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英语专业优势推广阆中皮影戏与乡村旅游的策略研究
刘星雨 高晶晶 王翎 洪叶
成都文理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本文章着眼于利用英语技能与现代技术向国际推广阆中皮影戏文化,未来将会继续对皮影戏文化的历史、制作工艺、表演形式进行翻译推广,研究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和社交媒体平台,积极探索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为国际观众提供沉浸式的体验。
关键词:创新、皮影戏、英语、乡村旅游、科技、跨文化交流。
一、引言
1.研究背景
阆中皮影戏,源于汉代,成熟于宋代,至清道光年间达到兴盛。历经数百年,艺人们融合外来技艺,使其独具风格,其中最有特色的莫过于以该市宝台皮影大师王文坤为代表的川北皮影[1]。其表演、工艺及剧目内容,既展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也承载地方文化魅力。乡村旅游兴起下,阆中皮影戏成为吸引游客、提升地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名片。然而,全球化背景下,如何焕发其新活力,成为文化交流桥梁,是当前课题。
2.研究意义
通过英语推广阆中皮影戏,对保护传统文化和促进地方经济具深远意义。首先,提升国际认知度,英语作为通用语言,可连接皮影戏与全球观众,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其次,传承与弘扬,英语专业人才能深入挖掘文化内涵,通过翻译、解说等形式呈现给国际观众,保护和传承这一濒危艺术。再者,保护文化多样性,阆中皮影戏作为全球文化多样性的组成部分,通过英语推广,可为其保护贡献力量。最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升旅游吸引力,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品牌效应。
3.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英语专业在提升阆中皮影戏国际吸引力中的应用策略,包括挖掘英语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构建国际化推广体系,提升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以及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
4.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实地考察、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文献综述提供理论基础;案例分析提炼可借鉴经验;实地考察获取第一手资料;访谈获取专家意见和观众反馈;问卷调查量化分析不同群体对阆中皮影戏国际推广的态度和需求。
二、阆中皮影戏的国际推广困境
1.文化差异与翻译挑战
皮影戏蕴含丰富文化内涵,难以用简单英语词汇准确表达。其表演方式、制作工艺和视觉效果在英语中难以找到对应词汇。翻译策略选择也至关重要,直译可能丧失文化内涵,意译可能丧失原文韵味。同时,英语专业人才缺乏对皮影戏文化内涵的了解,缺乏专业翻译和创新性传播方式,难以准确传达其文化精髓。
2.国际市场认知度低
尽管中国传统文化受关注,但阆中皮影戏国际知名度有限。这归因于缺乏有效国际宣传渠道和针对性市场推广策略。不同国家和地区游客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不同,加之地缘政治、文化建构及媒体报道等因素影响,导致游客对传统文化认知产生偏差和误解。
3.对外宣传力度不足
皮影制作技艺复杂,需熟练匠人花费长时间完成,初学者难以坚持。随着科技发展,现代娱乐方式成为主流,皮影戏难以吸引年轻观众。加之资金投入、人才培养、宣传推广等资源分配不足,限制了其国际推广步伐。传承人断层也严重阻碍了皮影的传承与发展。
三、英语专业技能在推广中的应用
1.跨文化交流与翻译:
通过英语专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翻译技能来克服文化差异。跨文化交流能力有助于理解不同文化的价值观、信仰和社会规范。凭借这种能力,能敏锐地感知这些差异,调整自己的交流策略。在交流过程中,尊重对方文化的禁忌和习俗,避免因文化误解产生冲突。
翻译技能则是跨越语言障碍的桥梁。精准的翻译不只是词汇的转换,更是文化内涵的传递。例如,一些具有文化特色的词汇像中国的“风水”,不能简单地音译,而要通过注释等方式解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2.国际市场调研与分析:
