟠桃不同栽培模式试验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7,37(16):206-207.
[5]孙祥玲,王忠.简易避雨设施在上海地区玉露蟠桃生产上的应用探析[J].南方农业,2017,11(03):77+79.
作者简介:姓名:鲁方方(1981.1127);性别:女,民族:汉,籍贯:江苏省徐州人,学历:大专;现有职称: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蟠桃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