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产科心理护理在孕产妇妊娠结局和产后抑郁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

郭子菊

临沧市云县人民医院 云南临沧 677000

【摘要】目的:分析产科心理护理在孕产妇妊娠结局和产后抑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我院接收的80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化原则分为参考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参考组接受常规产科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对比两组的妊娠结局、心理状态、产程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实验组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参考组,产后出血量显著低于参考组(P<0.05);实验组的SAS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参考组(P<0.05);实验组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第三产程时间均显著短于参考组(P<0.05);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参考组(P<0.05)。结论:产科心理护理能优化孕产妇妊娠结果,缓解产后抑郁,加速产程,提高满意度,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值得广泛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产科心理护理;妊娠结局;产后抑郁;产程时间;护理满意度

妊娠与分娩是女性生命中的重要阶段,这一过程中,孕产妇不仅面临着生理上的巨大变化,还常常伴随着复杂的心理波动[1]。随着医学理念的不断转变,心理因素在疾病全过程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促使产科心理护理在临床应用中占据了愈发关键的位置[2]。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产科心理护理在孕产妇妊娠结局和产后抑郁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优化产科服务模式、提升孕产妇身心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具体报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取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我院接收的80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化原则分为参考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参考组年龄20~36岁,均值(24.65±1.19)岁;孕周36~41周,均值(38.65±2.82)周。实验组年龄21~33岁,均值(24.35±1.20)岁;孕周37~41周,均值(39.12±2.94)周。两组资料差异不大(P>0.05)。纳入标准:①孕产妇需为足月分娩者;②孕产妇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③孕产妇资料完善。排除标准:①存在精神功能障碍;②孕期有重大并发症发生,如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等;③同时参与其他研究。

1.2 方法

参考组接受常规产科护理,包括产前检查、分娩指导、产后护理等。实验组则在常规产科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评估心理健康与建立信任关系:孕产妇入院后,需了解其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支持情况,为后续的心理护理提供基础数据。采用专业的心理评估工具,如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等,对孕产妇进行心理健康评估。同时,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其社会支持情况,包括家庭支持、朋友支持等。在与孕产妇交流的过程中,以亲切、温柔的态度,耐心倾听孕产妇的心声,理解其担忧和困惑。通过真诚的交流,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沟通氛围,让孕产妇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

(2)认知心理干预:向孕产妇全面普及妊娠和分娩的相关知识,详细解析生理变化、分娩过程的各个阶段以及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应对策略。通过系统的知识普及,孕产妇能够更为深入地了解妊娠与分娩的正常生理过程,从而有效减轻因未知而产生的担忧和恐惧心理。此外,引导孕产妇进行积极的思维训练,如正面思考、情绪调节等技巧的学习与实践。这些训练有助于孕产妇建立更加乐观的心态,提高其应对孕期及分娩过程中各种压力的能力。同时,还教授孕产妇一系列应对分娩疼痛和产后不适的实用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训练以及注意力转移等。这些技巧的应用能够让孕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保持冷静与放松,有效减轻疼痛感,提升分娩体验。

(3)产前心理疏导:与孕产妇进行一对一的深入交流,耐心倾听其担忧、恐惧和期望。这些担忧可能涉及分娩过程的疼痛、胎儿的健康状况、产后恢复等问题。针对孕产妇的具体问题,护理人员会运用专业知识和经验,提供个性化的心理疏导。通过解释分娩过程的正常生理变化、分享成功案例、教授应对技巧等方式,帮助孕产妇建立信心,减轻焦虑和压力。同时,向孕产妇传授分娩过程中的呼吸技巧、用力方法等实用技能。这些技能能够帮助孕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更好地配合医生和护士,减轻疼痛感,提高分娩效率。指导孕产妇进行模拟练习,确保其在真正分娩时能够熟练运用这些技巧。

(4)分娩过程中的心理护理:在分娩过程中,全程陪伴孕产妇,给予其持续的心理支持。密切留意孕产妇的情绪波动,迅速识别并妥善应对一切可能引发紧张、恐惧及焦虑情绪的不良因素。在分娩的不同阶段,根据孕产妇的实际情况,适时给予鼓励、安慰和指导。例如,在宫缩疼痛加剧时,教孕产妇如何通过深呼吸和放松技巧来缓解疼痛;在胎儿娩出阶段,指导孕产妇如何正确用力,确保分娩过程顺利进行。

(5)产后心理干预:密切关注孕产妇的情绪变化,特别是产后抑郁的征兆。对于出现产后抑郁症状的孕产妇,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和干预,帮助其走出困境。同时,向孕产妇传授产后恢复的技巧和方法,包括饮食调整、休息安排、母乳喂养等,以促进其身体和心理康复。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心理护理的效果,可定期组织孕产妇及其家属参加健康教育讲座和心理咨询活动。同时,通过家属的参与,也能够增强家庭对孕产妇的支持和关爱,为孕产妇创造一个更加温馨、和谐的康复环境。

1.3 观察指标

(1)记录两组的剖宫产、自然生产以及产后出血情况;

