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学习研究

作者

李全海

承德市兴隆县第一中学, 河北 承德 067301

摘要:本研究旨在“新课标”背景下,探究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跨学科学习模式。首先,我们对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进行了全面梳理,强调了跨学科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以实证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教学观察与文档分析等方式对目前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跨学科教学情况进行了详尽的探究。结果表明,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实施跨学科学习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孤立,教学方式单一,教师参与度低,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足等。以此为基础,我们提出了几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和策略,如建立多元交互的教学模式,增强教师的专业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以期于未来实践中得到有效的改进和提高。本研究的成果对于进一步实施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跨学科学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学习;教学模式;学生学习兴趣

引言

教育改革持续深化,“新课标”作为我国教育领域内的重大改革,其影响程度及深远意义不言而喻。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当中,跨学科学习作为实施课改的关键,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跨学科学习打破了学科之间的固定边界,促进了知识的综合与融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将跨学科学习理念融入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成为我们面临的一大挑战。为此,基于“新课标”背景,本研究以实证研究方法进行全面深入地探究,并提出了创新的教学模式和策略,期望可以对于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跨学科学习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支持。

1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全面梳理

1.1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定义与发展

新课程标准的制定背景下,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1]。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宗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运动的能力,提高学生终身体育锻炼和身心健康管理水平的一门课程。该课程旨在倡导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强调健康第一的价值取向,注重学生的身心整体发展,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和能力。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定义包括多方面内容,旨在通过体育运动和健康教育相结合,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全面均衡。其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自我保健和自我管理能力。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还包括了体育文化、体育伦理、运动技能等内容,旨在使学生在学习体育运动知识的也能够树立正确的运动观念和价值观。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在新课程标准下得以全面更新和升级[2]。新课标下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发展,强调跨学科整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新课标要求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既要满足体育锻炼的需要,也要注重健康教育的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健康能力的提升。在新课标的指导下,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教学内容更加多元化,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教学目标更加具体明确,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提供了更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1.2 跨学科学习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跨学科学习是指不同学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通过跨越学科边界,整合各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实现更高层次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3]。在“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跨学科学习显得尤为重要与必要。

跨学科学习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通过跨学科学习,高中生不仅仅可以接触到体育和健康领域的知识,还能结合其他学科如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的知识,形成更加立体、综合的学习视角,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体育与健康的相关概念和原理。

跨学科学习有助于促进知识之间的交叉融合。体育与健康领域本身就包含着多种学科的知识要素,如运动训练、运动生理、心理健康等,通过跨学科学习,可以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促使这些知识要素得以更好地交叉融合,形成更加全面、系统的学科体系。

跨学科学习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必要性。通过跨学科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还可以促进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应当注重跨学科学习的实施,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成长。

2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跨学科教学现状与问题

2.1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教学的现状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新课标”背景下,跨学科教学成为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向。目前,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跨学科教学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现状:

跨学科教学形式多样[4]。在一些学校中,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合,采取交叉授课或者共同设计教学活动的形式,使学生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的能够综合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

跨学科内容丰富多元。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内容逐渐丰富,涵盖了运动训练、营养健康、心理健康、性教育等多个方面,使学生能够全面认识和掌握健康生活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再者,跨学科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师在跨学科教学过程中,多采用案例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教学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5]。部分学校在跨学科教学中存在挂羊头卖狗肉的情况,仅停留在表面融合而非实质性整合;部分教师跨学科教学意识不强,缺乏相关教学培训与指导,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再者,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可能出现对不同学科知识的辨识模糊,应用能力不足等问题,影响了跨学科教学的深入开展。

2.2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跨学科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教学内容在跨学科整合上存在较大困难,体育和健康两个学科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导致教学内容难以实现有机融合。教学方式相对单一,缺乏创新和多样性,过于侧重于传统的理论灌输和技能训练,缺乏跨学科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跨学科教学中的参与度不高,缺乏对跨学科教学模式的深入理解和掌握,难以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另外,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普遍不足,缺乏对跨学科学习的认识,难以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和应用,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在跨学科教学中面临诸多问题,如教学内容整合困难、教学方式单一、教师参与度低、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足、评价体系滞后、政策支持不足以及学校间合作欠缺等。针对这些问题,需要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改进、教师专业发展、评价体系建设、政策支持和校际合作等多方面入手,共同努力解决问题,推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跨学科教学迈上新的台阶。

结束语

本研究从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切入,对其跨学科学习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揭示了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实施跨学科学习中的若干问题,并据此提出了创新的教学模式和策略。尽管本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未来还需深入探索教学模式与策略在具体实践中的应用效果,并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参与度。这一领域的后续研究还需扩大样本范围,拓宽研究视角,以期更全面地理解和改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跨学科学习状况,推进新课改在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深入实施。

参考文献

[1]俞培明.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学实施策略[J].中国学校体育,2023,42(03):11-13.

[2]郑全国.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策略[J].中国学校体育,2023,42(09):74-74.

[3]刘经贵.“新课标”背景下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学习探析[J].江西教育,2023,(06):73-74.

[4]尚力沛,俞鹏飞,王厚雷,程传银.论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跨学科学习[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2,46(11):9-18.

[5]赵鑫君.“融体育”:新课标下初中体育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思与行[J].今日教育,2023,(02):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