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维生素D及钙剂补充在早产儿骨科治疗中的临床体会

作者

常建兵

丘北县人民医院,云南文山,663200

早产儿由于胎龄不足,矿物质储备有限,易出现骨骼发育不良和代谢性骨病(metabolic bone disease ofprematurity, MBDP)。其临床表现包括骨质疏松、肢体活动受限及骨折,严重者可影响远期生长发育。研究表明,早产儿维生素 D 和钙摄入不足是骨骼异常的主要原因。维生素 D 能促进钙、磷吸收与骨矿化,而钙剂为骨骼发育的关键元素,二者联合补充可能发挥协同作用。本研究通过设置对照组与观察组,探讨维生素 D 及钙剂补充在早产儿骨科治疗中的临床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 2024 年 8 月至 10 月我院收治的 30 例早产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15例。对照组:男8 例,女7 例;胎龄 8±1 出生体 ;平均出生身长(43. 2±2.8; )cm;平均头围(29.1±1.7) 女6 例;胎龄(31.0±1.3)周;出生体重(1. 60±0. .24)kg; 平均出 6±2.5) 3±1.8⟩ )cm;Apgar 评分 (8.4± 0.5)分。两组在性别比例、胎龄、出生体重、出生身长、头围、Apga 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包括:①喂养管理:根据新生儿具体情况,优先推荐母乳喂养,不足时添加早产儿配方奶,保证热量及蛋白质供给;②环境与保暖:置于恒温箱或辐射台,维持室温 26–28℃,湿度 50%–60%,避免温度波动;③监测与支持:每日监测体温、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定期复查血常规及生化指标;④微量元素补充:根据指南给予适量补铁,预防贫血;⑤基础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皮肤及脐部护理,预防感染。

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维生素 D 及钙剂补充,具体如下:①维生素 D 补充:出生后 1 周内开始口服维生素D 400 IU/日,于每日早晨喂奶后给予,避免空腹使用,连续12 周;②钙剂补充:给予元素钙50–60mg/kg⋅d ,分2–3 次口服,随奶喂服以提高吸收率。

1.3 观察指标

血清学指标:血钙(mmol/L)、碱性磷酸酶(ALP,U/L);

骨密度:采用双能X 线吸收法(DEXA)检测腰椎及股骨骨密度(BMD,g/cm²);

临床表现:骨质疏松、肢体活动受限、易惊不良反应:如高钙血症、便秘、呕吐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26.0 软件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清学指标对比

治疗12 周后,观察组血钙水平高于对照组,ALP 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表1:两组患儿血清学指标对比 (x-±s)

2.2 骨密度比较

观察组BMD 增加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 2:两组患儿骨密度(BMD)比较(x̄±s,g/cm²)

2.3 临床症状对比

观察组骨质疏松、肢体活动受限等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表3: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发生率比较 [n(%)]

2.4 不良反应对比

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个别患儿出现轻度便秘,经调整饮食后缓解,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维生素D 及钙剂联合补充在改善早产儿骨代谢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通过对比血清学指标、骨密度及临床表现,可以看出观察组的血清钙水平显著升 下降,骨密度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且骨质疏松、肢体活动受限等骨代谢相关症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这提示维生素 D 与钙剂在早产儿骨科治疗中发挥了协同作用。

首先,早产儿由于胎龄不足,宫内矿物质储备不足,加之出生后营养需求快速增加,极易发生代谢性骨病(MBDP)。钙是骨骼发育的基本元素,而维生素D 通过促进肠道钙磷吸收、调节钙磷代谢与骨矿化,对维持骨健康至关重要[1]。若仅补充钙剂,可能因吸收不足而疗效有限;若单用维生素D,缺乏足够钙源亦难以满足骨骼矿化需求。因此,二者联合应用更符合骨代谢机制,可有效提升补充效果。

其次,从血清学指标来看,观察组治疗后血钙水平升高,ALP 水平下降,说明维生素D 及钙剂的补充促进了骨矿化,减少了骨质疏松发生风险。ALP 是反映骨代谢活跃度的重要指标,早产儿若存在骨矿化不足,常表现为ALP 水平升高。本研究观察组ALP 水平降低,提示其骨代谢状态改善,与既往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一致。

第三,骨密度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腰椎及股骨BMD 的增加幅度大于对照组。BMD 是评估骨骼强度及骨质疏松风险的重要指标,结果表明维生素 D 和钙剂补充有助于提高早产儿骨密度,改善骨骼发育水平。同时,临床症状发生率在观察组明显下降,进一步验证了实验室指标与临床表现之间的相关性。

此外,本研究还发现两组在不良反应方面差异不大,观察组仅个别患儿出现轻度便秘,经调整饮食后即可缓解,未见严重高钙血症等并发症,说明维生素 D 及钙剂补充在合理剂量和规范监测下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2]。

综上所述,维生素 D 及钙剂联合补充能有效改善早产儿骨代谢水平,提高骨密度,降低骨质疏松等骨科并发症的发生率,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与应用。对于早产儿管理,应在常规营养与护理的基础上,规范化补充维生素D 与钙剂,并加强动态监测,以期最大化获益。

参考文献:

[1] 应小樟,徐华梓. 硫酸钙制剂在骨科的应用[J]. 国际骨科学杂志,2022,27(2):86-88.

[2] 叶启彬. 钙制剂在骨科病治疗中的误区[J]. 家庭医学,2024,1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