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玉米新品种试验示范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焦体英 贾冉冉
1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于集乡人民政府
摘要:本文结合山东省的实际情况,对玉米新品种试验示范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分析了山东省玉米种植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详细阐述了玉米新品种的选择、试验示范方法以及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包括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旨在为山东省玉米种植提供科学的技术指导,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
关键词:山东省;玉米新品种;试验示范;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是山东省重要粮食作物,对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随着科技进步,新品种不断涌现。开展试验示范和推广高产技术,对提高单产、改善品质、增加农民收入意义重大。但目前仍存在品种选择不合理、栽培技术落后等问题,制约产量和质量提升。因此,研究适合山东的玉米新品种试验示范及高产栽培技术具有现实紧迫性。
1山东省玉米种植现状及问题
山东省玉米种植面积较大,是我国重要的玉米产区之一。近年来,山东省在玉米品种改良和栽培技术推广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在品种方面,部分地区品种更新换代慢,品种布局不合理,不能充分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在栽培技术上,一些农民仍然采用传统的种植方式,如施肥不合理、播种密度不当、病虫害防治不及时等,导致玉米产量和品质难以提高[1]。此外,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因素也对玉米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1.1玉米新品种的选择
1.1.1适应性选择
山东省地域广阔,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在选择玉米新品种时,必须充分考虑品种对当地生态环境的适应能力。例如,在鲁西北地区,由于气候较为干旱,应当优先选择耐旱性强的品种;而在鲁南地区,由于降水相对充沛,则需要重点考虑耐涝性表现优良的品种。
1.1.2高产性选择
高产始终是玉米品种选择的核心目标之一。在筛选过程中,应当着重考察品种的产量潜力,可以通过查阅官方品种审定资料、分析历年区域试验数据以及咨询农业技术专家等多种途径,全面了解各品种的实际产量表现[2]。同时,还需要特别关注品种的稳产性能,优先选择在不同年份和气候条件下产量波动幅度较小的品种类型。
1.1.3品质选择
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和消费升级,玉米品质已成为品种选择的重要考量因素。针对不同用途的玉米,其品质要求也各不相同:饲料用玉米应当选择蛋白质含量较高、消化率表现优异的品种;而鲜食玉米则需要着重考察口感品质,选择甜度适中、风味优良的品种类型。此外,对于加工专用玉米,还需要根据具体的加工工艺要求来选择相应的专用品种。
1.2玉米新品种试验示范方法
1.2.1试验设计
试验在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黄淮海夏玉米主产区)进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新品种1(XX)、新品种2(YY)和当地主栽品种(郑单958,CK)3个处理,4次重复,共12个小区;每小区面积100m²(10m×10m),种植密度4株/m²(行距60cm,株距28cm),田间管理同当地高产栽培模式,以评估新品种的适应性及产量表现。
1.2.2示范展示
在试验的基础上,建立新品种示范田。示范田的选择至关重要,应选择交通便利、便于农民参观学习的地方。例如,在某次示范展示中,示范田位于一个靠近主要公路的村庄附近,距离最近的居民区仅500米,方便农民随时前来参观。
1.2.3数据收集与分析
在试验示范过程中,数据收集是评估新品种性能的关键环节。在试验示范中,数据收集是评估新品种性能的关键。团队会记录生育期、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产量等指标。例如,新品种1生育期110天(对照短5天),株高2.2米(高0.4米),穗长25厘米(长3厘米),穗粒数600粒(多100粒),千粒重350克(高30克)。
采用方差分析显示,新品种1在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上显著优于对照。其平均产量11250公斤/公顷,比对照9000公斤/公顷增产25%。数据分析为新品种推广提供科学依据[3]。
2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2.1整地施肥
2.1.1整地: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进行深耕整地,耕深以25-30厘米为宜。通过深耕,可以打破犁底层,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透气性和保水性。
2.1.2施肥: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玉米生长需求,合理施肥。一般每亩施有机肥2000-3000公斤、尿素20-30公斤、过磷酸钙40-50公斤、氯化钾10-15公斤。有机肥在整地时一次性施入,化肥可采用基肥和追肥相结合的方式。基肥在播种前施入,追肥在玉米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进行。
2.2播种
2.2.1播种时间:在山东省境内,春玉米的最佳播种窗口为4月底到5月初这段时间。夏玉米则需紧抓农时,待小麦收割完毕后立即进行抢种,通常集中在6月中旬前后完成播种作业。
2.2.2播种密度:具体播种密度需综合考量品种特征与地块肥力状况。对于株型紧凑的玉米品种,建议每亩保苗4500-5000株;半紧凑型品种的适宜密度为4000-4500株/亩;而叶片平展的品种则应控制在3500-4000株/亩的范围内。
2.2.3播种方式:生产实践中可采用直接播种或育苗移栽两种方式。直接播种时,条播与穴播均为可行方案,注意将种子覆土深度保持在3-5公分为宜。采用育苗移栽技术能够预先培育健壮秧苗,待适当时机移入大田,这种操作不仅能提升田间植株整齐度,对最终产量形成也有积极促进作用[4]。
2.3田间管理
2.3.1间苗定苗:当玉米幼苗长出3-4片真叶时,需要及时进行间苗操作;待生长至5-6叶期再进行定苗。在操作过程中,应将长势较弱、带有病害以及混杂品种的幼苗拔除,确保田间保留健壮且长势均匀的植株。
2.3.2中耕除草:玉米生长过程中需适时开展中耕作业。通过中耕不仅能改善土壤通透性,刺激根系发育,还能有效抑制田间杂草生长,避免杂草与作物争夺水分和养分。
2.3.3追肥浇水:在玉米进入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这两个关键生育阶段,要结合降水情况或灌溉条件及时追施肥料。具体用量为:拔节期每亩施用尿素10-15千克,大喇叭口期增至20-25千克。此外,在抽雄和灌浆等重要生长时期,必须确保土壤水分充足,如遇持续干旱天气应及时补充灌溉[5]。
2.4病虫害防治
2.4.1病害防治
优先选择抗病性强的优良品种,科学控制种植密度,做好田间栽培管理。当田间出现零星病斑时,应立即选用合适的杀菌药剂进行喷雾处理。
2.4.2虫害防治
玉米生长期间易遭受玉米螟、蚜虫和红蜘蛛等害虫危害。防治时应采取"绿色防控"理念,将生物防治手段(如释放赤眼蜂天敌)、物理阻隔措施(安装防虫网、设置诱虫灯)与科学用药相结合。仅在虫口密度超过防治指标时,才考虑选用高效低毒杀虫剂进行应急防控。
3结论
玉米新品种试验示范和高产栽培技术是提升山东省玉米产量和质量的关键。通过科学选种、系统试验示范和推广高产技术,可充分挖掘新品种潜力,解决当前种植问题。政府应加强宣传,提高农民对新品种、新技术的认知和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家伸.玉米种植技术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25,31(05):10-12
[2]张钧.玉米高产种植技术要点[J].粮油与饲料科技,2024,(10):72-74
[3]刘如海,饶红杉,刘金菊,等.优质抗病耐密植玉米新品种“佤玉20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J].种子科技,2025,43(03):68-70
[4]阮文亮,彭松,祝晓慧,等.减量施氮与间作大豆对甜玉米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23,41(05):811-819
[5]陈权.玉米栽培与病虫害防治的策略探讨[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5,(02):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