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幼儿园STEM项目活动的推进策略

作者

陈秀

简阳简城第一幼儿园

摘要:基于工程设计的STEM(ED-ES)教学模式原型,我们尝试在小班开展了《大马路》,中班开展了《西瓜保卫战》,大班开展了《雨水收集器》的STEM项目活动,通过案例研究提出了项目推进的六个策略:抓住兴趣,形成STEM项目;结合STEM元素,分析学习内容;根据STEM素养指标,确定学习目标;根据STEM教学五环节,设计学习任务;按照STEM活动方案,实施STEM活动;参照STEM素养指标,评估STEM活动学习效果。

关键词:STEM 项目活动   策略

幼儿园STEM活动是融合幼儿园科学、数学、技术、工程及人文艺术等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以解决幼儿生活中具体问题为情境,以自主探索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发展幼儿的高阶思维和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为目标,有计划、有组织 教育活动。①为支持和促进幼儿的STEM学习,教师需根据STEM教育和学前教育的理念,对STEM项目进行深入地认识,并进行科学的STEM项目活动设计,并按照固定的模式实施,以推进STEM 项目活动。

幼儿园STEM项目活动包括五个核心要素,包括跨学科整合、真实情境、问题驱动、游戏化教学和公开的结果。结合以上五个核心要素,国内外研究者提出了基于工程设计的幼儿园STEM教学模式。STEM教育中的工程是一个广义的工程概念,指通过观察,发现身边的问题并加以改造,从而提升我们的生活的技能。②美国波士顿科学博物馆为K-8年级儿童设计的“工程师简单的”(Engineering is elementary, EiE)教学模式,基于工程设计的基本流程,将学习活动分为五个步骤,分别是提问、想象、创造和改进。③中国学者吴振中,在此基础上加入了儿童对自己设计和作品进行解释和分享的环节,提出了基于工程设计的ED-ES(Engineering design based early STEM teaching mode)STEM教学模式,包括明确问题、设计方案、制作和测试、优化改进和分享交流五个环节。④为幼儿园STEM活动的教学过程提供了清晰的框架。

在此基础上,基于工程设计的STEM(ED-ES)教学模式原型,我们尝试在中班开展了《西瓜保卫战》,在大班开展了《雨水收集器》的STEM项目活动,通过案例研究提出了项目推进的六个策略:抓住兴趣,形成STEM项目;结合STEM元素,分析学习内容;根据STEM素养指标,确定学习目标;根据STEM教学五环节,设计学习任务;按照STEM活动方案,实施STEM活动;参照STEM素养指标,评估STEM活动学习效果。

一、抓住兴趣,形成STEM项目

儿童的兴趣是STEM项目的起点。有的源于班级最近开展的主题,主题活动激发了幼儿共同的兴趣。如小班孩子在开展《大马路》主题时,他们在某次玩汽车玩具时,有小朋友车轮掉了,于是对汽车的车轮很感兴趣,于是开始了“制作车轮”的项目活动,这样的项目来源于儿童最近经常接触和讨论的话题。有的源于儿童遇到的问题,问题引发兴趣。如中班孩子去种植地观察西瓜,发现自己种植的西瓜总是会被人摘走,于是提出要保护西瓜,开始了“制作西瓜护栏”的项目活动。

教师肩负着评判、选择项目的主要责任。儿童兴趣的价值点是否值得全班级的儿童一起长期探索,或者儿童拥有的与项目相关的经验比较少,还有一些项目不太可能为儿童提供调查和观察得到环境,这些因素都是制约项目活动有效开展的要素,需要教师进行判断。

二、结合STEM元素,分析学习内容

STEM元素包括数学、科学、工程、技术、人文艺术,教师应结合STEM元素,参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等相关儿童学习与发展的理论知识,梳理在项目中儿童能学到哪些方面的内容、得到哪些方面的发展。如对“西瓜保卫战”项目活动的学习内容分析,首先,通过了解植物生长和框架搭建的相关科学知识,包括植物生长的透光性和透气性和正方体“房子”的搭建需要用到横、竖支撑方法;运用统计、测量知识的数学知识,对西瓜的数量进行统计,对正方体“房子”的大小运用测量进行预估。其次,根据建构透光、透气正方体“房子”的目标,画出设计方案;接下来,分成小组,根据方案寻找符合特征的材料,通过架、绑、拴等技术制作“房子”;然后介绍自己的作品或对他人的作品进行评价。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激发幼儿的探究和创造兴趣,培养专注、坚持、合作的良好品质。

三、根据STEM素养指标,确定学习目标

教师可参照比较权威的儿童早期STEM素养指标体系,确定儿童在STEM学习上的目标,包括STEM知识、STEM技能、STEM学习品质方面的目标。知识目标包括认识事物的功能、结构、特征等,技能目标包括能进行观察、分析、设计、制作、表达等。学习品质目标包括专注、坚持、积极交流与合作、乐于创造等。如在“西瓜保卫战”项目活动中,数学方面可以设定西瓜数量的统计、利用工具测量西瓜地的大小等目标;科学方面设定了解植物生长相关知识,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光合作用等目标;技术目标设定为了解竹编技术,尝试利用竹编技术用竹编制作栅等;工程方面设定为基于材料和活动目标有针对性地制定计划,根据计划分工合作,初步具有“计划—创造—改进”的基本思路。

四、根据STEM教学五环节,设计学习任务

基于工程设计的STEM(ED-ES)教学的五个环节明确问题、设计方案、制作和测试、优化改进和分享交流将项目活动设计为五个单元,第一个单元创设情境,明确项目的驱动性问题,展开讨论和调查。第二个单元设计方案,确定可以使用的材料、画出设计图、展开方案的讨论。第三个单元制作和测试,以小组的方式根据设计方案合作完成。第四个单元优化改进,测试功能,验证效果,修改或者重新制作。第五个单元交流分享,向大家分享最后的成果,介绍设计和制作的特点,对其他组的作品进行评价。

五、参照STEM素养指标,评估STEM活动学习效果

参照评估表采用活动中随机观察,可借鉴或自拟观察工具进行记录。同时结合儿童表征、儿童访谈、儿童作品分析等多种方式对STEM知识、STEM技能、STEM学习品质三方面的发展进行评估。

参考文献

①吴振华.幼儿园STEM活动设计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3:23.

②吴振华.幼儿园STEM活动设计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3:175.

③Museum of Science. Why EiE[EB/OL]. https://eie.org/why-eie, 2020-09-27.

④吴振华.幼儿园STEM活动设计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