外国游客对中国皮影戏兴趣浓厚。一方面,其独特表演形式令人着迷。另一方面,精美的制作工艺也吸引着他们。此外,皮影戏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故事也引发了外国游客的好奇。但是他们对皮影戏的了解有局限性,了解皮影戏的人群也很局限。
四、提升策略
1.英语推广材料的编写与翻译:
在编写方面,首先要以生动且简洁的语言介绍皮影戏。首先译员必须充分了解皮影戏,才能做到准确翻译。对于翻译,要注重文化内涵的准确传达。像“皮影戏”翻译为“Shadow Puppetry”,而对于一些专业词汇,如“旦角”可译为“Dan role (a female character type in Chinese opera)”,并加以注释。在描述表演形式时,“唱念做打”可译为“singing, speaking, acting and acrobatic fighting”。推广材料中还可融入游客体验部分,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充分利用英语专业技能打造推广材料,能让国际游客对皮影戏充满向往,进而推动这一传统艺术在国际旅游市场的传播。
2.语言风格与文化适应性:
运用丰富的形容词和动词来描绘皮影戏的魅力。还要注意要简洁明了,避免复杂冗长的句子结构。国际游客可能没有太多关于皮影戏的背景知识,所以句子要简单易懂。还要富有感染力,尽量通过使用感叹句、反问句等增加材料的吸引力。
对于皮影戏中涉及的中国文化元素,如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要进行充分的解释。
还要考虑到外国游客的文化背景,避免文化误解。比如,在中国文化中,红色代表喜庆等含义,在翻译涉及颜色象征意义的部分时,可以简单说明。
3.国际合作与交流:
英语专业人士可借助语言优势,搭建国际合作桥梁推广皮影戏。首先,与国外文化机构、艺术院校及旅游企业建立联系。在交流过程中,用流利英语介绍皮影戏的艺术价值与商业潜力,组织线上或线下的皮影戏演示会并进行英语讲解,让国际伙伴深入了解。再者,利用英语翻译技能打造多语言宣传资料,包括宣传册、视频字幕等,以统一且富有吸引力的国际形象吸引全球受众,共同推动皮影戏走向世界舞台。
五 实施对策
1.创新皮影戏的内容与形式:
(1)内容上:
融入国际元素:将国外热门故事、神话和民间传说融入皮影戏。
创新剧本主题:寻找国际游客的兴趣和关注点,创作与现代社会紧密相连的剧本。
(2)形式上:
科技融合: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为皮影戏增添新的视觉效果和互动体验。
跨界合作:与其他艺术形式如舞蹈、戏剧、音乐等跨界合作,创造出全新的表演形式。
(2)创新策略上:
创意皮影设计:邀请国际设计师参与皮影设计,将国际审美和风格融入皮影造型。
国际化演出团队:组建一支由国内外艺术家组成的演出团队,通过国际化的表演风格和技巧,提高皮影戏的国际化水平。
2.结合现代技术,利用英语进行推广:
(1)确定目标受众:主要面向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外国友人以及对中国文化有了解的外籍人士。
制定推广策略:结合阆中皮影戏的特点,打造具有吸引力的内容。
(2)内容制作与发布:
创作英文文章和视频:撰写关于阆中皮影戏的英文文章,在社交平台上制定合理的发布计划。
(3)互动与推广
互动回复:积极回复用户的评论和提问,为国外用户普及阆中皮影戏的相关信息
合作推广:与具有影响力的外国博主、媒体机构合作,共同推广阆中皮影戏。
六、结论
1.研究成果总结
首先,通过用英语对阆中皮影戏的历史、制作手艺、表演过程的介绍,向世界展示皮影戏的独特魅力。其次,通过国际研讨会和展演,为阆中皮影戏提供了巨大的国际舞台,提升了阆中皮影戏的国际知名度。最后,英语专业的学生利用媒体平台,让更多国际友人了解到此文化。本研究着眼于利用英语技能与现代技术向国际推广阆中皮影戏文化,未来将会继续对皮影戏文化的历史、制作工艺、表演形式进行推广,研究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和社交媒体平台,为国际观众提供沉浸式的体验。
参考文献:
[1]何晓.走进古城阆中感受川北皮影[J].传承,2008,(01):31.
[2]王田,侯玲.阆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的网络推广分析[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1,(03):17-18.
基金课题:成都文理学院2024年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一般项目(项目编号:202413671188,项目名称:非遗与乡村振兴——皮影在阆中)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