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网络安全对企业信息系统运营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分析

作者

户文杰

北京卓识网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信息技术深度融入企业运营,企业信息系统承载关键数据与核心业务流程。网络安全威胁日益复杂,严重挑战企业信息系统运营。本文剖析网络安全问题对企业信息系统运营在数据安全、业务连续性、企业声誉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技术、管理与人员培训等层面的应对策略,助力企业提升信息系统安全性与稳定性,保障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网络安全;企业信息;系统运营;应对策略

一、引言

在数字化时代,企业信息系统已成为企业运营的神经中枢,从财务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到供应链协同等各个环节,都高度依赖信息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但与此同时,网络空间的安全形势愈发严峻,各类网络攻击事件频发。据相关报告显示,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因网络安全事件导致的经济损失逐年攀升,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深受其害。因此,深入研究网络安全对企业信息系统运营的影响,并探寻有效的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网络安全对企业信息系统运营的影响

(一)数据安全风险

企业信息系统存储着大量敏感数据,包括客户信息、商业机密以及财务数据等。这些数据一旦因黑客入侵、恶意软件感染等网络攻击而泄露,将带来严重后果。例如,某知名电商平台曾因系统漏洞,致使数百万用户的姓名、地址、支付信息等被窃取,不仅给用户造成极大困扰,企业自身也面临巨额赔偿和法律诉讼风险[1]。同时,攻击者出于破坏企业运营或谋取非法利益的目的,可能篡改企业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尤其是在金融领域,交易数据的篡改会直接影响企业财务状况与客户信任,如不法分子入侵银行系统篡改账户余额、交易记录,给银行和客户带来严重损失。

(二)业务连续性挑战

网络安全事件如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攻击,可使企业信息系统因遭受海量流量冲击而瘫痪,进而导致业务中断。例如,某在线游戏公司遭遇大规模 DDoS 攻击,游戏服务器长时间无法正常运行,玩家无法登录游戏,公司收入大幅下降,同时流失大量用户。此外,现代企业运营高度依赖供应链协同,供应链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网络安全问题,都可能波及整个链条。若供应商信息系统被攻击,无法按时提供原材料,企业生产将陷入停滞,影响产品或服务交付。

(三)企业声誉受损

当企业发生网络安全事件,尤其是涉及客户数据泄露等问题时,客户对企业的信任度会急剧下降。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或服务时,安全性是重要考量因素之一,企业因网络安全问题失去客户信任,将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例如,某知名社交平台因多次数据泄露事件,用户数量明显下滑。而且,负面网络安全事件经媒体曝光后,会严重损害企业市场形象,投资者信心受影响,导致企业股价下跌,融资难度增加。如某科技企业因网络安全漏洞被曝光,股价短时间内大幅下跌,市值蒸发数十亿美元。

三、企业信息系统运营的网络安全应对策略

(一)技术防护举措

强化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在企业网络边界部署防火墙,通过配置访问控制策略,阻挡外部非法网络访问和恶意流量进入企业内部网络,仅允许合法请求访问内部关键信息系统。同时安装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IDS/IPS),实时监测网络流量,及时发现并阻止入侵行为。IDS 对网络异常行为进行告警,IPS 则主动采取关闭可疑连接、封锁攻击源 IP 等措施阻断攻击。此外,对企业信息系统中的敏感数据,无论是传输中的数据还是存储在服务器上的数据,均采用加密技术保护。数据传输过程中使用 SSL/TLS 等加密协议,防止数据被窃取或篡改;数据存储时对重要数据文件加密,只有授权用户凭借正确密钥才能访问和读取。

定期漏洞扫描与修复:利用专业漏洞扫描工具,定期对企业信息系统的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网络设备等进行全面扫描,检测出 SQL 注入漏洞、跨站脚本漏洞等各种安全漏洞。根据扫描结果,及时组织技术人员修复漏洞,对于紧急漏洞立即采取措施修补,避免被攻击者利用。同时建立漏洞管理机制,跟踪漏洞修复情况,确保所有漏洞得到妥善处理[2]。

(二)管理优化策略

完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企业需制定明确的网络安全策略,规定员工在使用信息系统过程中的安全责任和行为规范,如禁止随意下载和安装未经授权的软件、不得使用弱密码等。设立专门的网络安全管理岗位,负责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规划、监控与应急处理,该岗位人员应具备专业网络安全知识和技能,能够及时应对各类网络安全事件。定期对企业信息系统进行安全审计,检查安全策略执行情况、系统配置合规性等,通过安全审计发现潜在安全问题并及时整改。

强化供应商网络安全管理:在选择供应商时,全面评估其网络安全能力,了解供应商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措施、数据保护机制以及过往网络安全记录,确保供应商具备良好网络安全管理水平。在与供应商签订的合同中,明确网络安全责任和义务,要求供应商采取必要安全措施保护企业数据,对因供应商原因导致的网络安全事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定期监督检查供应商网络安全状况,确保其持续符合企业网络安全要求,若发现问题及时要求供应商整改。

(三)人员培训提升

开展网络安全意识培训:定期组织全体员工参加网络安全意识培训,通过案例分析、视频演示等方式,向员工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提高员工网络安全意识。例如讲解钓鱼邮件、社交工程等常见网络攻击手段,让员工了解如何识别和防范这些攻击。同时,将网络安全文化融入企业整体文化建设,通过企业内部网站、宣传栏等宣传渠道,宣传网络安全的重要性,营造全员重视网络安全的氛围。

提升员工网络安全技能:针对不同岗位员工开展有针对性的网络安全技能培训。对信息技术人员,加强网络安全技术能力培养,如网络安全防护技术、漏洞修复技术等;对业务人员,培训其在日常工作中正确使用信息系统、保护企业数据安全的方法。组织员工参与网络安全应急演练,模拟网络安全事件发生场景,让员工在实践中掌握应急处理流程和方法,提高员工面对突发网络安全事件时的应对能力和协同配合能力。

四、结论

网络安全问题已成为企业信息系统运营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其对企业数据安全、业务连续性和企业声誉等方面产生的负面影响可能是灾难性的。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工作,从技术、管理和人员培训等多个层面入手,构建全方位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通过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应用、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以及提升员工的网络安全意识和技能[3],企业能够有效降低网络安全风险,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从而在数字化时代的激烈竞争中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态势。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网络安全威胁的持续演变,企业还需不断更新和完善网络安全应对策略,以适应新的安全挑战。

参考文献:

[1]杨泽霖.个人信息保护法下企业用户信息合规管理研究[J].河北开放大学学报,2024,29(03):55-57.

[2]高旦,董斌,丁小蔚.基于数据挖掘的企业信息风险评估[J].微型电脑应用,2023,39(10):122-125.

[3]秦晓宇.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企业信息安全防御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23,35(15):218-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