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智慧”赋能,小学数学与道德法治跨学科主题教学中学生光荣感与归属感的培养

作者

杨丽琼

广东省信宜市教育城小学 525300

小学数学作为小学阶段十分重要的学科,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道德与法治对塑造小学生核心价值观,促进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意义重大。在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和道德法治教学的质量,增强课堂的吸引力,是需要小学教育工作者思考的课题。从长期的教学效果来看,将小学数学与道德法治教学有机融合,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还能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对提升小学课堂教学效果起到很好的推进作用。此背景下,为了推动教学水平的提升,教师就需要结合智能化的技术设备,将数学与道德与法治进行整合,并通过专业的教学方法设计,实现对学生光荣感与归属感的培训[1]。文章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提出一些方法建议,现综述如下。

一、结合教学资源,设计跨学科的教学主题

智慧赋能背景下数学与道德与法治跨学科结合中学生光荣感与归属感培养需要根据数学以及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并且要求教师结合跨学科的融合需要,设计专项主题,为学生提供学习方向。主题必须和集体荣誉感相关,以达到光荣感与归属感塑造的目标。教师就可以结合智慧技术,通过国家中小学智慧平台进行教学资源的收集与展示,为学生创建合适的教学环境。

实际设计环节,教师一方面可以将公平公正作为教学的主题,在“我们的班级”教学中,通过班级值日生的设计,帮助学生理解公正以及劳动的概念。跨学科融合环节,教师可以结合乘除法,让学生根据班级人数以及上学的时间,让学生计算怎么安排学生分组才能保证值日的公平性。再结合教师的指导,帮助学生优化值日的设计方案,设计“值日标兵”以及“值日小能手”等荣誉标语。这样,学生就能在值日计算环节得到数学知识点的锻炼,并且在集体值日劳动中,学生也能体会到集体荣誉感,强化学生的归属感与光荣感。另一方面,教师也能够结合国家中小学智慧平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在计算环节,教师可以结合平台收集学生的计算结果,分析其存在的失误。也能够根据沟通设备,对学生值日态度进行分析,从而全面评价学生数学与道德与法治跨学科学习存在的不足。[2]

二、创建教学情境,强化学生实践

智慧赋能下的数学与道德与法治跨学科融合中学生光荣感与归属感的培养还需要为学生设计实践性质的活动,让学生置身于真实场景中,从而深化学生对理念的理解,实现理念的塑造。此背景下,教师就需要结合国家中小学智慧平台,收集大量的数学以及道德与法治教学资源,并且结合平台与家庭社区等进行沟通,为学生构建一个合适的教学场景。

以市场价格纠纷为例,可以让学生对文具单价进行了解,结合自己拥有的总资产,合理分配购买数量以获得最多的物资。设计环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结合货物价格乘除法的训练,设计一个营业员与顾客的纠纷场景,一组成员负责扮演营业员与顾客。然后让另一组学生扮演法官、律师等角色,对事件进行调节与判断。这样,在价格计算相关场景中,学习的趣味性较强,能够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通过计算相关的场景设计以及法院判断场景的设计,学生也能对数学知识与道德与法治知识进行了解,掌握乘除相关的知识点,并且体验到纠纷解决的荣誉感。而在活动设计环节,教师可以结合国家中小学智慧平台,为学生提供市场以及法院的虚拟场景以及各个岗位的智能,帮助学生事前了解,在角色扮演中能更好地进入角色中,从而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3]。教师也可以结合国家中小学智慧平台与社区联系,并且组织学生入内参观,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理解道德与法治以及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掌握相关知识的光荣性。

三、设计合作教学,培养学生集体意识

智慧赋能下的小学数学与道德与法治学生光荣感与归属感培养中,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纪,和他人之间的交往十分密切,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融入集体中,通过集体合作学习的设计,让学生合作完成教学任务,并且根据学生在小组内的贡献,对学生进行表彰。学生在期间就能够认识到集体意识的重要性,并且根据教师对自己的肯定,了解到自己在小组内的作用,从而激发起自身的光荣感与归属感。

设计环节,教师可以将作业作为主要形式,通过一项长期的作业活动设计,激发学生的参与感。比如,教师可以将统计、加减乘除等数学知识点与道德与法治中的好人好事、助人为乐、家务劳动等知识点进行整合,开展跨学科的教学。教师可以结合家庭教育,设计时间较长的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好人好事的实践,并且对每一项活动进行积分。然后将距离较近的学生分为一组,将小组内成员的分数总和作为小组的成绩,和其他小组进行对比。这样,学生就能在实践性的活动中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在分数计算中掌握数学知识,并且在小组活动中帮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这个集体中的重要一员,从而增强归属感。

综上所述,通过“智慧”赋能背景下的跨学科主题教学,可以通过多种策略培养学生的光荣感与归属感。文章结合数学与道德与法治,提出合作学习设计、教学情境创建以及教学资源提供等方法,为学生思想培养提供方法。

参考文献

[1] 管翠荣. 道德与法治课程在数学教学的结合开展[C]//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国际院士联合体工作委员会 . 2023 年创新教育实践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二)。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第三小学;2023:995-997.

[2] 林文权 , 陈青春 . 数学课渗透道德法治教育的方法研究 [J]. 数学之友 , 2021,(03): 8-9.

[3] 陈立峰 . 立德树人下小学数学和道德与法治融合教学刍议 [J].家长 , 2020,(05): 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