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有效举措
马燕
四川省金阳县德溪镇中心校 616255
引言
在当今全球化和多元文化交融的时代背景下,口语交际能力作为个体社会适应与发展的关键技能,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对于少数民族地区而言,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承载着特殊的使命与挑战。一方面,它是培养学生基本语言素养、促进知识学习与思维发展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它肩负着传承与弘扬少数民族文化、促进民族间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重任。然而,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语言生态、教育资源状况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在实践中面临诸多困境,亟待深入探究并寻求有效的解决策略,以实现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与民族文化的传承创新。
一、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在当今少数民族地区,教学与其他地区相比有较大的教学差距。首先表现在少数民族地区,语文教学多样化,口语差距较大,这导致少数民族之间难以实现统一的教学结合,从而使得口语教学难以进行统一开展。其次是在少数民族地区教学过程当中,以汉族教学的校本为主,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时难以将少数民族地区的特色融合,其中导致教学水平偏向汉语化,难以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的多样化教学发展。并且在当今教学过程当中,教学单调华疑使得教学水平停滞不前。在这些教学背景下,提出了改善少数民族地区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性。
二、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有效举措
(一)融入民族文化,开展口语教学
教师在开展少数民族地区小学口语交际教学时,要融入多民族的不同教学文化,将文化与教学相结合,从而开展口语教学时,可以吸取其他文化之间的精华进行互相学习,锻炼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从而丰富课程教学氛围,来开展口语交际教学。
在开展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的不同,多样化的语言和文化内容来进行口语教学。关于藏族教师就可以采取藏族的一些语言来开展教学,关于蒙古族教师就可以结合那达慕大会当中的语言内容来进行口语化教学。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融合多样化的民族文化来进行口语交际,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民族文化的同时来进行口语交际学习。其他文化之间的优秀语言知识和内容,从而促进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
教师在开展少数民族地区小学口语交际教学时,要创新课程教学方法,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进行口语化教学。这不仅可以丰富课程教学内容,还可以拓展教学模式,从而在教学过程当中来实现口语教学的多样化发展。
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时,要结合不同民族文化当中的特色来创新教学方法,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比如说关于彝族教师,就可以采取视频播放的模式给学生播放一些关于彝族日常生活习俗当中的口语交际,让学生通过视频来了解彝族的日常语言习惯。比如说藏族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模式来进行藏族语言的口语交际应用,从而来丰富课程教学内容的同时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三)营造良好环境,开展语言教学
教师在开展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时,要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和环境,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利用少数民族之间的语言来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从而促进学生在学习课程过程当中的同时来开展语言教学。
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时,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来开展口语教学。首先,在开展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普及普通话的应用,从而让学生统一用普通话的语言来进行语言交际和表达。其次,教师要结合不同少数民族当中的语言特色来营造良好的氛围环境,让学生可以自由在小组当中运用多民族的语言来进行口语交际,从而让学生在交际的过程当中了解多民族语言的差异性,从而来开展本节课程的口语教学。这样不仅可以丰富课程的教学氛围,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以游戏化的教学方式来掌握学学语文知识,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感,同时来开展良好的口语教学,促进语文课程的顺利开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结合本研究的探究,首先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与问题。其次,结合当前教学背景,提出了关于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三条有效策略。这包括融入民族文化,开展口语教学;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营;良好环境,开展语言教学。希望通过这三条教学策略的提出,可以将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口语教学进行全面开展,从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教学口语交际能力的教学水平提高,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参考文献
[1] 邹喻梅 . 浅谈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 [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24,(06):117-119.
[2] 郭婷 .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策略 [J]. 亚太教育 ,2024,(12):63-66.
[3] 侯雨婷, 杜芳芳. 浅析统编版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程的“生活性”特征 [J]. 汉字文化 ,2024,(10):139-141.
[4] 蒲国瑾. 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完善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方法[J].中国新通信 ,2024,26(09):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