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农牧民文化活动参与现状及群众文化干事的引导策略
卡米·铁流别克
新疆伊犁新源县别斯托别乡人民政府 835800
引言
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提出文化振兴是乡村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撑,而农牧民文化活动参与情况直接影响乡村文化建设成效。在新疆,由于地域辽阔、民族多样及交通条件差异,乡镇农牧民文化活动呈现多元化但参与度不均衡的特点。文化活动不仅包括传统民俗节庆、歌舞演出、体育赛事,也涵盖手工艺传承、文化培训及公共文化设施使用等。群众文化干事作为基层文化组织者和引导者,其作用在活动策划、组织执行及群众动员中至关重要。然而,实践中仍存在活动形式单一、组织力量不足、农牧民参与意识不强及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因此,研究新疆乡镇农牧民文化活动参与现状及群众文化干事的引导策略,对于提升乡村文化建设质量、增强社会凝聚力及推动文化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新疆地区实地案例,从农牧民参与现状、影响因素、群众文化干事引导作用及优化策略四个方面进行系统分析。
一、新疆乡镇农牧民文化活动参与现状
1.1 参与活动类型分析
新疆乡镇农牧民文化活动类型丰富,包括民族民俗表演、节庆活动、体育赛事、文艺演出及手工艺传承等。例如,喀什巴楚县的维吾尔民歌舞表演和喀什莎车县的手工地毯制作培训活动,以及吐鲁番鄯善县的葡萄文化节和农事体验活动,均属于典型农牧民文化参与项目。参与类型多样化使活动能够覆盖不同年龄段和职业群体,但同时也存在参与群体集中、其他活动吸引力不足的问题。
1.2 参与人数与频率分析
通过对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喀什巴楚县及吐鲁番鄯善县乡镇的实地调查,发现农牧民文化活动参与度存在明显差异。节庆类活动如巴楚县民歌文化节,参与人数可达数百人至上千人,而日常文化培训和社区文艺活动参与人数较少,每周参与次数一般不超过一次。参与频率的差异受交通便利性、活动宣传力度和时间安排等因素影响。
1.3 参与现状存在问题
新疆乡镇农牧民文化活动总体参与率偏低,存在活动内容同质化、互动性不足、群众参与意识不强及组织执行力有限等问题。部分乡镇活动形式单一,未充分结合当地民俗和文化资源,难以吸引农牧民持续参与。交通不便、农牧民生产劳动时间紧张,也限制了活动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此外,群众文化干事数量不足或能力有限,使活动组织和引导效果难以充分发挥。
二、影响农牧民文化活动参与的主要因素
2.1 地理与交通因素
新疆乡镇地广人稀,部分乡村交通条件较差,村落间距离远,影响了农牧民参与活动的便利性。喀什莎车县部分牧区由于道路条件限制,群众参与周末文艺演出或培训的比例低于交通便利区域。交通障碍不仅增加了参与成本,也降低了活动的覆盖范围和参与积极性。
2.2 文化认同感与活动吸引力
农牧民对文化活动的认同感和兴趣直接影响参与意愿。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在文化活动中更倾向于参与具有民族特色的项目,如民歌舞表演、传统节庆等,而对普通文艺活动兴趣有限。在吐鲁番鄯善县,葡萄文化节之所以吸引大量群众参与,原因在于活动紧密结合当地农耕文化和生活习惯,提升了文化认同感。
2.3 组织管理与宣传因素
群众文化干事的组织能力和宣传力度显著影响参与度。乌鲁木齐达坂城区部分乡镇通过文化干事组织微信群、张贴宣传海报及广播宣传,提高了群众活动知晓率和参与率。而在干事力量不足或管理不规范的乡镇,活动参与率明显偏低。组织管理包括活动策划、现场执行、群众动员及后续反馈,是提升参与度的重要环节。
三、群众文化干事在引导农牧民参与中的作用机制
3.1 动员引导功能
群众文化干事通过政策宣传、群众动员和组织协调,激发农牧民参与积极性。在巴楚县民歌文化节中,文化干事负责宣传活动时间、组织排练和安排演出顺序,使群众自发参与活动,并形成高度互动的文化场景。
3.2 活动策划与创新功能
文化干事通过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提高活动吸引力和参与度。例如,吐鲁番鄯善县在葡萄文化节中融入农事体验和手工艺制作,使文化活动兼具娱乐性和实用性,吸引更多群众参与。活动策划创新能力是提高参与频率和扩大参与群体的关键。
3.3 培训与能力建设功能
群众文化干事负责组织农牧民文化技能培训,如歌舞表演、手工艺制作和文化宣传技能。在乌鲁木齐达坂城区,文化干事组织村民参加民族舞蹈培训,提高了群众参与文化演出能力,增强了文化自信和参与意愿,为乡村文化建设提供人力保障。
四、新疆乡镇提升农牧民文化活动参与的策略
4.1 政策支持与激励机制
通过政策引导和激励措施,可以有效激发农牧民参与乡村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政府可通过提供活动经费补贴、评选优秀文化参与者和组织奖励等方式,营造鼓励参与的外部环境,提高群众对文化活动的重视度和参与意愿。在巴楚县和鄯善县的实践中,政策激励措施不仅提升了群众主动参与各类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也增强了活动的社会影响力和持续开展能力,为乡村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4.2 活动创新与资源整合
在活动设计方面,应充分结合新疆地方特色,注重创新和多样化,以提升活动的吸引力和参与度。通过整合民俗文化、农耕传统、手工艺技艺及文旅资源,开展文化节庆、互动体验、表演比赛、社区联欢等多形式、多层次的活动,使农牧民在参与过程中既能获得文化认同感,又能享受娱乐和学习的体验。活动创新不仅增加了群众参与的趣味性和参与感,也通过资源整合实现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向提升。政策支持与活动创新相结合,为提升新疆乡村群众文化参与率提供了系统化策略和实践路径,有助于形成文化传承、社会凝聚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五、结语
新疆乡镇农牧民文化活动参与度对乡村文化建设质量具有重要影响。群众文化干事在动员引导、活动策划创新和技能培训中发挥关键作用。实践表明,通过政策支持、活动创新、资源整合和社区协同,可以有效提升农牧民文化活动参与率,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和社会凝聚力增强。未来,应进一步完善群众文化干事培训体系,增强组织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系统化、可持续的引导机制,为新疆乡镇文化发展提供长期保障和实践参考。
参考文献
[1] 范璞婷.林芝市巴宜区青年农牧民信息素质影响因素研究[D].西藏农牧学院,2023.DOI:10.27979/d.cnki.gadce.2023.000198.
[2] 李梅德,王道霞,张建民,等.天祝县农牧民教育培训调研报告[J].农 业 科 技 与 信息,2023,(05):193-196.DOI:10.15979/j.cnki.cn62-1057/s.2023.05.045.
[3] 马嘉欣.昭苏县农牧民参与马文化旅游新媒体传播的影响因素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23.DOI:10.27431/d.cnki.gxnyu.2023.000557.
[4] 何培蒂.内蒙古乡村振兴法治保障研究[D].内蒙古民族大学,2023.DOI:10.27228/d.cnki.gnmmu.2023.000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