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课程思政”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作者

李晓平

甘肃省漳县第二中学 甘肃定西 748300

一、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课程思政是指在学科教学中,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学科知识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中政治课程具有鲜明的思想政治性,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有效开展课程思政,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二、课程思政的理论内涵(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是一种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科教学的教育理念,旨在实现全人教育,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课程思政的核心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二)课程思政的特点

(1)隐性教育:课程思政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隐含在学科知识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

(2)全面教育:课程思政涉及各个学科,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覆盖。

(3)个性化教育:课程思政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三、课程思政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实践措施

高中政治学科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知识体系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这些元素与学科知识有机融合,不仅能让学生掌握扎实的政治理论,更能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全人教育的目标。

(一)创设多元情境,让思想政治教育“润物无声”

创设情境是连接学科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桥梁。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从生活实际、社会热点、历史典故等多个维度设计情境,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思想的力量。

例如,在讲解“公民的政治参与”时,可模拟“社区听证会”情境:让学生分别扮演社区居民、物业代表、街道办工作人员,围绕“小区公共绿地改造”议题展开讨论。在角色代入中,学生不仅能理解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的具体流程,更能体会到“人民当家作主”的真实含义,增强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可引入“感动中国人物”案例情境。通过播放张桂梅创办女子高中的纪录片片段,引导学生讨论“奉献”“敬业”“友善”等价值理念在现实中的体现。这种情境设置打破了理论说教的枯燥感,让抽象的价值观转化为具体可感的人物故事,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精神认同。

此外,还可利用虚拟现实(VR)技术创设历史情境。在学习“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时,通过VR 设备带学生“走进”中共一大旧址、长征路上的雪山草地等场景,让学生在“亲历”中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深化对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认同。

(二)强化实践教学,让思想政治教育“知行合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落地生根的关键。高中政治教学应打破课堂壁垒,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在实践中深化认识、提升素养。

开展社会调查活动是实践教学的重要形式。在“经济生活”模块学习中,可组织学生调查家乡的产业发展情况:有的学生走访当地特色农产品合作社,分析“乡村振兴战略”在农村的具体实践;有的学生调研工业园区企业,探讨“创新驱动发展”对企业转型的影响。通过整理数据、撰写报告,学生不仅掌握了经济分析的方法,更真切感受到国家政策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增强对国家发展道路的信心。

志愿服务活动能让学生在奉献中践行道德准则。结合“文化生活”中“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敬老”“校园环保”“交通疏导”等志愿活动。在为老人打扫房间、向路人宣传环保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亲身体验“助人为乐”的快乐,理解“社会主义道德”的实践意义,逐渐将“小我”融入“大我”,培养奉献精神和社会担当。

模拟实践活动也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政治生活”学习中,举办“模拟联合国”活动,让学生代表不同国家就“全球气候治理”“粮食安全”等议题进行辩论。在查阅资料、阐述观点、协商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理,更树立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学会用全球视野看待问题。

(三)优化教学方法,让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

教学方法的优化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教师应摒弃“填鸭式”教学,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走进学生心里。

启发式教学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讲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时,教师可从生活现象入手:“为什么同样是疫情防控,不同国家会采取不同措施?”“为什么班级管理中,同样的规则对不同同学效果不同?”通过一连串问题,引导学生从具体事例中提炼哲学原理,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性,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学中,可设置“如何让传统节日焕发新活力”的探究课题。学生分组查阅资料、走访民俗专家、设计创新方案:有的小组提出“端午非遗进校园”活动,将龙舟制作、粽子文化融入课堂;有的小组策划“中秋线上诗会”,用新媒体传播古典诗词之美。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不仅深化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更增强了文化自信和创新意识。

合作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观念。在“社会历史的主体”学习中,可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人民群众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相关案例:有的小组整理“改革开放中个体户的创业故事”,有的小组收集“抗疫期间普通医护人员的感人事迹”。通过小组讨论、成果展示,学生深刻理解“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内涵,树立尊重人民、依靠人民的价值理念。

四、结论

课程思政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实践探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要深入挖掘学科知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创新教学方法,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为我国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张华.课程思政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12):128-129.

[2]李晓芳.课程思政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融入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10):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