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曾红霞
犍为县龙孔初级中学
引言
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科学思维能力已成为人才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初中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自然科学课程,不仅要传授化学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思维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概念、掌握化学原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科学思维能力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理解化学知识
化学学科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强的特点,许多化学概念和原理难以直接理解。科学思维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的化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形象,通过分析、推理、归纳等思维方法,深入理解化学知识的本质。例如,在学习原子结构时,学生可以通过想象原子的模型,运用逻辑思维理解原子的构成和性质。
(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教学中会遇到各种实际问题,如化学实验中的现象解释、化学计算中的问题解决等。科学思维能力能够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通过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学生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创新精神
科学思维能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础。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提出新的问题、新的观点和新的方法。例如,在化学实验中,学生可以通过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探索新的实验现象和规律,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科学思维能力的类型
(一)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是科学思维能力的核心。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主要表现为对化学概念、原理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化学问题的分析和推理。例如,在学习化学方程式时,学生需要运用逻辑思维能力理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和意义,通过推理和计算解决化学方程式的配平问题。
(二)形象思维能力
形象思维能力是指学生通过感知、想象等方式,将化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形象思维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实验现象和化学物质的性质。例如,在学习分子的运动时,学生可以通过想象分子的运动轨迹,理解分子的扩散现象。
(三)批判性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质疑、分析和评价的能力。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定式,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例如,在学习化学实验结论时,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实验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三、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
(一)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化学现象的发生和变化,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从而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例如,在进行“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时,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氧气的制取原理和性质,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二)问题引导
问题引导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例如,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分析,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
(三)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互相学习和启发,从而培养科学思维能力。例
如,在进行化学实验探究时,学生可以分组进行实验设计和操作,通过小组讨论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四)创新思维培养
创新思维培养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目标。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创新实验、科技创新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探索新的实验现象和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实际教学案例分析
以“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一)实验导入
教师通过演示“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实验,引起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二氧化碳是如何制取的?它还有哪些性质?”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二)实验探究
学生分组进行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通过选择合适的实验仪器和药品,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三)问题讨论
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如“为什么选择大理石和稀盐酸作为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二氧化碳的性质与它的用途有什么关系?”等,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总结归纳
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和讨论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得出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和性质,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五、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注意事项
(一)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不同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水平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良好的教学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活力。教师要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三)结合生活实际
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将所学化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持续评价与反馈
教师要对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进行持续评价和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维发展水平,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促进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不断提升。
结论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通过实验教学、问题引导、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策略,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等。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结合生活实际,持续评价与反馈。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园园 .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J]. 中学课程辅导 ,2023,(05):15-17.
[2] 张鹤 .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以“二氧化碳的制备和性质探究”教学为例 [J]. 现代教学 ,2022,(S2):82-83.
[3] 窦尚辉 .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J]. 吉林教育 ,2020,(33):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