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害怕写作到爱上写作的转变秘诀
李思宸 何鑫指导老师
湖南武冈市思源实验学校 422400
一、作文本上的空白恐惧
四年级期末考的作文卷子,直至如今仍被压在我书桌的玻璃垫下方。在那道《记一次难忘的活动》题目旁边,存在着一大片格外显眼的空白区域,最终是以歪歪扭扭的字迹勉强拼凑出两百来个字,结尾处还画了个哭脸。彼时监考老师收卷之际,特意在我座位旁边多停留了十秒钟,那眼神好似探照灯一般,将我脑海里的思绪照得无所遁形。
打从那时起,每次语文课代表抱着作文本路过我的课桌,我都会赶忙把头埋进数学书当中。三年级写《我的同桌》,我把“他长着一双大眼睛”这句话重复书写了三遍;四年级描述春天,只会讲“花儿绽放了,草儿变绿了”;最为糟糕的是五年级那次,作文题目为《我最喜欢的节日》,我实在是写不出来,于是便把春节的日期、习俗抄写了一遍,结果被老师在众人面前批评“像本日历”。
有个晚上我做了噩梦,梦见自己不慎掉进作文本的格子里面,每个格子都生出了牙齿,把我想要表达的话语全都咬碎了。从梦中惊醒后我坐在床上哭泣,妈妈走进来询问怎么回事,我指着作文本抽抽搭搭地说:“它对我不友好,我也不喜欢它。”
二、会发光的贝壳手链
五年级开学之际,步入教室,映入眼帘的是讲台上站立着一位身着浅蓝色连衣裙的老师。她的发丝间别着一枚形似银杏叶的发卡,讲话之时,眼睛会宛如月牙般弯曲:“我是段老师,往后咱们一同与文字结为伙伴。”第一堂作文课上,她并未开启投影仪,反倒是从包中拿出一个玻璃罐子,罐内装着五颜六色的小石头。“今天咱们不写作文,”她晃着罐子,发出沙沙声响,“明日每个人带一件最为珍视的物件,用三句话对其予以描述即可。”当天夜里,我在衣柜的深处翻找出一条贝壳手链。那是去年爷爷住院之前,从海南寄来的生日礼物,附带的话语表明每颗贝壳都蕴藏着海浪的声音。我将贝壳凑近耳畔,确实听见嗡嗡的回响,仿佛有人在遥远之处歌唱。在台灯的光亮下,淡紫色贝壳上的纹路忽然变得清晰可见,恰似爷爷手掌上的老茧。
次日,轮到本人进行描述时,原本预先准备好的三句话,不知怎的,无端地有了延展:“这条贝壳手链乃是爷爷拾得的,爷爷讲,每当涨潮之际,海浪会将内心之话语镌刻于贝壳之上。”话一出口,便察觉到全班同学皆在注视我,段老师面带微笑,还鼓起掌来,说道:“此句话呀,本身就如同一首优美的小诗哩。”
那篇作文,我实实在在写满了整整三页。在作文里,我描绘贝壳“于阳光照耀之下,仿佛具备神奇魔力,时而呈现粉色,时而又变幻为珍珠般的白色”;写爷爷“在捡贝壳之时,想必是长时间蹲着,毕竟他膝盖欠佳”。段老师在评语那一页,画上了一串贝壳,旁边还写着:“你的文字仿佛充满生机,就像能够呼吸一般。”
三、五感观察法的魔法
实际上,真正使我对作文不再心存畏惧的,是段老师带领我们在校园中开展的“行走课”。那一回,写作题目是《秋天的味道》,段老师引领着我们来到桂花树近旁。
“首先,闭上眼睛,用鼻子去感受。”她的话语伴着桂花香传入耳中。我嗅到了甜津津的气味,宛如奶奶制作的桂花糕那般;同时还闻到了经太阳照射后的泥土气息,带有一丝腥味,却又透着些许暖意。“此刻,触摸一下叶子的边缘。”当指尖触碰到呈锯齿状的叶边时,我猛然发觉叶片背面覆着一层细细的绒毛,好似蒙着一层薄纱。
回到教室之后,我的笔尖仿佛被赋予了神奇魔力。我这般描写桂花:“恰似撒落在绿叶之上的碎金子,风轻轻一吹,便舞动着身姿飘落在地”;描写捡桂花的情景时写道:“那香味会沾染在指尖,即便是翻开课本时,也能够闻到”。这篇作文被张贴在了教室门口的展示区域,前桌王浩下课后追着我询问:“你是如何知晓叶子背面有绒毛的?我压根就没留意到。”
后来,要写《菜市场》这篇作文时,段老师让我们带上小本子去实地观察。我蹲在卖鱼的摊位前记录道:“鱼鳞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银色的光泽,犹如谁将星星剪碎后洒落在鱼身上。”在豆腐摊前写下:“那嫩豆腐晃晃悠悠的模样,就像漂浮在水中的云朵。”卖菜的阿姨满脸笑意地塞给我一颗草莓,说道:“小丫头,你写得可比我卖的东西还好呢。”
四、日记本里的悄悄话
期中考试成绩不佳那天,我趴在日记本上哭泣,墨水滴落在纸上,洇成了一小片乌云模样。我写道:“眼泪把‘难过’这两个字给泡得肿胀起来,笔画都变得模糊不清,就跟我当时的心情似的。”第二天,日记本里夹了一张便签,段老师用荧光笔写着:“会让人产生泪水的文字最为真挚。”
有一回观察蚂蚁搬家,我在花坛边蹲着看了足足四十分钟。在日记本里画了蚂蚁的行进路线图,还描述它们“扛着比自身大的面包屑,走路歪歪扭扭,仿佛背着书包去学校的小朋友”。段老师在这段话旁边画了一只举着放大镜的蚂蚁。
渐渐地察觉到,日记本已然成为我的挚友。我描写数学老师“转身去擦黑板的时候,后颈的细碎头发会随着粉笔灰舞动”;描写放学途中“卖糖葫芦的老爷爷,其糖葫芦的冰糖外壳在阳光下亮得刺眼”;描写妹妹“掉牙之后说话漏风,把‘苹果’说成‘苹朵’”。这些琐碎的念叨积攒多了,居然成了撰写作文的绝佳素材。
五、随身携带的灵感口袋
上周三早读之前,我瞧见教学楼后方的梧桐树上存在一个鸟窝,随即记录道:“鸟妈妈飞回窝时,尾巴会率先探入窝内,恰似小朋友进门时先伸出脚进行试探那般。”昨天暴雨过后,我于操场边的积水里发现了彩虹,遂写道:“水面上的彩虹呈现破碎状,犹如被打碎的玻璃糖纸。”
这些记录的小内容在撰写作文时,能够成为十分宝贵的资源。在写《我的爸爸》这篇作文时,我翻阅先前记录的内容,诸如“爸爸修理自行车时,汗珠滴落到链条里会冒出小泡泡”,以及“他讲故事的时候,总会把‘孙悟空’说成‘孙悟工’”。老师在评语里提到:“这些细节所产生的动人效果,远远胜过任何形容词。”
段老师曾经讲过:“每一个孩子皆是天生的创作者,原因在于你们拥有最为纯净的目光。”如今,写作曾经如同凶猛的老虎,而现在早已宛如蜷缩在我笔尖的温顺小猫,每日等待着我用文字为它送去阳光、花香以及生活之中的点滴小秘密。就在昨天,我收拾书包的时候,发现了三年级时所写的仅有三行的《我的一天》,当下读起来不禁哑然失笑——原来那时的我,仅仅是尚未掌握将内心话语转化为能够生根发芽的文字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