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真实情景的问题驱动教学法在县域普通高中化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李睿

广南县第十中学

摘要:本文探讨了基于真实情景的问题驱动教学法在县域普通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了该教学法对县域普通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意义,以云南木利锑矿冶炼为实际案例阐述了其实施过程,包括真实情景的创设、问题的设计与引导等,并对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估,旨在为提高县域普通高中化学教学质量提供有效途径。

关键词:真实情景;问题驱动教学法

一、引言

县域普通高中在教育资源、学生基础等方面存在一定特殊性。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学科,传统教学方式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基于真实情景的问题驱动教学法能够将抽象的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为县域普通高中化学教学带来新的活力和契机[1]。

二、基于真实情景的问题驱动教学法的重要性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县域学生接触的化学学习资源相对有限,真实情景的引入能让他们看到化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例如,以当地化工厂排放的废水处理问题为情景,学生对身边的环境问题充满好奇,从而激发他们对化学知识探索的欲望,改变以往对化学学科枯燥的看法。

(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种教学法使学生在解决真实情景中的问题时,将所学化学知识灵活运用。如在分析家庭厨房中调味品的化学反应时,学生学会从化学视角解释生活现象,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县域学生未来融入社会、运用知识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三)符合课程改革理念

新的化学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基于真实情景的问题驱动教学法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和思维发展,与课程改革理念相契合,有助于提升县域普通高中化学教学的质量[2],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

三、基于真实情景的问题驱动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一)创设真实情景

1. 结合生活实际:教师可以选取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如金属生锈、食物变质等。以金属生锈为例,展示生活中不同金属制品生锈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直观感受化学现象的存在。

2.联系当地产业:县域往往有独特的产业,如有的县域以农业为主,可创设与化肥、农药使用相关的化学情景;有的县域有矿产资源,可围绕矿石的开采、冶炼等设置情景。例如,我县的云南木利锑矿冶炼,通过让学生了解精炼锑矿生产的两种工艺流程[3],置身于真实情景,让学生了解化学在本地产业中的关键作用,同时也能够很好的契合新高考中的“无情景不考题”。

3. 利用社会热点:关注社会上的化学相关热点事件,如环境污染事件、新能源开发等。在教学中引入雾霾天气形成原因的探讨,将化学知识与社会热点紧密结合,增强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社会责任感。

(二)设计问题

1. 问题具有启发性:在金属生锈的情景下,设计问题“为什么铁制品比铜制品更容易生锈?”“在不同环境下,金属生锈的速度有何不同?为什么?”等,引导学生思考金属活动性顺序以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等化学知识。

2. 问题具有层次性:从简单到复杂设置问题链。如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时,先提出“在过氧化氢分解实验中,加入二氧化锰和不加入二氧化锰,产生气泡的快慢有何不同?”这一简单观察性问题,接着深入到“二氧化锰是如何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如何影响?”等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化学原理。

3. 问题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根据化学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问题。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以“在湿法冶炼铅锑矿中,Fe²⁺是如何转化为Fe³⁺的,请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达成教学目标。

(三)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1. 小组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设置的问题进行讨论和探究。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们可以交流不同的观点和想法,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探讨家庭厨房中调味品化学反应的问题时,小组成员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的观察和经验,合作完成对问题的分析。

2. 教师适时引导: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各小组的进展情况,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当的提示和引导。如在学生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实验中,若学生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存在困惑,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控制变量的角度思考,帮助学生顺利开展探究。

3.总结归纳:学生完成问题探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梳理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的化学知识和方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如在完成金属生锈问题的探究后,总结金属生锈的条件、防锈措施以及涉及的化学原理等,在冶炼铅锑矿中,根据其工艺流程,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提高公司的生产效益。

四、应用效果评估

(一)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

通过一段时间的基于真实情景的问题驱动教学法实践,对比实施前后学生的化学成绩。可以发现,学生在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方面有了明显进步,成绩有较为显著的提升,尤其是在涉及实际问题解决的题目上,学生的得分率提高。

(二)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现学生对化学课堂的参与度明显提高,主动提问和探究的积极性增强,从以往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寻求知识,学习态度更加积极向上。

(三)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通过对学生在小组合作、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估,发现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等都得到了锻炼和发展。例如,在冶炼铅锑矿工艺流程中,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了多种提高公司效益的措施,理论和实践得到了很好的结合。

五、结论

基于真实情景的问题驱动教学法在县域普通高中化学教学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4]。通过创设真实情景让学生了解家乡铅锑矿的两种冶炼方法,并设计有效问题,最终达到让学生理论结合实际解决相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融入感。虽然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如情景创设的难度、教师引导技巧的提升等,但通过不断实践和改进,该教学法将为县域普通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发挥重要作用,助力县域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唐亚峰,彭竣,石晓,等.复杂锑精矿碱性湿法冶炼工艺含锑多硫化物锑资源回收利用的研究[J].湖南有色金属,2024,40(03):24-29.

[2]肖军华.硫化锑金精矿冶炼工艺优化及生产实践[J].有色金属工程,2023,13(11):157.

[3]谢兆凤,杨天足,刘伟锋,等.脆硫铅锑矿碱性熔炼渣的综合利用工艺研究[J].矿冶工程,2010,30(03):77-81.

[4]冉俊铭,黄世弘,易健宏,等.脆硫铅锑矿冶炼工艺现状及展望[J].湖南有色金属,2008,(02):35-3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