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高中语文德育渗透策略
李柯娟
河源市河源中学 51700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生产生活中形成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对于中华民族具有重要意义。高中语文内容丰富,涵盖了许多传统文化元素,如文言文和古诗歌等,开展融合教学奠定了基础。同时,教师要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渗透德育,使学生在语文知识学习同时,提升道德认知与道德修养。笔者结合多年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从深度剖析教材等层面提出具体的德育渗透策略。
一、深度剖析教材,挖掘德育精髓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丰富的文化知识,对人们的社会生活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高中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其中蕴含着众多传统文化知识,需要语文教师细心发掘,通过将传统文化融入日常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文化水平。在传统文化视域下,为了更好地使学生理解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品质和促进学生文化修养提升,教师需深度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梳理出德育资源。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习的基础,有大量的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内容,如历史典故、文言文和诗歌等,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德育资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将这些传统文化元素灵活融入到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增加对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提升道德修养。
具体而言,教师可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向学生分析这些元素中蕴藏的道德理念,如古诗词中的家国情怀和文言文里的传统美德等,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例如,在《梦游天姥吟留别》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不仅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传递出的情感、艺术手法等语文知识点,还要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其中的道德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可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诗词内容来分析,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作者李白对权贵的蔑视和不懈,在世间浑浊中坚持自我,保持纯洁的精神品质。再如,在《陈情表》文言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梳理文本脉络,分析作者李密与祖母相依为命,感情深厚,当出征号令颁布时,他面临忠孝两难的处境,选择照顾祖母直至离世,处理完家事后为国出征,使学生感悟其中的亲情和家国情怀,联系自身实际感谢父母,感恩亲情。通过组织学生挖掘教材与传统文化有关内容中的德育元素,不仅使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还能使学生在分析传统文化蕴藏的道德理念中,提升道德认知。
二、构建德育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有位教育家曾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对事物积极而持久的认识倾向 , 兴趣可增强记忆。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一言堂的方式向学生讲解语文知识。这种教学方式过于强调教师教学,忽略了学生学习,使学生对原本抽象的课文内容感到乏味,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在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为了更好地渗透德育,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中德育内容的学习兴趣,教师可构建生动的德育情境,使学生有如临其境之感,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魅力,感悟其中蕴藏的道德理念,促进其主动接受德育,提升道德水平。
具体而言,教师在《祝福》教学中,为了给学生创设生动的德育教学情境,可借助多媒体视频,为学生播放影视剧中有关封建农村妇女的形象,使学生对作者创作背景深入理解,意识到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在播放视频片段后,组织学生以语文学习小组为单位,围绕“祥林嫂悲剧成因”展开讨论,使学生在思维碰撞中,理解封建道德对人的束缚和压迫,产生对当时贫困人民的同情之心。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对比现代妇女地位和封建时期妇女地位,使学生理解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使其感恩新时代下的新生活,促进其爱国主义情怀的形成。通过组织学生学习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反思传统封建礼教,使其发展批判性思维,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内容丰富,不仅有优秀部分,还有糟粕部分,在学习过程中,需取得精华去其糟粕,学习传统美德,摒弃压迫人的封建礼教。
三、融合现代技术,提升教学体验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高中语文渗透德育教学有了新的途径,使传统文化中蕴藏的德育资源可以用更生动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提升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在传统文化视域下,教师可借助丰富的现代教育技术,如在线语文学习平台和多媒体技术等,丰富德育资源内容和呈现形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道德内涵,提升道德修养。
具体而言,教师在《赤壁赋》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可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赤壁之景,使学生对赤壁的壮美景色有直观理解。同时,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查阅古代文学作品和绘画作品中有关赤壁的内容,使学生感慨赤壁的历史悠久和所蕴藏的文化内涵。在借助多媒体了解赤壁的背景资料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在《赤壁赋》中所传递的人生态度,使学生理解苏轼乐观开朗的性格,引导学生向苏轼学习,在今后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勇于接受挑战,提升自我能力。在课堂结束之际,借助多媒体,为学生选择并播放合适的背景音乐,组织学生集体大声朗诵《赤壁赋》全文,使学生在激情昂扬朗读中再次感受诗歌中的豪迈洒脱情怀,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总之,在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发掘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元素,对于提升学生文化修养与道德修养具有重要意义。从具体的德育渗透策略来看,教师首先要剖析教材内容,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其次,创设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情景,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最后,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丰富德育资源呈现形式,增加学生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 王佳鑫 , 孙彦峰 . 核心素养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语文课程的路径研究 [J]. 文教资料 ,2025,(11):158-160+174.
[2] 冯军霞 . 化知为德润物无声——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J]. 华夏教师 ,2022,(31):35-36.DOI:10.16704/j.cnki.hxjs.2022.31.006.
[3] 李婧 .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中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研究 [J]. 嘉应文学 ,2023,(22):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