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测试设备自动化研发实践
唐建春
湖南毓卓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湖南省株洲市 412001
一、引言
铁路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近年来,我国铁路建设持续快速推进,高铁里程不断增长,列车运行速度和密度显著提升。在此背景下,确保铁路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成为重中之重。铁路测试设备作为保障铁路系统质量与安全的关键工具,其性能直接影响着铁路运营的稳定性。传统的铁路测试设备多依赖人工操作,存在测试效率低、主观性强、数据准确性有限等问题,难以满足当前铁路行业大规模、高精度的测试需求。因此,开展铁路测试设备自动化研发,提升测试设备的智能化水平,成为铁路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自动化测试设备能够实现测试过程的自动控制、数据的实时采集与精准分析,有效提高测试效率与质量,降低人为因素干扰,为铁路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坚实保障,对推动铁路行业向智能化、高效化方向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铁路测试设备自动化研发背景与需求
2.1 铁路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当前,全球铁路行业呈现出高速化、智能化、重载化的发展态势。以我国为例,高铁网络不断完善,“八纵八横” 主通道基本建成,运营里程已突破 4 万公里,占全球高铁总里程的三分之二以上。列车运行速度持续提升,部分线路最高时速可达 350公里甚至更高,同时,货运铁路的重载运输能力也在不断增强。此外,智能铁路建设加速推进,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铁路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如智能调度系统、列车自动驾驶技术等。铁路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基础设施、机车车辆等各方面的性能与安全性提出了更高标准,从而对铁路测试设备的功能和精度产生了更为迫切的需求。
2.2 传统测试设备的局限性
传统铁路测试设备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暴露出诸多局限性。在人工操作方面,由于测试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工作状态存在差异,导致测试结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难以保证。例如在轨道几何尺寸测量中,人工使用量具进行测量,不同人员的测量手法和读数误差会使测量数据偏差较大。同时,人工操作效率低下,对于长距离铁路线路或大量设备的测试,需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成本。在数据处理上,传统设备多采用手工记录和简单计算,数据处理速度慢,无法及时对大量复杂数据进行深入分析,难以满足实时监测和快速决策的需求。而且,传统测试设备功能相对单一,往往只能针对某一项指标进行测试,缺乏对多种参数的综合测试与分析能力,无法全面评估铁路系统的运行状态。
三、铁路测试设备自动化研发关键技术
3.1 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作为自动化测试设备的关键部件,负责感知并采集各种物理量信号。在铁路测试中,多种类型的传感器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用于轨道几何尺寸测量的激光位移传感器,可通过发射和接收激光束,精确测量轨道的高低、轨向、轨距等参数,测量精度可达 ±0.1mm 。在接触网参数测试中,采用高精度的电流传感器和电压传感器,能够实时准确地测量接触网的电流、电压、功率等电气参数,为接触网的安全运行提供数据支持。
3.2 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
高效的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是实现铁路测试设备自动化的核心环节。在数据采集方面,采用高速数据采集卡和分布式采集系统,能够同时采集多个传感器的信号,并确保数据的同步性和准确性。例如,对于复杂的铁路供电系统测试,可通过分布式采集系统在不同位置布置采集节点,实时采集电压、电流、功率因数等参数,并通过高速通信网络将数据传输至中央处理单元。在数据处理阶段,运用数字信号处理算法和数据分析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滤波、降噪、特征提取等处理。例如,采用傅里叶变换算法对振动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可获取振动的频率成分,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振动源。
四、铁路测试设备自动化研发实践案例
4.1 项目背景与目标
某铁路科研机构针对既有铁路线路老化、病害增多以及新线建设对高精度测试需求增加的现状,启动了铁路轨道自动化测试设备研发项目。项目目标是研发一款能够在不影响铁路正常运营的情况下,快速、准确地对轨道几何尺寸、扣件状态、道床病害等进行综合检测的自动化设备,提高轨道检测效率和精度,为铁路轨道的维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4.2 自动化测试设备设计方案
4.2.1 硬件设计
该自动化测试设备采用车载式结构,搭载于轨道检测车上。硬件系统主要包括传感器模块、数据采集模块、运动控制模块和通信模块。传感器模块集成了激光位移传感器、高清摄像头、超声波传感器等多种传感器,用于采集轨道的几何尺寸、扣件外观和道床结构等信息。数据采集模块采用高速数据采集卡,可同时采集多路传感器信号,并进行模数转换和初步数据处理。运动控制模块由 PLC 和电机驱动器组成,负责控制检测车的行进速度、测试探头的定位以及传感器的扫描动作。通信模块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将采集到的数据实时传输至地面控制中心。
4.2.2 软件设计
软件系统基于工业计算机开发,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主要包括测试任务管理模块、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块、设备控制模块和数据分析与报告生成模块。测试任务管理模块负责制定测试计划、设置测试参数,并对测试任务进行调度和监控。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块实现对传感器数据的实时采集、滤波、降噪和特征提取等处理。设备控制模块根据测试任务要求,向 PLC 发送控制指令,实现对测试设备硬件的自动化控制。数据分析与报告生成模块利用数据分析算法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判断轨道的健康状态,并生成详细的测试报告,包括轨道病害位置、类型和严重程度等信息。
4.3 设备实现与测试验证
经过一年多的研发与调试,该自动化测试设备成功研制并进行了现场测试验证。在实际铁路线路测试中,设备以每小时 30 公里的速度运行,能够快速准确地采集轨道的各项参数。测试结果表明,轨道几何尺寸的测量精度达到了设计要求,轨距测量误差小于 ±1mm ,高低和轨向测量误差小于 ±2mm 。同时,通过对高清摄像头采集的图像进行分析,能够准确识别扣件的缺失、松动等病害,识别准确率达到 95% 以上。在道床病害检测方面,利用超声波传感器能够有效探测道床内部的空洞和疏松区域。与传统的人工检测方法相比,该自动化测试设备的检测效率提高了 5 倍以上,大大缩短了轨道检测周期,降低了劳动强度。
五、结论与展望
通过对铁路测试设备自动化研发的实践研究,成功开发出具有高精度、高效率和智能化特点的自动化测试设备,有效解决了传统测试设备存在的诸多问题,显著提升了铁路测试的水平和质量。实践证明,自动化测试设备在提高测试效率、降低人工成本、保障测试准确性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对铁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起到了重要作用。展望未来,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5G 等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铁路测试设备自动化研发将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未来的研发方向可聚焦于进一步提高测试设备的智能化水平,如引入深度学习算法实现更精准的故障诊断和预测;加强设备的互联互通,实现测试数据的实时共享与协同分析;利用 5G 技术提升数据传输速度和稳定性,拓展远程测试和控制功能。通过持续创新与技术升级,铁路测试设备将不断适应铁路行业的发展需求,为推动铁路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大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 王悦明。铁路测试技术与设备发展研究 [J]. 铁路工程学报,2022 (5): 85-90.
[2] 张曙光。自动化测试设备在铁路领域的应用实践 [J]. 铁道机车车辆,2023 (3):60-64.
[3] 丁荣军。传感器技术在铁路测试中的应用与创新 [J]. 铁路技术创新,2021 (4):45-49.
[4] 刘友梅。基于大数据的铁路测试数据分析方法研究 [J]. 中国铁路,2024 (2):7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