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思维导图促进写作教学的思考
周建
广东省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民族高级中学 广东 清远 513300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为有效提升教师写作教学的效率,激发学生的内在写作动力,并显著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笔者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进行了深入探索与实践。通过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构建思维支架的教学策略,旨在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拓宽他们的写作视野,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以下是对这一教学策略的具体阐述。
一、思维导图内涵及其运用意义
思维导图(由东尼·博赞首创)通过图形化方式直观展现事物关联与思维脉络。其可视化特性将抽象信息转化为易懂图像,促进知识吸收理解。
在“双减”背景下,其重要性凸显: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深入剖析文化知识内涵,促进高阶思维活动的发生”[1],还能让“教师结合学生特点,帮助学生掌握方法,减轻心理负担”[2]。它打破了传统写作单一文字表达的局限,通过丰富图示提升学习兴趣,有效培养发散性思维。
二、思维导图培育学生写作素养的运用策略
(一)运用思维导图,激发学生写作内驱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要求写作“有真情实感,力求有创意”[3]。教师运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时,需既关注技巧,更引导挖掘内心感受与独立思考。
以《我的家乡》作文示范课为例。笔者以思维导图展示文章主题、结构和思路,涵盖风景、美食、人物、风俗活动等方面,并配以关键词说明。图文并茂、思路清晰的图示迅速吸引学生。学生依据导图框架(如“风俗活动”包含耍歌堂、开耕节等;“美食”包含牛皮酥、豆腐酿等;“人物”包含村民、祖辈、伙伴等)丰富内容,避免无从下笔。
运用思维导图来规划和构思关于家乡主题的文章,确实是一种高效且富有创意的方法。它不仅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信息,还能激发无限的想象与情感共鸣。其衍生的写作内驱力如同一般不竭的源泉,极大丰富了写作过程,使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且充满动力。
(二)利用思维导图拓展思维,引导学生精准选材与创意定题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工具,能帮助学生从多角度思考,扩展写作素材和主题选择。例如,在指导学生写游记时,通过以“游”为中心词构建思维导图,不仅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还引导他们深入探索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和构思主题。
如在教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学习游记》时,笔者以“游”为核心,巧妙编制写作命题网络。首先,笔者鼓励学生以“游”字引领,搭配在学生心中印象深刻的地标名称,如“游千年瑶寨”“游石泉公园”“游鹿鸣公园”等;直观的标题,快速把学生拉回到曾令人心旷神怡的旅行瞬间。
进而,笔者启发学生们在“游”字的前后融入人称元素或变换动词,赋予标题以更强的情感色彩与互动感。如“我在千年瑶寨”“等你来石泉公园”。“游”字的巧妙置换,以更加文艺的方式引领读者走进别样的旅程。此外,笔者还引导学生运用修辞手法,赋予标题诗意。
如“风拂过鹿鸣公园”“瑶寨诉说千年的故事”等。借物言志,让地标建筑、遗址成为文化和历史的代言人,引人无限遐想。通过这样的教学引导,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如何从多个维度挖掘游记的写作素材,更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选材的多样性与创新性,而学生的选材和定题的思维也得以发散。
(三)以文本为例,运用思维导图指导写作主旨的升华
语文教材的文章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写作教学资源和宝贵的范本。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对文本的内容、结构、表达手法、主旨等分析,对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有较大的启示作用。而教师可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结构、把握主旨,并进而指导其写作实践。以下以鲁迅作品《故乡》为例,展示笔者在如何利用思维导图剖析文章,从而指导学生写作实践。
笔者设计了一系列启发性问题:如“鲁迅笔下的‘我’‘悲凉’的心情和主旨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在构建故事时,作者选取了哪些关键的人、事、物作为载体?”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共同梳理出文章的核心要素——“故乡的环境变迁”与“人物命运的沉浮”。抓住体现文章主旨关键词“悲凉”,由此中心向外延展,分别触及“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及“主旨”三大关键分支,构成清晰的知识脉络图。
在“环境描写”分支下,深入剖析“阴晦寒冷的天气”与“萧索的荒村”的景象,细腻勾勒故事发生的背景;而“人物刻画”下则进一步细化为“闰土的变化”与“杨二嫂的变化”,生动展现人物命运的波折。借助这一形象有趣的思维导图工具,帮助学生快速理清记叙文是如何通过塑造人物内心情感、凸显主旨的写作技巧。同时,引导学生在写记叙文时,学会选择典型的人物、设置富有深意的环境,并运用变化对比的手法的方式来烘托自己的内心情感,相较于平铺直叙直接抒情,这样的表达无疑更有艺术效果。
学生领悟后,笔者进行了“坚持”为主题的片段训练。学生们的笔触生动地描绘道:“在 3000 米的征程中,腿脚像灌了铅一样,沉得抬不起来。我停下了,放弃了,败下阵了。”“一片乌云袭来,阳光霎时被遮掩了,黯淡了。好呀,这下不用晒了!突然,乌云中露出一道金色的裂痕,随之一道金光穿透了云层,直直地射在了人间,那就是黑暗中的曙光吗?心中有个声音唤醒了我,你甘心就放弃了吗?是的,我不甘!再差的境遇,也要坚持跑下去……”此次教学启发了笔者,思维导图不仅能为阅读教学而服务,还能为写作技法的指导而服务。
三、结语
思维导图是提升学生思维灵活性与创新性的有效工具,让学生在写作中受益匪浅。教师应积极接纳并探索其与其他先进教学方法的融合,共同提升课堂教学效能。
参考文献
[1] 马丽芝 . 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J]. 考试周刊 , 2021,(A1):7-9.
[2] 张婷 .“双减”下小学语文教学增质提效的策略 [J]. 智力 ,2023,(05):72-75.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版)》[S].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