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住宅小区雨水收集- 灰水回用系统的全生命周期成本效益模型构建

作者

路璐

天水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741000

引言:城市人口激增与经济快速发展使得城市用水需求呈刚性增长,而水资源总量有限且分布不均的问题愈发严峻,城市雨水径流未得到有效利用,灰水直接排放造成水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住宅小区作为城市用水的重要单元,建设雨水收集—灰水回用系统能将雨水与灰水收集处理后回用于绿化灌溉、道路冲洗等非饮用水用途,极大缓解城市供水压力,降低污水处理负荷;然而此类系统建设前期投入大、涉及环节多,若仅关注建设成本而忽视长期运营维护成本及综合效益易导致决策失误,构建全生命周期成本效益模型可全面、精准评估系统从规划到报废拆除各阶段的成本与效益,为系统合理规划、设计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一、全生命周期成本识别与量化

建设阶段成本是系统全生命周期成本的起始部分,设备购置成本涵盖雨水收集、灰水收集、处理及回用等各类设备的采购费用,雨水收集设备需根据小区屋面面积、降雨特点选择合适的雨水斗、雨水管及蓄水池;灰水收集设备要满足小区灰水产生量与收集要求;处理设备与回用设备依据回用水质标准确定,安装调试成本涉及设备安装、调试及试运行过程中的人工、材料及检测费用;专业安装调试是保障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建筑工程成本在系统涉及土建工程时产生,其费用受建筑规模、结构及地质条件影响,其他前期费用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监理及招标等费用,这些费用虽不直接构成系统实体,但对项目顺利实施至关重要。

运营阶段成本伴随系统日常运行而产生,能源消耗成本主要是水泵、风机等设备运行所需的电费,其大小与设备运行时间、功率及电价相关,合理规划设备运行策略与采用节能设备可有效降低此成本;药剂消耗成本取决于处理水量、水质要求及药剂价格,精确控制药剂投加量与选择合适药剂种类是关键;人工管理成本用于支付系统操作、维护与管理人员的薪酬福利,提高人员工作效率与合理安排工作任务可优化此成本,水质监测成本是为确保回用水质达标而产生的费用,涉及监测设备、试剂及专业检测人员。

维护阶段成本用于保障系统长期稳定运行,日常维护成本包括设备保养、清洁、润滑及易损件更换费用,定期维护可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故障率;设备维修成本在设备出现故障时产生,受设备质量、使用频率及维护保养情况影响,及时维修与合理更换零部件能控制此成本;设备更新改造成本在系统运行一定时间后因设备老化或技术升级而产生,合理规划更新改造周期与选择先进设备技术可降低此成本,报废拆除阶段成本是系统全生命周期成本的最后一项,当系统达到使用寿命或因其他原因需报废拆除时会产生设备拆除、建筑垃圾清理及场地恢复等费用。

二、全生命周期效益识别与量化

经济效益是系统建设带来的直接经济收益,节水效益通过回用雨水与灰水减少对市政供水的需求,从而降低水费支出,根据回用水量、当地水价及系统运行年限计算,回用水量越大、水价越高、运行年限越长节水效益越显著,减少污水处理费支出源于灰水回用减少了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污水量,依据灰水回用量、污水处理费单价及运行年限计算,此效益与小区灰水产生量及污水处理费标准密切相关,潜在的经济增值效益体现在系统应用可能提升小区房产价值,虽难以精确量化但可通过市场调研、类似案例分析估算,绿色环保形象的小区在市场上更具吸引力。

社会效益体现系统对社会发展与居民生活的积极影响,提高居民节水意识是系统建设的重要社会效益之一,居民通过直观感受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过程增强节水意识,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此效益可通过问卷调查、居民访谈评估其对居民行为和观念的影响程度,增加就业机会源于系统建设、运营和维护需要专业人员,根据项目建设规模、运营需求及当地劳动力市场情况估算直接和间接创造的就业岗位数量,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提升小区形象与品质使采用先进雨水收集—灰水回用系统的小区更具环保理念和科技含量。

生态效益反映系统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减少雨水径流污染方面,雨水收集系统截留部分雨水,降低雨水径流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及携带污染物进入自然水体的量,通过水质监测数据对比分析评估其对雨水径流污染的削减效果,缓解城市内涝上,暴雨天气时雨水收集系统储存部分雨水减轻城市排水系统负担,降低城市内涝风险,结合城市水文模型模拟系统在不同降雨强度下对城市内涝的缓解作用;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方面,灰水回用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维持生态系统平衡,通过水资源循环利用率计算量化系统对水资源循环利用的贡献。

三、全生命周期成本效益的折现与综合分析

由于成本与效益发生在不同时间点,考虑货币时间价值需进行折现处理,折现率的选择至关重要,通常参考当地社会平均资金成本、行业基准收益率等因素确定,将各阶段成本与效益按折现率折算到项目开始时得到现值成本与现值效益,使不同时间点的成本效益具有可比性,基于折现后的成本效益数据计算关键评价指标,净现值是项目计算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现值的代数和,若净现值大于零说明项目在经济上可行,即项目带来的效益现值超过成本现值,能为投资者创造价值;内部收益率是使项目净现值为零时的折现率,通过试算法或插值法求解,若内部收益率大于行业基准收益率则项目具有经济可行性,表明项目盈利能力达到或超过行业平均水平;投资回收期是通过项目净现金流量回收初始投资所需时间,分为静态和动态投资回收期,动态投资回收期考虑货币时间价值更为准确,投资回收期越短项目风险越小,资金回收速度越快,考虑到成本与效益估算的不确定性进行敏感性分析,选取关键因素分析其变化对项目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通过敏感性分析确定项目的敏感因素,为决策提供风险预警和应对策略。

结论:

构建住宅小区雨水收集—灰水回用系统的全生命周期成本效益模型是全面、系统评估系统经济可行性和综合效益的有效工具,通过准确识别与量化各阶段成本与效益并考虑货币时间价值进行折现与综合分析能为系统规划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在实际应用中结合小区具体情况调整优化模型,采取技术、管理和政策等多方面措施,可推动该系统在住宅小区中广泛应用,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助力城市绿色发展。

参考文献:

[1] 罗曼婷 . 海绵城市背景下屋面雨水收集系统优化设计研究和效益评估[D]. 长安大学 ,2023.

[2] 赵振鹏 . 关于建筑给排水设计施工中节水节能技术的应用研究 [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3.

[3] 田敏 . 基于 SWMM 的 LID 雨洪控制效果及效益研究 [D]. 兰州交通大学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