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与语言习得的策略研究

作者

程莹

广东省河源市卫生学校 517000

在语文教学中,语感对应语言敏锐感知、领悟能力,语言习得是个体在自然或教学环境中掌握语言过程。中职教育阶段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核心,学生将来走向工作岗位,任凭是设备操作沟通还是客户服务交流,良好语感、语言应用能力都是职业博弈力重点组成部分。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不少中职学生在语言表达上存在短板。

一、中职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与语言习得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

语感是语言理解的基石,具备良好语感学生能迅捷准确地把握语言所传递的信息,在中职语文教学中,通过语感培养,学生能更敏锐地捕捉词语含义、句子语气以及篇章主旨,比如在阅读专业设备操作说明时,能火速抓住“先断电再拆卸”这类根本语句逻辑关系,语言习得则让学生在不息语言实践中积累经验,加深对语言规律认识,比如通过反复接触专业术语语境,掌握其特定含义、运用场景,从而提升对各类文本理解能力,任凭是专业相关技术文档,还是日常交流中话语,都能更好地领会[1]。

(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感能协助学生在表达时选择恰当词语、句式,使表达更得体、流畅,比如在实习汇报时,能根据场合选用正式或通俗表达,语言习得让学生掌握语言组织方法、表达技巧,在口语交际、书面写作中更能准确传达自己想法,经过系统训练,学生在撰写实习报告时,能清晰阐述操作流程、遇到难题,中职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需要与同事、客户沟通,良好语言表达能力是必备技能,语感培养与语言习得能为他们打下坚实基石,让他们在表达时更自信与高效。

(三)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提升

语感、语言习得是语文素养重点组成部分,它们如同语文素养大厦基石,支撑起学生对语言文字综合驾驭能力,通过语感培养,学生能细腻感受语言的韵律美、意境美与情感美,在品味诗词平仄对仗、散文灵动飘逸中,逐步提升文学鉴赏能力,学会分辨作品优劣与风格,语言习得让学生在广泛阅读与表达实践中积累丰富语言素材,从经典名著深邃思想到市井俗语鲜活生动,不息拓宽文化视野,构建起属于自己的语言知识库,综合语文素养提升不止能协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其他学科,比如在理解数学应用题文字表述、专业课程理论阐释时更得心应手,还能培养他们人文情怀及审美情趣。

二、中职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与语言习得的实践策略

(一)提升教师的语言教学指导能力

教师是语感教学引导者,其自身语感水平、教学指导能力,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需从三方面提升自己:一是深化对文本语感要素挖掘能力,准确把握课文中语言的节奏、情感、表达技巧;二是增强语感示范能力,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精准讲解展示语言魅力;三是改良语感评价能力,关注学生在语言运用中体现出语感进步,给予针对性反馈。

以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为例,教师在备课时要挖掘文中体现青年毛泽东豪情壮志的语感要素,如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这几句设问,要体会其深沉的思索与豪迈的气概,在课堂上,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让学生感受语言中蕴含的胸怀与抱负。在评价学生朗读时,对读得过于平淡、缺乏气势的学生,可点评 “这几句是对大地主宰权的叩问,要带着苍茫感与凌云志,试着放慢语速,加重怅’‘问’‘谁主沉浮’这几个词,读出那种胸怀天下的气魄”。

(二)细化语感训练过程设计

语感训练需遵循“感知—模仿—创新”规律,构建循序渐进训练体系,在意向设定上,低年级侧重“感知语感”,如感受不同句式语气;中年级着重“模仿语感”,如模仿课文中精彩句式;高年级追求“创新语感”,如运用所学语感知识实行个性化表达,教学环节应涵盖“文本感知—要素提炼—模仿练习—创新运用”四步骤,每个步骤有明确要求。

以朱自清《荷塘月色》为例,在语感训练中可分三步实行:第一步,引导学生感知文中对景物描写的精准用词,如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这句比喻,虽说仅用简单比喻勾勒荷叶形态,但 “亭亭” 一词既写出荷叶的挺拔,又暗含舞女的轻盈之态,让学生体会字词选用对语感的微妙影响;第二步,布置模仿练习,让学生从课文中选取其他例子,如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分析 “泻” 字与 “照”“洒” 等字在表达效果上的语感差异;第三步,让学生实行创新运用,用不同字词表达相似意境,体会语感不同,让学生用不同词语描述月光下的景物,感受 “朦胧”“缥缈”“恍惚” 等词语在营造氛围时的语感细微差别。

(三)结合生活实际开展语言习得实践

生活是语言源泉,将语言习得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能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提升语言运用能力,教师要搭建“生活观察—文本借鉴—实践运用”桥梁:一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语言现象,如广告语、对话等;二是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借鉴文中语言表达技巧描述生活场景;三是组织生活中语言实践活动,如演讲、辩论;让学生在实践中习得语言。

以曹雪芹的《林黛玉进贾府》为例,文中对林黛玉谨小慎微、聪慧敏感的性格描写十分细腻,教师可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具有类似性格的人,如初次到陌生环境时拘谨的同学、心思细腻善于体察他人情绪的朋友等。而后,引导学生借鉴《林黛玉进贾府》中通过动作、语言、神态展现人物性格的描写手法,描述自己观察到的人。有学生这样描写初次转学的同学:“她站在教室门口,手指紧张地绞着衣角,眼神快速地扫过教室,当老师让她做自我介绍时,她声音细细的,带着一丝怯意,每说一句话都微微低下头。”之后,组织学生开展 “我眼中的性格” 主题交流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运用所学的人物描写技巧,提升语言表达的精准性与生动性。

参考文献

[1] 杨露 , 尚景龙 . 基于职教高考的中职生语文学习的瓶颈及应对策略 [J]. 西部素质教育 ,2024,10(13):195-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