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者

李曾曾

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第三初级中学 476600

中学阶段的有效阅读教学是学生从外界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能够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思维能力。然而长久以来,教师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大多按照教学计划盲目的传授知识,且对知识的讲解与指导方式单一,使阅读教学仅仅是停留在知识表面,而忽视了通过阅读传递和整合人文情感,学生的思维能力不能有效地扩展和创新。因此,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综合提升语文学习的质量和水平。

一、循序渐进地提问,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开始建立初步的世界观,对外界事物开始有了独立的思考和见解。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循循善诱,引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甄别信息,加强知识储备。

例如,在初中八年级上册《中国石拱桥》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初步提问:“文中体现石拱桥的特点的词语有哪些?”这样的问题促使学生去认真阅读文中内容,并且去筛选文中的关键词。课堂上通过经过学生的回答后,教师对其进行表扬肯定及鼓励,使学生明白阅读中可以通过关注关键词来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接下来教师可以进行深入的提问:“文章介绍卢沟桥时采用了何种描写顺序?”学生通过阅读文中第五自然段,尝试去总结描写顺序,通过对描写顺序的总结,锻炼了学生介绍事物时的逻辑思维,学会有条理清晰地进行说明。最后教师对问题进行引申:“《辞海》也对卢沟桥进行了介绍,与课文内容相比有何区别?你是否觉得课文里对卢沟桥的说明不够全面?”这个问题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明白写说明文时要有针对性的选择主要特点来描写,让人能够整体清楚即可,不必追求面面俱到。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循序渐进地提出问题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使学生在阅读中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思考,有助于学培养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提升整体的阅读水平和语文素养。

二、通过设置角色扮演活动,提高学生的想象和创造思维

传统阅读教学的模式主要靠教师进行知识的讲授,学生来进行被动吸收学习,还无法调动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因为缺乏将现实生活与课本内容进行联系的途径,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有限,难以深入体会文章的所体现的精神世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根据阅读内容,合理地设置角色扮演活动,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人物角色的实践和体验,发挥其想象和创造思维,增强对阅读内容的理解,真实体会到文中传递的情感。

例如,教师在进行“皇帝的新装”阅读课时,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并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小组内成员分别扮演文中不同的角色,课文内容排演成话剧,并在课堂内进行展演。在角色扮演活动中,学生可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台词提炼、动作设计、道具准备等,每个学生都表现的机会,每人可结合自己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去塑造角色。学生在扮演活动中,将角色的外貌、神态、动作和心理特征进行充分展现,并经过合理地发挥想象和创造,演绎出的角色形象具体。学生在参演话剧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因素的理解,切实地感受到课本与生活之间的关联,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中的情感和主题。表演结束后,教师对表演活动进行归纳和总结,结合课本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和思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所谓群文阅读,是指基于一种特定方法,将多篇文章组合作为阅读素材,开展阅读教学活动。通过群文阅读,学生可在多篇阅读素材中思考总结,对不同文章的题材、结构和立意有一个系统的认识,还能够总结多篇文章之间的关联性,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教师在制定群文阅读教学计划时,应当选择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文章或者书籍,培养学生以一篇带多篇的阅读习惯,既能加强对课本知识点的理解,也能群文阅读开展发散思维,取得更多的学习收获。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第二单元时,《秋天的怀念》《散步》《散文诗二首》这些文章都蕴含着亲情主题,但情感的表达方式各有不同,如果分篇学习学生可能无法体会出这些文章中写作表达方式的差异。这时教师可以设计群文阅读模式,让学生了解同一主题的文章,可以采用多种写作方式来呈现。首先让学生反复朗读这些文章,通过阅读感受情感基调,梳理出来每篇文章中体现情感的关键语句,采用了何种写作手法等。然后通过分组讨论来进行对比分析,探究群文的异同点。小组中每人负责一篇文章,熟读自己的文章,想想这篇文章讲了什么亲情故事,然后小组内交流,说说自己文章里的亲情的呈现方式的以及人物特点等,比如通过讨论可以发现有的文章侧重于语言描写来体现亲情,有的更注重动作描写等。群文阅读模式中教师应当作为辅助,针对学生发散出来的思维进行指导,防止偏离阅读主题,对学生具有特色的视角和创新性的看法充分肯定。最后教师将主要的意见归纳汇总,达成阅读共识,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每篇文章,学会举一反三的思考方式。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必要性以及当前其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如何进行有效培养思维能力探索出了循序渐进地提问、设置角色扮演活动和开展群文阅读这三个教学策略,不仅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阅读内容,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想象创造思维和发散思维。同时,这些方法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促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更好的发展个人能力和素养。因此,教师应当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阅读中汲取知识、思考问题,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思维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风华 .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J]. 中学课程辅导 ,2025(22):30-32.

[2] 段光升 .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 教师 ,2025(08):53-55.

[3] 曲丽君 .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微探 [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24(10):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