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村娃赶大集课程”实施范式下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

作者

范玉慧

常熟市王庄幼儿园 江苏 常熟 215500

摘要:自课程游戏化推行以来,已经经历了好几个阶段。本文立足于幼儿园实际,以“小村娃赶大集课程”的实施范式为基础,从明晰课程游戏化理念、构建课程游戏化特色课程、打造课程游戏化环境、深入课程游戏化专题研究这四个方面,着重介绍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的初步成果。依托课程游戏化建设,实现了幼儿、教师、幼儿园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理念;课程;环境;

自课程游戏化实施以来,我园以课程游戏化精神重塑正确的游戏观、课程观、儿童观,改变教师行为,真正让游戏成为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探索“小村娃赶大集”-主题游戏化系列课程构建模式,形成以“自主、体验、创造、愉悦”为主的园本课程实施范式,建构一套适宜于小中大班的主题游戏活动课程的园本教材,完善幼儿园课程体系。具体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实践研究:

1 “阅”成长——明晰课程游戏化理念(转变与内阅)

1.1 转变观念,理解课程游戏化内涵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目标是“引领幼儿园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课程观,推进幼儿园课程实施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前教育规律,促进幼儿快乐健康成长。”课程游戏化是一次根本性的改革。游戏的精神是“自由、自主、创造、愉悦”,教师要在游戏中重新认识儿童,从 “儿童是一个无知无能等待教育的容器”转变为 “儿童是一个积极主动有能力的学习者”。 用游戏精神重塑教育观,从 “教师是真理的掌握者,要把真理教给孩子”转变为 “教师是童年的守护者,要向儿童学习,陪伴和支持儿童成长”。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从而改变行为,不断发现儿童、认识儿童,从而理解儿童形成正确的儿童观。

1.2 解读支架,内阅课程游戏化精神

为了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时效性,作为方向性的引领,提出了“六个支架”作为抓手,帮助幼儿园通过行为的改变体会正确的理念。我们要深刻解读六个支架,围绕核心理念思考和体会如何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课程观,逐步体会才能将理念转化为行为,从而尝试调整教育行为。

2 “跃”课程——构建课程游戏化特色课程(传承与超跃)

我园在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幼儿家乡归属感培养的实践研究》引领下,以幼儿家乡归属感培养为切入点,专注于幼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的社会性情感培养。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始了“十四五”课题《回归自然的“小村娃赶大集课程”实施范式的研究》。

2.1 聚焦资源,建立“小村娃赶大集”课程资源库

(1)多途径利用专家资源,作自然主义教育、生活教育方面的理论、实践专业化培训。同时,与协作区、姐妹园联系,参观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园,学习她们先进的实践经验,具体指导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顺利实施,拓宽教师思路,提升专业素养。

(2)合理利用家长资源,采用亲子调查、家长助教、家长义工等方式邀请家长的积极参与课程建设,开展亲子互动、亲子制作等。在提高家园配合的关联度、配合度,发挥家长资源在课程构建中的协调作用。

2.2 立足本土,建构“小村娃赶大集”课程

在原“亲家乡”课程的基础上,聚焦集市文化,注重多领域、多层次、多维度的融合,将家乡赶集文化迁移到幼儿园课程中,基于儿童立场,自然地利用小村娃身边的各种资源,遵循小村娃的经验和情感,形成两大“大集课程”——重视幼儿直接经验参与“亲自然大集”和引发幼儿间接经验参与的“亲人文大集”。

通过开展丰富的主题大集活动、具体的项目式活动、个案研究活动,深度呈现“小村娃赶大集课程”的实施内容、实施路径与方法,以此来架构实施“小村娃赶大集”课程。

3 “越”环境——打造课程游戏化环境(改造与优越)

环境是课程游戏化建设的核心支持策略,在课程游戏化建设持续推进的过程中,我园以全景“真趣园”及“小村娃赶大集课程的构建”为行动方向,对幼儿园户外环境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让每一个场所、每一处空间都发挥出巨大的教育功能,体现课程理念,孩子们可以玩转树屋、集市等15个内容以上的户外游戏;走廊赶大集:打通游戏空间,创设家乡饭店、家乡超市、家乡社区、家乡戏院等游戏场所,加强互动,共享资源;班级区域以幼儿为主体,以“一班一特色、一班一成长大集”科学合理布局出角色游戏区、建构区、生活区、语言区、美工区、自然观察区等,让孩子与多种材料积极互动,体验操作;乡艺坊、阅读吧、建构室、生活馆等功能室融会贯通,将幼儿园打造成充满“童年味道”的全景式“真趣园”,为课程的开发和孩子的成长营造了丰富的物化环境。

4 “悦”教研——深入课程游戏化专题研究(探究与和悦)

随着课程游戏化的不断深入,教师们也逐渐成为学习型、思考型的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在全体教师之间营造“探究与和悦”的研究氛围,构建了一个相互学习、智慧共享、共同进步的平台,同时也督促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突破和解决问题。

4.1 多维度审议,夯实园本教研

针对课程游戏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困惑和难题,我们要开展多维度的园本教研活动,鼓励教师抛出问题,以集体的智慧共同解决问题。

4.2 多层次深入,重视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

在儿童游戏活动中,“有质量的观察”应是教师的专业追求。一是观察要注重识别有意义的行为,有效记录。二是观察要基于理解幼儿,适宜支持。。三是要尝试向幼儿学习。在幼儿游戏中,教师要走进并保护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力,把握向幼儿学习的机会,从而更好地支持他们的学习。

4.3 多元素生成,关注幼儿的生活活动

我们要重新认识和发现幼儿及幼儿的生活活动,要让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都有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契机,要发现幼儿的学习能力,相信幼儿,把更多的自主还给幼儿。

最后,在课程游戏化推进的过程中,我们还将以分工协作的方式,从“小村娃赶大集”特色课程、班级课程故事、“真趣园”户外游戏、“赶大集”专题游戏、区域游戏等纬度,将课程游戏化建设中积累的各种文本、影响资料做收集汇总和分类,继续充实我园的“小村娃赶大集”园本特色课程,汇编成册,以此来展现我园丰厚的课程游戏化建设成果。

参考文献:

[1] 邱学青、高妙,传承与超越:从教学游戏化到课程游戏化,[J]学前教育研究.

[2] 虞永平,课程游戏化意义与实施路径,[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2年3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