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错题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
赵娟
陕西省商南县城关小学
摘要:本文深入探讨小学教学里数学错题资源的运用。剖析错题产生缘由,阐述其转化为教学资源对提升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成效的关键作用。借实际教学案例,提出收集整理、分析错因、分类运用错题资源及引导学生自主反思错题等应用方法,为小学数学教师利用错题资源教学提供参考,推动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 小学数学;错题资源;教学应用
一、引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进程中,学生出现错题是常态。传统教学常简单纠正错题,忽略其背后教学价值。实际上,错题直观反映学生思维误区与知识漏洞,合理运用错题资源,能为教学提供参考,助教师把握学生学习状况、改进教学方法,也利于学生加深知识理解、提升学习与思维能力。所以,研究小学《数学错题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意义重大。
二、小学数学错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2.1 知识理解不透彻
小学生认知水平有限,学习数学概念、公式、法则时,难以深入理解本质。如学习分数意义,部分学生对“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理解模糊,解决相关问题易出错。判断“把一根绳子分成3段,每段是这根绳子的1/3”,很多学生因忽略“平均分”要素判断错误。
2.2 计算粗心大意
计算是小学数学重要内容,计算错误常见。粗心大意是主因,包括看错数字、写错运算符号、加法忘进位、减法忘退位等。计算34 + 27,有学生可能将“27”看成“21”得出错误结果。
2.3 思维定式影响
学生长期学习形成思维习惯与模式,思维定式有时影响解题。学习乘法分配律(a + b)×c = a×c + b×c后,学生计算25×(4 + 8)能正确运用,但计算25×4 + 8时,部分学生受思维定式影响,错误写成(25×4)+(25×8)。
2.4 审题不认真
审题是解题关键,小学生做题常急于求成,不仔细读题,理解题意错误。如应用题“小明有15颗糖,比小红的2倍少3颗,小红有几颗糖?”部分学生没理解“比小红的2倍少3颗”含义,直接用(15 - 3)÷2计算,答案错误。
三、小学数学错题资源的应用价值
3.1 为教师教学提供反馈
错题反映学生学习情况,教师分析错题,可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状况,发现教学不足,调整教学策略与方法。若多数学生在某知识点题目出错,教师需反思教学,重新设计教学环节,强化该知识点教学。
3.2 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学生分析改正错题,能深入理解掌握知识,弥补知识漏洞。反思错题可总结解题方法技巧,提升解题与思维能力。解决数学应用题,学生通过分析错题学会审题、理清数量关系,提高解题能力。
3.3 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学习习惯
利用错题资源引导学生反思,可培养反思意识与良好学习习惯。反思中,学生认识错误,思考避免再错方法,学会自我监控调整学习过程。长期坚持,能养成认真审题、仔细答题、做完检查等习惯。
四、小学数学错题资源的应用策略
4.1 收集整理错题
教师引导学生建立个人错题本,将课堂练习、作业、测试错题分类整理,格式包括题目、错误答案、正确答案、错误原因分析、解题思路等栏目。学习小数加减法后,学生将错题“3.5 + 2.6 = 5.1”记录,分析错误原因是小数点没对齐,写明解题思路。教师批改作业和试卷时收集错题,建立班级错题资源库,按知识点、题型分类,为教学提供参考。
4.2 分析错因
学生整理错题后,教师及时引导分析错因。组织小组讨论,学生交流错题与错因,教师总结补充。学习除法运算后,针对错题“240÷30 = 80”,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错误原因,发现是没掌握商不变规律。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能力,学生分析错题时,从审题、计算、思考方法等查找原因。做判断题“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是30°、60°和95°”判断错误,反思时想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加深对知识理解。
4.3 分类利用错题资源
教师分析班级错题资源库,找出共性错题课堂集中讲解,注重引导学生理解错因,掌握解题方法。学习百分数应用题后,针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共性错题详细讲解。对于个性错题个别辅导,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有学生计算分数乘法总是分子分母直接相乘,教师单独讲解计算法则。根据错题设计针对性练习,巩固知识,强化薄弱环节。练习题目可从错题资源库选取或改编拓展。针对“位置与方向”错题,设计“小明家在学校的东偏北30°方向500米处,那么学校在小明家的( )方向( )米处”练习。
4.4 引导学生自主反思错题
教师引导学生每周或每两周回顾错题本错题,重新做题检验掌握情况,再次出错则分析原因加强学习。学生回顾梯形面积计算错题再次做错,分析是忘记公式中“÷2”,加深对公式记忆理解。反思错题时,学生总结解题方法技巧,形成解题策略。解决应用题总结“读题 - 分析数量关系 - 选择解题方法 - 列式计算 - 检验答案”步骤,计算四则混合运算遵循运算顺序。教师组织错题交流活动,学生分享错题与解决方法,拓宽思维视野。行程问题错题交流,学生学会考虑多种情况解题。
五、教学案例分析
5.1 案例背景
教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单元后,学生作业和测试出现较多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面积计算错题。教师开展错题分析与讲解课。
5.2 教学过程
教师从班级错题资源库选典型错题用多媒体展示:
一个三角形的底是8厘米,高是5厘米,它的面积是(8×5 = 40)平方厘米。
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12分米,高是8分米,它的面积是(12×8÷2 = 48)平方分米。
一个梯形的上底是3米,下底是5米,高是4米,它的面积是(3 + 5)×4 = 32平方米。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错因:第一题忘三角形面积公式“÷2”;第二题混淆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面积公式;第三题梯形面积公式运用错误,少“÷2”。教师讲解正确解法,强调面积公式及推导过程。设计针对性练习题,涵盖不同类型难度,学生完成后批改反馈。课堂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反思,分享收获体会。
5.3 教学效果
通过错题分析与讲解课,学生深入理解掌握多边形面积计算,后续作业和测试错题减少,学习效果提升。学生养成分析错题、反思学习习惯,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
六、结论
小学数学错题资源是珍贵教学资源,合理运用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意义重大。教师应重视错题收集、整理与分析,引导学生从错题中学习。通过分类利用、针对性练习和培养自主反思能力等策略,助学生巩固知识、提升思维与学习能力,促进数学学习全面发展。未来教学中,教师要持续探索实践错题资源应用方法,发挥其更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