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作业设计为支点,重构农村小学教育评价生态
鲍思维
武汉市金银湖小学 430043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 年)》提出,农村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体系的薄弱环节,发展农村教育是教育强国建设的托底工程。[1]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育评价改革,多次做出重要部署,他指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事关教育强国成败”[2]。笔者所在的学校作为农村学校代表,以高段语文作业为切口,通过教学评一体化改革重构评价生态,进行作业功能转型、创新评价范式,以期弥合城乡差距。
一、农村小学作业评价改革研究背景
(一)政策依据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步伐,强调通过评价体系的转型升级来全面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 要求“强化作业育人功能”,推动作业设计从知识巩固转向语言运用、文化传承等核心素养培育。《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作业作为评价链条关键环节,驱动教、学、评系统改革。因此,作为农村学校,作业改革亟需研究。
(二)现实需求
当前,农村教育有着三重困境:资源困境、质量困境、公平困境。而传统评价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人,会压抑学生个性发展,农村学生更应培养其探索精神、敢于冒险、注重个性化成长,更好适应变化,解决复杂问题。
二、农村小学高段语文作业及评价问题诊断
通过对学生的问卷和访谈,做出分析,高段语文 87% 作业聚焦字词机械训练,忽视整体素养, 51.11% 学生反映作业缺乏多样性;87.41% 学生期望作业评语互动,但教师批改流于形式。总结问题如下:从作业设计方面,一是作业目的倾向于知识本位,未从学生整体出发进行设计;二是作业类型较为单一固定,缺乏多样性;三是作业内容较为机械重复,缺乏联系性。
从作业评价方面来看,农村家长辅导能力有限,家长参与率不足41% , 93% 评价依赖书面测试,缺乏情境化评估。作业评价流于形式,缺乏多元性。同时,教师认为大多数家长教育理念认知偏差 , 家校配合能力不足。 总之,评价主体不完整,评价内容不全面,评价方式未创新。
三、农村小学高段语文作业设计与评价实施原则
(一)设计原则
1. 内容综合化
遵循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要求,整合识字写字、阅读理解、口语交际、习作表达等语文要素,注重课内外知识衔接。结合农村学生生活经验,设计融合乡土文化、农业实践的综合性作业,融合知识、能力、素养目标。
2. 形式多样化
突破传统纸笔作业框架,设计主题实践型作业、合作探究型作业、创意表达型作业,比如二十四节气诗歌创作、田野观察笔记等。依托农村自然环境优势,设计学习任务,分层设计弹性作业任务,满足不同学习能力学生的需求。
(二)评价原则
1. 主体性原则
评价主体上形成学生自主评价、教师专业评价、家长社会评价的多元联动;评价方式上采用星级评定、成长记录、作品展示等多样化手段;评价维度上兼顾作业完成度、创新性、情感态度等要素,评价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农村留守儿童作业中体现的情感表达。
2. 多元化原则
评价的维度应该是多元的,兼顾知识运用、能力发展与文化认同。知识运用重点评估基础知识掌握、知识迁移与实际问题解决能力;能力发展聚焦批判性思维、创新与自主学习等核心能力培养;文化认同深化传统文化理解、价值观形成。
3. 全面化原则
建立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针对农村学生认知特点,采用“基础达标 + 个性发展”的评价标准,既保证课程标准落实,又尊重学生个体成长差异。
四、农村小学高段语文作业设计策略与实践
在研究中,我们基于构建素养导向的评价生态,对作业的设计进行乡土融合、实现五育贯通。设计分层作业、实践作业和项目化作业。
(一)分层作业:贴近学生差异需求
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得到发展。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走近中国古典名著”,这是小学阶段第一次集中安排古典名著的学习,学生理解内容有一定难度,本次作业以“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校园课本剧展演活动”为情境任务驱动,旨在让阅读古典名著变得有趣、贴近学生生活。
表1: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五下语文第二单元作业设计


