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外包外委防人身伤害控制措施
庄旻
江苏大唐国际吕四港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一、背景介绍
近年来伴随社会用电负荷持续上涨,为满足供电需求和降本增效要求,电力企业等级检修、技术改造、日常维护项目的专业分包、劳务分包、层层分包现象较为普遍,由此造成的安全事故屡见不鲜,较大以上人身伤亡事故更呈现上涨趋势。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要求愈发严格规定的大背景下,任何事故都无所遁形,将为企业形象和安全稳定带来不可扭转的负面影响。强化外包外委安全管理也因此更受关注,也更具备研讨价值。
二、人身伤害事故分类
传统意义上电力企业人身伤害事故主要包括高处坠落事故、触电事故、物体打击事故、坍塌事故、机械伤害事故、灼烫伤害事故、中毒与窒息伤害事故、车辆伤害事故等。在等级检修、技术改造中高处坠落事故和触电事故在电力人身伤亡事故中占比最大 是全国 “治本攻坚 三年行动、国家能源局2024 年底开展高频电力安全隐患“百日攻坚”专项行动的 。在日常维护项目中,“小、边、散、远”区域的卫生清扫、防腐刷漆、保温治理等传统意义上辅助性、风险较低的作业中,由于监督不到位、风险底数不清、工作流程及角色界面混乱带来的人身伤害,愈发呈现高发趋势。
三、十大常见习惯性违章
1.不规范使用安全带
不系安全带、错误佩戴安全带、未使用五点式安全带等造成高处坠落人身伤害,已成为人身伤亡事故第一杀手。
2.违章电气作业
未持证从事电气作业;未验电、未穿绝缘鞋、未戴线手套违章带电作业;电焊机未良好接地;违章进入高压电气试验区域;设备突然停电时,缺少突然来电的预判,无票消缺作业等造成触电伤害。
3.吊装作业未隔离
吊装作业时站在吊物下方或靠近起吊设备 3 米范围内、将身体部位探入隔离区域中、处于起重设备运转区域或视野盲区内、现场无起重指挥、起重指挥或司索工未持证等造成起重伤害。
4.有限空间未气体检测、盲目施救
进入有限空间前未进行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未佩戴防护用品、缺少气体检测仪器;发生事故后盲目施救;缺少应急救援设备与器材等造成中毒窒息伤害。
5.作业现场不戴安全帽
未按规定佩戴安全帽、戴安全帽不系帽带、存在侥幸心里把安全帽脱下等造成物体打击伤害。
6.违章动火作业
未经动火审批、未进行作业环境危险分析、未做好防火措施、未备齐灭火器材,在存在可燃物的区域进行违章动火等造成火灾伤害。
7.未断电、未挂牌进入机械工作区域
转机防护罩不完善,在未断电、未急停、未挂牌前提下身体部位进入转动机械区域,可能引起的绞、辗、碰、割戳、切等造成机械伤害。
8.无证、违章驾驶叉车
无证驾驶叉车、野蛮驾驶叉车、违章驾驶叉车、车速过快、堆物太高因素都会因视野盲区造成车辆伤害。9.未挂警示牌或警示牌缺失
危险作业时未挂警示牌、因警示牌妨碍工作将其随意移除,因作业人员缺少警示提醒造成人身伤害。
10.无票作业
“小、边、散、远”区域的卫生清扫、防腐刷漆、保温治理等传统意义上辅助性、风险较低的作业中,由于无票作业、监督不到位、风险底数不清、工作流程及角色界面混乱带来的人身伤害。
四、防范人身伤害事故的主要措施
从安全管理实践分析,60%及以上的外包外委人员,通过一般性管理,能自觉落实安全生产的要求,但需要对40%特殊人群进行甄别,抓重点进行分类指导。如“新上岗、新提岗、新转岗”的临时性外包人员的管理,短期的安全教育或一次安全考试,往往不能解决作业人员安全意识问题。除正面教育外,必须采取综合治理手段持续监督,从“事后管理”向“事前预防”转变。
(一)严格执行风险预控分析
根据每日工作内容及工作性质,开工前由承包方、监理方、业主方共同对当日工作中存在的人身安全风险分析讨论,真正做到“动态辨识风险”,结合实际制定安全预控措施。建立微信工作群,每日将风险及措施予以发布,便于各级管理人员动态查看和把关监督。要严格工作负责人考试认证,确保其切实发挥作用,检查所有成员均落实措施后,方可开工。作业结束后,班后会所有作业人员要评估风险管控措施,不断修改完善。
(二)合理设置引入资质要求
在招标前期编制技术规范时应对单位资质、人员资质进行明确,有效防范借用资质的现象、杜绝转包、严格控制分包,从源头上抓好安全。核实工程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身份符合投标承诺。明确外包队伍安全责任和安全措施执行标准,对外包外委队伍项目经理、安全监督人员、班组长、工作人员分类开展针对性培训。具备经济条件的,可以建立违章体验区,通过VR 等形式亲身体验违章可能造成的伤害。建立外包队伍约谈机制与外包队伍综合评价机制,根据现场管控结果,按季度、分批次支付合同款项。按照“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监督外包队伍做好安全工器具的日常检查与规范使用。严格落实黑名单失信惩戒机制,对屡次违反安全管理制度的列入招标“黑名单”。
(三)加强特殊时段及特殊区域的作业管理
实施作业“日计划”和安全监督网格化管理,根据次日作业情况,由专人对“小、边、散、远”区域作业管理,严防无票作业现象发生,杜绝“边办票、边作业”现象。加强节假日、夜间等特殊时间节点作业前的交底和作业监护,建立非工作时段现场检查机制,确保“8 小时”外现场可控在空。需要人员注意力高度集中的作业(如继电保护、电气高压试验),周边环境较差或影响因素复杂(如立体交叉、多班组配合)的作业,必须实施专业负责人、安全监督人提级监护机制。
(四)推广安全设备技术运用
当前智能安全帽等智能穿戴设备,将5G 技术、定位、摄像等功能结合,能够实现音视频实时传输、人员定位、拍照录像、实时对话等功能,适用于 15 米高处作业、临边作业、有限空间作业等不便于直接目视的高风险作业现场远程监督。同时智能摄像 统应用 泛,通过多个摄像头交叉使用,尤其是作业区域广、人数多、监督人员难以 风险作业现场,自动分析、识别诸如未按要求佩戴安全帽、安全带、现场行走接打电话等违章行为,向值班人员及时发出预警信息。通过“实时监控+喊话功能”,为现场应急指挥提供便利,监督人员可以第一时间开展远程应急救援,避免安全事故扩大。
(五)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通过安全宣传、责任落实、约束机制等方法转变安全价值观,在经济效益、工作进度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在工作安排上真正坚持“安全第一”。设立安全生产奖励基金,坚持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批评教育与经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形成全员排查风险隐患的良好文化风气,发挥奖惩机制的指挥棒作用。对于执行安全管理要求不力、反事故措施不落实、重大安全风险管控不力、重大事故隐患整改不力的,进行“无后果责任追究”,进一步转变员工观念,促使员工一次把事情做好,促进“我要安全”的安全文化养成。
通过对现阶段电力企业人身伤害事故的原因分析,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从根本上保证职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为企业可持续性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晓芳.浅析如何加强火电厂安全管理的措施[J].通讯世界,2014(21):143-144.
[2] 蔡奇.火力发电厂安全生产管理的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J]. 科学与财富,2018(5):7
作者简介:庄旻(出生于 1992 年 4 月),男,汉族,籍贯河北省张家口市,大学本科,工作单位:,工程师职称,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研究方向:现代电力企业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