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职业院校学生AI 素养的内涵、现状与培养策略探究

作者

张喜翠

郑州财经技师学院

引言: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与广泛应用,AI 素养已成为现代公民必备基本素质,尤其对职业院校学生而言更具重要意义。职业院校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重要场所,其学生 AI 素养培养质量直接关系未来就业竞争力与职业发展潜力。探究立足职业教育实际,从内涵解析、现状分析及策略探讨三个维度系统探究职业院校学生 AI 素养培养问题,为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一、职业院校学生AI 素养基本构成与评价体系

职业院校学生 AI 素养基本构成主要涵盖认知维度、技能维度、伦理维度及创新维度四个方面,认知维度指学生对人工智能基本原理、核心技术等方面认识与理解,包括机器学习算法原理、神经网络结构等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技能维度关注学生运用 AI 工具解决专业领域实际问题能力,包括 AI 软件操作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等。伦理维度侧重学生对 AI 技术可能带来社会伦理问题认知与判断,涉及隐私保护意识、算法公平性认知、技术使用边界把握等内容,创新维度强调学生利用AI 技术进行创造性工作能力,体现为AI 工具创新应用、智能产品开发等实践能力。这四个维度相互关联支撑,共同构成职业院校学生AI 素养核心内容。

职业院校学生 AI 素养评价体系应围绕上述四个维度构建科学合理评估标准与方法,评价指标体系应当分为基础层、应用层、创新层三个层次,基础层重点考察学生对 AI 基础知识掌握程度,通过理论测试、概念辨析等方式进行评估,应用层聚焦学生运用 AI 技术解决专业问题能力,采用项目实践、案例分析等方式开展考核,创新层关注学生利用 AI 进行创新设计能力,主要通过创新作品评审、创意方案比赛等活动进行评价。评价方式应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互补形成多元立体评价机制,同时评价标准制定应考虑不同专业特点,针对性设计符合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评价指标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公正且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二、职业院校学生AI 素养现实困境与发展挑战

职业院校学生 AI 素养培养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学生 AI 认知水平普遍不足,对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理解停留于表面缺乏系统性认识,部分学生甚至存在技术崇拜或技术恐惧等极端认知倾向,AI 技能培养体系尚不完善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规划,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脱节现象明显实践教学环节不足,导致学生AI 应用能力培养效果不理想。AI 伦理教育明显薄弱,学生对 AI 技术可能带来伦理风险认识不足缺乏必要技术使用伦理约束意识,创新能力培养机制不健全,创新教育资源不足,创新实践平台建设滞后难以有效激发学生AI 创新潜力。

职业院校学生 AI 素养发展面临多重挑战,从外部环境看 AI 技术迭代更新速度加快,知识更新周期缩短,职业院校教育内容更新难以跟上技术发展步伐,产业需求变化加速,企业对 AI 复合型人才需求日益增长而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相对滞后,AI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优质教育资源集中于高水平院校,职业院校获取高质量 AI 教育资源渠道有限。从内部条件看师资队伍 AI 素养不足,专业教师 AI 知识结构老化教学能力提升面临瓶颈,教学条件保障不足,AI 实验实训设备投入有限难以满足实践教学需求,校企合作深度不够,企业参与 AI人才培养积极性不高协同育人机制尚未真正形成。这些挑战共同构成职业院校学生AI 素养提升路径上重要障碍,需要多方协同努力加以突破。

三、职业院校学生AI 素养培养路径与提升方法

职业院校学生 AI 素养培养应构建多元协同培养机制,从多维度推进综合能力提升工作。强化顶层设计将 AI 素养培养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培养目标与要求,构建符合职业教育特点 AI 素养培养课程体系使各环节有机衔接,推进校企协同深化产教融合,引入企业真实项目与前沿技术共建 AI 实践教学平台,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加强培养针对性。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打破学科壁垒,将AI 教育融入各专业教学全过程形成 AI+ 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拓展学生知识视野,构建开放共享生态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搭建 AI 学习共同体拓展学生 AI 素养培养空间,提高培养效果。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加大经费投入力度,设立专项资金支持 AI 教育创新,激励教师参与 AI 教学改革保障 AI素养培养可持续发展。通过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形成相关部门引导、学校主导、企业参与、社会支持良性互动格局,为职业院校学生 AI 素养培养创造良好外部环境,推动AI 素养培养体系不断完善。

职业院校学生 AI 素养提升需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构建全方位培养路径,教学理念上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理念,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激发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思维,教学模式上推行项目式学习、问题导向学习等模式,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提升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增强学习效果。教学方法上采用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方式,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习体验,教学评价上建立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综合能力考核引导学习方向。课程建设上整合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构建基础模块、专业模块、拓展模块三位一体 AI 课程体系,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师资队伍建设上组织教师参加 AI 技术培训,开展校企双师共育计划提升教师 AI 教学能力,保障教学质量。实践条件建设上加大 AI 实验实训设备投入,构建虚实结合实践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良好学习环境,产教融合方面强化校企合作深度,共建 AI 产业学院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实现学生 AI素养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无缝对接增强人才培养针对性。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职业院校学生AI 素养培养是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内涵把握、问题诊断与策略设计多角度进行探究。职业院校应准确理解 AI 素养基本构成与评价标准,深入分析当前存在困境与挑战,创新培养路径与方法构建多元协同育人机制,创新教学模式与手段全面提升学生 AI 素养水平。未来应进一步深化 AI素养培养实证探究,探索不同专业特色 AI 素养培养模式,为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更加科学有效指导。

参考文献

[1] 谯健, 王迎新. 人工智能背景下职业院校评教策略创新研究[J]. 科技资讯,2025, 23(1):205-208.

[2] 李白杨 唐昆.AIGC 背景下全民数字素养教育的内涵变革与应对策略[J].图书与情报 , 2024(3).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24030.

[3] 孙显水 . 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 [J]. 继续教育研究 ,20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