此次作业分为三个层级,不同能力的孩子实现自主选择,兼顾学生能力,提升素养。从而让学生从多角度初步学会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能产生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兴趣,了解故事内容,乐于和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3]。
(二)实践作业:强化学科知识运用
作为农村学生,我们有着乡土文化载体,贴近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相较于传统的书面作业,语文学科实践作业具有诸多显著优点,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成长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和收获。学校开设了学生劳动基地“金银花谷”,组织学生种植蔬菜,学生积极学习种植知识,亲自动手松土、除草、播种、施肥、浇水等生产劳动的过程。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作为《多彩的活动》。如何写出生活化习作?我们开展了“探秘金银花传承中医药”劳动实践与中药文化体验活动。
图1:“探秘金银花传承中医药”劳动实践与中药文化体验活动

本次实践作业和科学、劳动等学科结合,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他们不仅学到了金银花的专业知识和制作技能,还提升了观察、实践、创新等多种能力。通过劳动实践,学生们更加热爱劳动,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对中医药文化的深入了解,增强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了传承文化的责任感。
(三)项目作业:驱动自主探究能力
在教育教学不断创新发展的当下,语文大单元项目学习能将原本枯燥乏味的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在完成项目学习作业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多种语文技能,如阅读理解、信息整合、文字表达等。这有助于提升他们的综合语文素养,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说明文,我们创设“醉美东西湖”项目化学习。这个项目化学习是语文、科学、数学、美术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走到东西湖的人文景观、大街小巷、角角落落,进行实地考察、资料搜集、尝试用表格、手工作品、视频影音等多种形式,选用合适恰当的说明方法,呈现自己对所介绍事物的观察与探究所得,让思维可视化,锻炼了学生的提取关键信息、高效梳理信息的能力,养成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崇尚真知,勇于探索创新的思维品质。
在实地考察和采访调查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如何与他人交流合作,如何获取第一手资料;在小组合作撰写和修改说明文的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如何协调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共同解决问题,这些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真实性任务里让学生体验有广度的语文生活,在游中学习、在游中实践,在游中表达,寻找东西湖之美,也激发同学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图2 “醉美东西湖”项目化学习任务单

五、作业评价策略:实现三个转型
(一)评价主体完善:从单一到协同,四维联动促自主
完善评价主体,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以全面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具体而言,将评价分为多个层次,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教师的专业评价以及家长的参与评价,确保评价主体的多样性和全面性,从而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主性。
(二)评价内容优化:从知识到素养,核心素养导向
优化评价内容,注重多维度评价,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评价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积极,学习习惯是否良好,还要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否有所提升,以及学业成绩是否达到预期目标。通过这种全方位的评价内容,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其综合素质。
(三)评价范式创新:从分数到成长,多维呈现进步
创新评价范式,打破传统评价模式的局限,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在评价方式上,可以采用更加生动和富有创意的评价语言和评价符号,增加评价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此外,还可以开展多样化的评价活动,如学生作品的展示互评、优秀作品的品读分享、设立特别奖项以表彰突出表现、组织户外展示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通过农村小学高段语文作业设计改革实验,学生素养提升,教师能力跃升,学校评价文化也促使了生态重构,从比分数转向了赛素养,也形成了乡土文化作业资源库。以作业为支点的评价生态重构,推动“五育融合”落地乡土。当作业评价从“纠错”走向“赋能”,农村学生终将成长为“有根的未来建设者”——根植文化自信,手握实践之能,心向强国之志,让学习回归生活,让成长服务家国。
参考文献
[1] 刘善槐,毋锶锶 . 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托底教育强国建设 [J]. 中国电化教育,2025(2):1-6.
[2] 习近平 . 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 [J]. 求是 ,2023,(18):4-9.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22
[4] 秦一铭 , 李广 .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J]. 教学与管理 ,2025,(18):103-108.
[5] 陈满祝 . 指向“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语文学业评价实践探索 [J]. 考试周刊 ,2024,(24):18-23.
[6] 邱志凯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作业设计策略 [J].教学与管理 ,2022,(05):66-69.
[7] 中小学作业设计与管理如何有效落实 [J]. 余昆仑 . 人民教育 ,2021(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