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问题导向教学探析
侯发琼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大桥镇牛脑驿小学
摘要: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还要增加学生课堂学习体验,并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教师在构建课堂时,要结合教学内容开启新的教学模式,基于问题导向构建多元化教学课堂。这不仅能够启发学生语文思维,还可以巩固学生课堂学习思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性,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背景;小学语文;问题导向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46-
基于问题导向构建语文课堂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性质,激发学生学习启发性。这种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将学生放在教学主体地位,并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多样化教学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从而形成自己的认知,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在这样的教学影响下,能够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并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
一、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问题导向教学探析意义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还需要满足新课标所提出的教学理念,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在新课标教育落实之后,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所以,语文教师要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突出学生学习主体,从而推动学生综合发展。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多样化的教学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这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知识探究能力,还能够扩展学生的语文思维,让他们深入了解文章情感。所以,想要达到高效的教学效率,教师要不断地明确课堂提问原则,这样才能够提高自身提问水平,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来探究语文知识。而且,教师还可以构建问题情境,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满足学生综合发展需求。通过这种教学形式,学生可以掌握丰富的知识,并学会如何学习,为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二、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问题导向教学探析策略
(一)明确提问原则,提高提问水平
小学语文教师想要在课堂上开启问题导向教学,并提高教学效率,就要明白,只有明确提问原则,才能够提高自己的课堂提问水平,而学生,才能够在问题中探究,深入了解文章,感受文章,进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1]所以,教师明确认识到课堂提问的基本原则,更好地将这种教学模式应用在课堂当中,从而确保自己提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更好地适应学生发展。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对于相同的知识点,有自己的看法。所以,教师在设置提问前,要根据不同的学生设计多样化的教学问题、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因为小学生的年纪还比较小的和基础知识掌握比较薄弱,所以他们的知识也相对狭窄,教师不能提出具有难度性高的问题,这样很难提高学生理解能力。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时,就可以先告诉学生,这是来自《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章节,让学生熟悉《三国演义》这本文学名著。接着,教师再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提出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然后,再让他们结合原著背景展开对文章的讨论。这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还能够拓展学生课堂学习思维,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二)调整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
为了更进一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不能使用一种教学模式,而是要根据教学内容,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突出学生学习主体,推动每个学生个性发展。所以,教师在结合教学内容设计问题时,要提高教学问题的趣味性,并让学生自主性探究知识。之前在课堂讲解时,教师过于依赖灌输式教学模式,导致很多学生处于被动地学习状态,很难理解教师所讲解的内容。[2]为了激发他们的探究能力,让他们可以深入感受文章情感,教师要不断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他们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所以,就是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来学习文章,进而形成自身影响。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小英雄雨来》这篇文章时,就可以将文章的段落打乱,然后利用电子白板展示在课堂上,让学生在阅读所有文章段落后,进行正确段落排序。接着,教师还可以借助网络,给学生寻找雨来的生活背景,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可怕,并深入地感受雨来这一角色的魅力。除此之外,教师在课堂提问环节中,更要注重引导式提问,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探究课本知识,提高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
(三)构建问题情境,培养语文素养
情境教学一直都是搞笑的教学模式之一,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构建问题情境,通过教学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学习课本,可以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十分丰富,所以教师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情境,才能够发挥出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优势,让学生明白,语文学习的乐趣。首先,在课堂学习前,教师应该先给学生设置一个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产生文章阅读的兴趣。[3]然后,在学生阅读文章后,再提出一个关于中心思想的问题,让学生再次阅读文章,从而探究文章知识。接着,教师根据文章内容提出细致的问题,让学生逐步分析,更加深入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以及传达情感。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北京的春节》这篇文章时,就可以先询问学生喜不喜欢过春节?在过春节时,有哪些娱乐项目?想不想了解北京的春节?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本,了解北京的春节是什么样的。接着,教师就可以询问学生,自己所过的春节和课本中所描述的春节有哪些异同点?同时,给学生营造趣味性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下,感受作者所传达的文化底蕴,学习文章的深层思想,不断地完整自己的语文学习结构。在课堂快结束时,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构建一个虚拟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讲一讲,在这节课堂上,自己学习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下节课要如何解决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复习教学内容,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印象。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开启问题导向模式,根据教学内容,提出不同的教学问题,让学生课堂回答。而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通过相互交流,探讨,形成自身思维,从而完整知识学习结构。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进而推动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参考文献
[1]李秀红.问题导向模式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路径探究[J].格言(校园版),2023(21):44-46.
[2]梁小花.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2(03):184-186.
[3]范承玮. 小学语文高年级问题导向作文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尝试[D].曲阜师范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