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市政工程道路绿色施工技术与应用实践

作者

林国秋 张冰洁 鲁焱

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引言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建设快速推进,市政道路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然而,传统施工模式能耗高、污染严重,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悖。市政道路绿色施工技术能够有效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节约资源和能源,对推动市政工程行业转型升级、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深入研究市政道路绿色施工技术及其应用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一、市政道路绿色施工关键技术

(一)节能技术

节能技术是市政道路绿色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施工过程中,采用新型节能设备是降低能耗的有效途径。例如,电动工程机械相比传统燃油机械,具有能耗低、噪声小、零排放等显著优势。在道路土方开挖、物料运输等环节使用电动挖掘机、电动装载机和电动渣土车等,可大幅减少燃油消耗和废气排放。同时,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也是节能的重要举措。在施工现场,安装太阳能路灯为夜间施工照明,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为临时办公区和生活区提供电力,减少对电网电力的依赖,降低传统能源消耗。此外,合理规划施工流程,优化机械设备的使用调度,避免设备空载运行,也能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二)节水技术

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在市政道路绿色施工中不可或缺。雨水回收利用系统是重要的节水技术之一。在施工现场设置雨水收集装置,收集地表径流和屋顶雨水,经过沉淀、过滤等简单处理后,可用于施工现场的洒水降尘、混凝土养护、机械设备清洗等,减少对自来水的使用。同时,推广使用节水型器具,如节水型水龙头、低流量淋浴器等,在施工现场的临时办公区和生活区减少水资源浪费。另外,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采用精准的配水技术,严格控制用水量,既保证混凝土质量,又避免水资源的不必要消耗。

(三)废弃物利用技术

市政道路施工会产生大量废弃物,对其进行有效利用既能减少环境污染,又能节约资源。建筑垃圾回收利用是重要方面,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混凝土、废砖石等建筑垃圾,经破碎、筛分等处理后,可作为再生骨料用于道路基层、垫层的施工,或制作人行道砖、路缘石等建材。工业废料的应用也具有重要价值,如粉煤灰、矿渣等工业废料,可替代部分水泥用于混凝土拌制,不仅减少了工业废料的堆放污染,还降低了水泥的使用量,节约了资源。

(四)噪声与扬尘控制技术

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噪声和扬尘污染,是保护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的重要举措。在噪声控制方面,设置隔声屏障是常用技术,在施工现场周边或噪声源附近安装隔声屏障,可有效阻挡噪声传播,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同时,选用低噪声的施工设备,并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减少设备运行时的噪声。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在夜间和午休等敏感时段进行高噪声作业,也能有效减少噪声扰民。在扬尘控制方面,洒水降尘是简单有效的方法,安排专人定时对施工现场的道路、料场等进行洒水,保持地面湿润,抑制扬尘产生。对于易产生扬尘的物料,如砂石、水泥等,采用封闭存储或覆盖防护措施,减少扬尘排放。

二、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实践

(一)城市主干道改造工程案例

某城市主干道改造工程全长 5 公里,施工过程中全面应用了绿色施工技术。在废弃物利用方面,将拆除旧路面产生的大量废混凝土进行破碎处理,加工成再生骨料,用于新道路基层的施工,共利用废混凝土 3 万吨,减少了建筑垃圾的外运和堆放,节约了天然骨料资源约 2 万吨。在节能方面,施工现场的照明全部采用太阳能路灯,共安装 100 盏,满足了夜间施工照明需求,每月节约电能约 5000 度。在扬尘控制方面,配备了 5 辆洒水车,定时对施工现场和周边道路进行洒水降尘,同时对料场进行封闭围挡,扬尘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周边居民投诉率较以往同类工程下降了 60% 。

(二)新区道路建设工程案例

某新区道路建设工程总长度 8 公里,在施工中重点应用了智能化节能控制系统和雨水回收利用技术。智能化节能控制系统对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照明系统等进行实时监控和智能调度,根据施工进度和现场需求自动调节设备运行状态和照明亮度,避免了能源浪费,整个施工期间共节约能源消耗约 15% 。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在施工现场设置了多个雨水收集池,总容积达 500 立方米,收集的雨水经处理后用于混凝土养护和洒水降尘,累计节约用水约 3 万吨,减少了自来水的使用量。在噪声控制方面,对施工设备加装了隔声罩,在施工现场周边设置了高度为 2.5 米的隔声屏障,噪声排放符合国家标准,周边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三、绿色施工技术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技术推广难度大:部分绿色施工技术较为新颖,施工企业对其了解不足,担心技术不成熟影响施工质量和进度,导致技术推广应用受阻。成本较高:一些绿色施工技术的初期投入较大,如新型节能设备、智能化控制系统等,增加了施工企业的成本负担,使得部分企业缺乏应用积极性。施工人员意识不足:施工人员对绿色施工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施工过程中往往忽视绿色施工要求,操作不规范,影响了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

(二)解决对策

加强政策支持:政府相关部门应出台鼓励绿色施工技术应用的政策措施,如对应用绿色施工技术的企业给予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降低企业应用成本,提高企业的积极性。同时,加强对绿色施工技术的宣传和培训,提高施工企业对技术的认知和了解。研发低成本绿色施工技术是推动建筑行业绿色转型的关键抓手。需强化政府引导与市场驱动结合,加大财政专项资金投入,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 —— 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施工企业共建实验室,聚焦行业痛点联合攻关。例如,针对再生骨料推广瓶颈,研发兼具低成本与高性能的破碎筛分工艺,解决再生料强度不均问题,使其适配更多建筑场景;针对中小型项目需求,开发模块化雨水回收装置,通过简化过滤系统、采用通用配件降低制造成本,且便于现场快速组装与维护。同时,加快技术标准化建设,发布低成本技术应用指南,配套提供示范项目补贴与技术培训,大幅降低中小企业的应用门槛,让绿色技术真正从实验室走向施工现场,实现环保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开展培训教育: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绿色施工培训教育,提高其环保意识和操作技能,使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绿色施工规范和要求,确保绿色施工技术得到有效落实。

结束语

市政道路绿色施工技术对推动市政道路建设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能够减少施工对环境的污染,节约资源和能源,还能提高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虽然在应用过程中存在技术推广难度大、成本较高等问题,但通过加强政策支持、研发低成本技术和开展培训教育等对策,这些问题可以逐步得到解决。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推进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市政道路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必将在我国市政工程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 雷建锋 . 市政道路施工中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 [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 2024(003):000.

[2] 罗雨星 . 市政道路桥梁施工中的绿色施工技术与实践 [J]. 汽车周刊 ,2024(12):0147-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