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家园共育模式中幼儿体验式劳动教育的实践策略

作者

朱雅萍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八都幼儿园

摘要:幼儿阶段是培养良好劳动习惯和意识的关键时期。家园共育模式下的体验式劳动教育,能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亲身体验劳动过程,不仅有助于幼儿身体动作的发展和认知能力的提升,还能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独立意识。本文主要对家园共育模式中幼儿体验式劳动教育进行分析,提出实践策略。

关键词:家园共育;幼儿园;体验式劳动教育

引言:劳动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独立性、创造力等品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体验式劳动教育强调让幼儿亲身参与劳动过程,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来获得知识和技能。在家园共育模式下开展幼儿体验式劳动教育,能够充分发挥家庭和幼儿园的优势,形成教育合力,为幼儿提供更广阔的劳动实践空间。

一、打造家园一致的劳动教育理念

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成长的两个重要环境,要实现家园共育下的体验式劳动教育,首先需打造一致的劳动教育理念。幼儿园方面,应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向家长宣传体验式劳动教育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例如,在家长会上,教师可以分享幼儿在参与劳动过程中的积极变化,如原本依赖他人的孩子学会了自己穿衣、整理玩具,变得更加自信和独立。还可以邀请教育专家为家长举办讲座,讲解劳动教育对幼儿全面发展的影响,包括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家庭中,家长要认识到劳动教育并非单纯地让孩子干活,而是一种全面的教育方式。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热爱劳动的榜样。比如,家长在做家务时,可以邀请孩子一起参与,像洗碗时让孩子帮忙拿抹布,扫地时教孩子如何正确使用扫帚。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劳动的乐趣和价值。

二、幼儿园内多样化的体验式劳动活动设计

(一)种植活动

幼儿园可以开辟种植园,让幼儿参与到植物的种植过程中。从播种、浇水、施肥到收获,每个环节都让幼儿亲身体验。例如,在种植向日葵的活动中,教师先向幼儿介绍向日葵的生长特点和种植方法,然后带领幼儿一起翻土、播种。在后续的日子里,幼儿定期去观察向日葵的生长情况,为其浇水、除草。当向日葵开花结果时,孩子们会感受到满满的成就感。通过这样的种植活动,幼儿不仅了解了植物的生长知识,还培养了耐心和责任感。

(二)手工制作活动

手工制作也是一种很好的体验式劳动形式。比如,在制作纸艺作品时,教师可以先示范如何裁剪、折叠纸张,然后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制作出各种形状的纸艺品,如飞机、花朵等。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得到了锻炼,创造力和想象力也得到了发挥。同时,当他们完成自己的作品时,会获得自信心和满足感[1]。

(三)角色扮演中的劳动体验

幼儿园可以设置角色扮演区,如模拟超市、餐厅等场景。在“超市”中,幼儿可以扮演收银员、理货员等角色。理货员需要将商品摆放整齐,收银员要学会使用“收银机”为顾客结账。通过这样的角色扮演活动,幼儿体验到了不同职业的劳动内容,了解了劳动的分工和协作。

三、家庭中丰富的劳动体验机会创设

(一)自我服务劳动

家长要鼓励幼儿进行自我服务劳动,如自己穿衣、洗漱、整理书包等。以整理书包为例,家长可以教孩子按照课程表将书本、文具分类整理好。一开始,孩子可能会做得很慢,甚至会出现错误,但家长要耐心指导,给予鼓励。当孩子逐渐掌握了整理书包的方法后,他们会变得更加有条理,自理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二)家务劳动参与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安排适当的家务劳动。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可以让他们帮忙拿拖鞋、递报纸等;对于年龄稍大一些的幼儿,可以让他们参与洗碗、扫地、擦桌子等劳动。比如,在周末的大扫除中,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分工合作,孩子负责擦窗户,家长负责拖地。在劳动过程中,家长可以和孩子交流,让孩子感受到劳动是家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社区劳动体验

家长还可以带孩子参与社区的劳动活动,如社区的环保活动。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参加社区组织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向居民发放宣传资料,讲解垃圾分类的知识。或者在社区的花园中,和孩子一起清理杂草、垃圾。通过这样的社区劳动体验,幼儿不仅增强了环保意识,还培养了社会责任感。

四、家园互动促进幼儿劳动教育的持续发展

(一)家园劳动成果分享

幼儿园可以定期举办劳动成果分享会,邀请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幼儿可以在分享会上展示自己在幼儿园和家里参与劳动的成果,如种植的植物、手工制作的作品、学会做的一道菜等。家长也可以分享孩子在家劳动的趣事和进步。通过这样的分享会,幼儿可以获得更多的肯定和鼓励,同时也能从同伴身上学到不同的劳动技能[2]。

(二)家园劳动计划制定

家庭和幼儿园可以共同为幼儿制定劳动计划。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发展水平,为家长提供一些劳动建议,如每周安排孩子进行几次自我服务劳动、参与哪些家务劳动等。家长则可以根据家庭的实际情况,和孩子一起制定具体的劳动计划,并将计划反馈给教师。教师可以根据家长反馈的情况,在幼儿园中对幼儿的劳动表现进行关注和指导。

(三)家园劳动评价

建立家园一体化的劳动评价体系,对幼儿的劳动表现进行全面评价。幼儿园可以通过观察、记录等方式,评价幼儿在园内的劳动态度、劳动技能等方面的表现。家长则可以在家中对孩子的劳动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可以以奖励的形式呈现,如在幼儿园中,幼儿表现优秀可以获得小红花、小贴纸等奖励;在家中,家长可以给予孩子一个小礼物或者一个拥抱作为鼓励。通过这样的评价方式,激发幼儿参与劳动的积极性。

结语:家园共育模式下的幼儿体验式劳动教育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工程。通过打造一致的劳动教育理念,设计多样化的幼儿园劳动活动,创设丰富的家庭劳动体验机会,以及加强家园互动,能够让幼儿在劳动中获得全面的发展。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幼儿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袁丹芬.家园共育背景下幼儿劳动教育实施策略[J].家庭生活指南,2025,41(02):174-176.

[2]谢锦词.幼儿劳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J].求知导刊,2025,(03):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