(2)引入SAS(焦虑自评量表)与SDS(抑郁自评量表)量化评估两组的心理状态。以SDS得分≥53分、SAS得分≥50分作为判断标准,认为孕产妇存在明显的抑郁和焦虑情绪,分数越低,代表孕产妇焦虑、抑郁程度改善越好;

(3)记录两组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以及第三产程所用时长;

(4)向两组发放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以评估孕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含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3方面,总满意度=满意占比+非常满意占比。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经SPSS23.0统计软件处理,采用χ²检验计数资料,t检验计量资料,以%和()表示,P<0.05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的妊娠结局

实验组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参考组,且产后出血量显著低于参考组(P<0.05),详见表1:

2.2 对比两组的心理状态

相较于干预前,两组的SAS及SDS评分均有显著改善,但实验组的SAS及SDS评分显著更低(P<0.05),详见表2:

2.3 两组的产程时间比较

实验组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第三产程时间均显著短于参考组(P<0.05),详见表3:

2.4 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参考组(P<0.05),详见表4:

3 讨论

妊娠与分娩是女性生命历程中的重要阶段,标志着新生命的诞生与母体的重大生理变化。这一过程不仅伴随着显著的生理挑战,如体型变化、激素水平波动等,还常常引发孕产妇复杂的心理波动,如焦虑、恐惧、抑郁等[3-4]。若不对孕产妇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这些心理和生理的变化可能会相互影响,导致不良妊娠结局,如剖宫产率上升、产后出血增加,以及产后抑郁症的发生[5]。因此,采取全面、细致的护理措施,特别是关注孕产妇的心理状态,对于保障母婴健康、优化妊娠结局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常规护理在产科领域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它为孕产妇提供了从产前到产后的全方位生理支持和安全保障[6]。从细致的产前检查,到专业的分娩指导,再到贴心的产后护理,常规护理确保了孕产妇在生理层面得到充分的关注与照顾。然而,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和人们健康观念的日益升级,意识到孕产妇的心理需求同样不容忽视。常规护理虽然全面,但往往侧重于生理层面的照顾,而孕产妇在经历妊娠、分娩这一特殊生理过程时,其心理状态同样需要得到专业的关注与引导[7]。心理护理通过专业的评估工具深入了解孕产妇的心理健康水平,这些工具能够精确地评估其焦虑、抑郁等情绪状态。同时,通过细致的访谈和问卷调查,心理护理团队还能全面掌握孕产妇的社会支持情况,包括家庭关系、朋友支持、工作环境等多个维度[8]。基于这些详实的信息,心理护理团队会为孕产妇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措施。这些措施不仅涵盖了认知心理干预,帮助其建立正确的认知模式,还包括产前心理疏导,使其对分娩过程有更充分的心理准备[9]。在分娩过程中,心理支持同样不可或缺,它能帮助孕产妇保持冷静和放松,更好地应对分娩的疼痛与压力[10]。最后,产后心理干预也是心理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确保孕产妇能够顺利度过产后恢复期[11]。近年来,心理护理在产科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取得显著的成效。本研究再次证实,心理护理对于改善孕产妇的心理状态、提升自然分娩率、减少产后出血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结果显示,接受心理护理的实验组,其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接受常规护理的参考组,同时产后出血量也显著降低。同时,实验组孕产妇的SAS及SDS评分也显著低于参考组,表明其心理状态得到了有效改善。此外,实验组的产程时间也明显缩短,且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充分证明了产科心理护理的积极效果。

综上所述,产科心理护理聚焦于孕产妇的心理需求,通过定制化的心理支持策略,能积极优化妊娠结果并减轻产后抑郁。鉴于此,推广和应用产科心理护理对于提升孕产妇的整体健康状态及确保母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辉.产科心理护理对孕产妇分娩方式与心理状态的影响[J].妇儿健康导刊,2024,3(11):124-127.

[2]梁艳.心理护理结合围生期综合干预对孕产妇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2,17(09):71-73.

[3]刘云,刘立红.围生期情绪管理对孕产妇情绪状态、妊娠结局及母亲角色适应能力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23):149-152.

[4]马巧英.促进自然分娩中应用助产士心理护理的效果及对孕产妇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3,21(36):130-132.

[5]李冬冬,徐娟,赵丽娟.心理护理对孕产妇的应用效果及对产后抑郁状况的影响程度探究[J].心理月刊,2022,17(20):132-134.

[6]关燕妮.产科心理护理在孕产妇妊娠结局和产后抑郁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心理月刊,2022,17(17):76-78.

[7]陈静,王巧莲.孕产妇围产期实施助产士心理干预对母婴结局的影响[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23,30(12):41-43+47.

[8]杨晓霞,孟慧霞,程广霞.心理护理对孕产妇的应用效果及对产后抑郁状况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1,16(17):181-182+184.

[9]杨倩楠.心理护理干预对孕产妇妊娠结局及产后抑郁情绪的影响[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3,40(02):246-247.

[10]张丽娟.心理护理在孕产妇妊娠结局和产后抑郁中的作用分析[J].现代养生,2023,23(04):307-309.

[11]张萍,厉娜.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孕产妇心理状态的效果分析[J].心理月刊,2021,16(10):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