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单元整合的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策略探究

作者

李红旭

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姚村镇教育中心校,河北 保定 072651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单元整合和结构化教学是提升教学质量、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策略。本文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为例,通过精心设计导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探究环节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内在联系;巩固环节注重学以致用,强化知识迁移;评价环节立足多元,促进学生反思提升,旨在帮助学生深度理解知识并提升数学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单元整合;结构化教学;教学策略

引言:数学教育肩负着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等关键能力的重任,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往往存在内容零散、学生被动接受等问题,不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发展。基于单元整合的结构化教学策略强调以数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为依托,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帮助学生建构起完整、系统的知识架构,实现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灵活运用。

一、课前导学:激发兴趣,引出主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在单元教学开始前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教学主题,为整个单元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这一单元的教学中通过精心设计课前结构化导学环节,巧妙切入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探索新知的欲望[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创设与单元主题相关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交流。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超市,假设要购买大量的饮料,让学生思考如何快速计算总数量和总价格。接下来,组织学生开展头脑风暴,畅所欲言,让学生自由表达对即将学习的内容的认知和疑惑。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大胆猜测、积极参与,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互动氛围。同时,教师还可以巧妙引入单元主题。另外,课前导学环节还要注重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衔接,唤醒学生的相关认知。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复习问题,如“你还记得我们之前学习过的乘法运算吗?两位数乘两位数是怎么计算的呢?”通过简单的问答和交流,帮助学生快速回顾此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方法,激活已有的知识基础,为新知学习做好准备。

二、课中探究:主动思考,掌握联系

在课前导学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后,课堂教学如何深入展开,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逐步建构起《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知识的内在联系,这是教师需要深入思考和精心设计的关键环节。课堂伊始,教师可以抛出几个简单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问题,让学生自由尝试解答。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要细心观察每一位学生的思考状态,适时给予点拨和引导。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不急于给出标准答案,而是启发学生回想相关的知识经验,如“这个题目与我们之前学过的乘法有什么相似之处?”“在计算时可以运用哪些我们熟悉的规律和方法?”接下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交流各自的解题思路,碰撞不同的想法。在分享和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共同完善问题解决的途径。为了帮助学生理清头绪适当梳理学生的探究过程,引导学生归纳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计算步骤。但在总结规律时,教师要给学生预留充足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表述。通过学生自主归纳、教师适度引领,学生能够在探究实践中主动建构知识,深刻领会乘法运算的一般规律和特殊技巧,初步形成关于本单元知识的整体认识。

三、课后巩固:学以致用,灵活运用

在学生通过课堂探究初步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后,教学工作绝不能就此止步。为了帮助学生真正巩固所学,灵活运用知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利用作业或学练测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计算练习机会。但在设计练习题时,教师要注重题型的多样性和实用性,不仅要有基础的计算题,巩固学生的运算技能;还要有应用题、开放题等,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运用知识,提升思维的灵活性。例如,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批量采购物品的情况,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小明要为班级采购铅笔,每盒24支,一共需要16盒,小明应该采购多少支铅笔?如果每支铅笔1.5元,一共需要多少钱?”这样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体验知识的应用价值。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设计一些应用实践项目。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调查附近超市的商品价格,运用所学的乘法知识,为家庭采购制定一份经济实惠的购物清单。

此外,教师还要重视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在学生成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让学生获得自信和成就感。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够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促进知识的内化和迁移。

四、评价反馈:总结提升,迁移深化

在学生经历了课前导入、课中探究、课后实践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后,教学工作还需要一个总结提升、反思优化的过程[2]。这个过程通常由评价反馈环节来承担。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反思提纲,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在本单元学习中的收获与不足。例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的知识和方法?在学习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困难?你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今后在类似问题的解决中,你还可以运用哪些策略?”评价还要重视学生之间的互评和交流。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成果分享会,鼓励学生相互展示学习心得、交流解题思路。在互评交流中,学生能够了解不同的思考角度和解决方案,开阔思路视野。此外,教师还要综合运用测验、检测等方式,全面考查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测评内容不仅要涵盖基础的计算题,考查学生的运算技能;还要重视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测评结果要及时反馈给学生,以便学生明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找准后续学习的努力方向。最后,鼓励学生举一反三探究更多的算式变形方法,促使学生能够构建起内容更加丰富、结构更加系统的知识网络。

结语:基于单元整合的结构化教学策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种积极尝试。未来,教育工作者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反思、改进,争取为学生营造更加高效、愉悦的数学学习环境,最大限度地提升每一位学生的数学素养,助力学生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程必凤.基于单元整合的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路径[J].华夏教师,2025,(01):102-104.

[2]魏永兴.单元整合: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路径[J].华夏教师,2024,(31):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