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实践举措研究
蒋杰军
湘乡市人民医院 411400
引言:
在国家卫健委《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政策背景下,公立医院党建与业务融合存在制度设计碎片化、运行机制割裂化、评价体系分立化等现实困境。本文通过构建“目标—过程—结果”三维分析框架,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医院治理新模式。
一、融合困境的现实剖析
在当前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面临着体制机制、实践操作和文化认同三个维度的系统性困境。这些困境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交织形成制约医院治理效能提升的结构性矛盾,需要通过厘清内在逻辑关系来寻找破解路径。
(一)体制机制层面的“双轨运行”现象
在体制机制层面存在的双轨运行现象,主要表现为党委领导与院长负责制之间的权责边界模糊导致决策效率损耗。根据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设计,党委应当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重大设备采购等事项的决策权限划分不够清晰,容易产生党委会与院长办公会议事范围重叠或真空地带。更为深层次的问题在于,党建考核指标体系与医疗质量评价标准尚未建立科学的换算关系,例如发展党员数量与门诊满意度提升之间缺乏可验证的因果链条,这种评价维度的割裂使得党建成果难以量化呈现为业务发展指标。
(二)实践操作层面的“符号化”倾向
实践操作层面的符号化倾向突出表现为党建活动与临床业务在时空资源配置上的结构性冲突。“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常常因急诊手术、专家门诊等医疗任务被迫改期,而主题党日活动设计又未能有效结合 DRG 付费改革等业务痛点,导致党员参与积极性受挫。党员先锋作用的发挥渠道局限于传统的志愿服务、结对帮扶等形式,对于高年资医师党员在医疗技术创新、疑难病例讨论等专业场景中的引领作用开发不足,这种单一化的作用发挥模式难以满足现代医院多学科协作的复杂需求。
(三)文化认同层面的“价值断层”问题
文化认同层面的价值断层问题深刻反映着医务人员职业价值观与党建要求之间的认知偏差。临床医护人员更关注诊疗技术的精进和患者口碑的积累,而党建强调的政治站位和意识形态建设容易被误解为与专业发展无关的附加任务。患者就医体验的改善往往被简单归因于医疗技术水平,而党组织在优化服务流程、化解医患矛盾等方面的工作成效难以形成直观感知,这种隐形价值与显性获得感之间的转化机制缺失,使得党建工作的群众基础存在弱化风险。
二、深度融合的实践路径
要实现党建与业务从物理叠加到化学融合的质变,必须构建覆盖组织架构、业务流程与评价体系的三维改造方案,通过制度性安排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医院治理效能。
(一)组织架构的立体化重构
建议在突破传统科层制局限的基础上建立纵向贯通党委、党支部、党小组、党员责任区的四级管理体系,将党组织网格与临床科室布局实现空间重合,确保每个诊疗单元都有对应的党建责任主体[1]。特别要在临床医技科室推行党建与业务双带头人制度,由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党员专家同时担任支部书记与科室主任,赋予其对学科建设、人才引进等事项的决策参与权。这种组织结构变革能够有效解决决策边界模糊问题,使党委领导通过业务带头人直接作用于临床实践,形成党务与医务管理者的身份融合与责任共担。
(二)业务流程的嵌入式改造
这一路径有效实施的关键就在于打通价值转化通道,将党建查房制度纳入医疗质量三级查房体系,由党委委员带队定期开展联合查房,在检查病历质量、院感防控等业务工作时同步考察党员作用发挥情况,现场协调解决跨部门协作难题[2]。对于疑难病例的多学科联合诊疗,需设立党员先锋岗主导的 MDT 工作机制,要求党员专家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同步考量人文关怀与社会效益。这种改造使党建活动获得临床工作的时间与空间载体,将党员先进性要求转化为会诊决策、急诊抢救等具体场景的行为规范,彻底改变党建与业务时空分离的困境。
(三)评价体系的协同化设计
协同化设计要求建立可量化的融合标尺,开发党建 KPI 与医疗 DRG双维联动的考核系统,例如将支部主题党日参与率与科室 CMI 值进行关联分析,将发展党员质量与医疗技术创新成效同步评估[3]。更应创新实施患者满意度与党建贡献度的复合评价指标,通过第三方调查测量医务人员党员身份辨识度与服务质量的相关性,将患者感谢信中提及的党员服务案例转化为党建考核加分项。这种评价机制能够客观呈现党建工作对医疗质量提升的贡献率,使抽象的政治要求转化为可视化的服务改善成果,从根本上弥合价值认同断层。
以上实践路径中组织重构可以解决“阵地缺失”问题,使党组织根系延伸到临床末梢;流程改造可以破解“载体缺乏”难题,让党建活动获得业务场景支撑;评价设计则回应了“成效模糊”质疑,建立可量化的融合价值标尺。三者构成环环相扣的改革闭环,既遵循现代医院管理规律,又彰显中国特色治理智慧,为破解融合困局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立医院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需要突破传统思维定式,通过制度创新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未来应着力构建“大党建 + 大健康”工作格局,在疫情防控、分级诊疗、智慧医疗等重点领域深化实践探索,持续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俞娟,董嘉佳,刘巍峰,等.公立医院增强党支部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4,32(24):179-181.
[2]李娜,张贺昌,黄雁琳.基于矩阵式管理的公立医院党支部建设探究[J].现代医院,2024,24(12):1835-1838.
[3]马珍珍,刘泽君.公立医院党建和业务工作互融考核机制的实践研究[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23,30(12):9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