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在中职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作者

陈楚龙

韶关市浈江中等职业学校 512000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以中职数学教育为背景,通过分析学生创新思维的特点和发展规律,结合中职数学教学的实际,开创以问题驱动为核心、情境创设为辅助、合作探究为手段的教学方法。此外,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评价机制的激励作用以及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作用,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创新潜能。

关键词:中职数学课堂、创新思维、问题驱动

创新思维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也是学生未来适应社会需求的重要能力。在中等职业教育中,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不仅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重要载体,更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平台。在实际教学中,中职数学课堂常面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思维模式单一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如何在中职数学课堂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成为当前教育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一、中职数学课堂创新思维培养的现状与问题

在当前的中职教育中,数学课程不仅承担着基础知识的传授任务,更应当为学生提供发展创新思维的机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中职学校的数学课堂仍然面临着创新思维培养不足的问题。

从课堂教学内容来看,许多中职数学课程侧重于知识点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尤其是在基础课程阶段,更多的是通过机械的练习和公式的运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基本技能。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模式往往被限制在固定的框架内,很难进行自由的创新思考。教师过于强调答案的准确性和过程的规范性,忽视了问题背后蕴含的多种解法与思考方式。因此,数学课堂虽然能够培养学生的基本数学能力,却很少激发学生独立思考与创新的潜力。

当前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仍以传统的讲授式为主,教师主导课堂,学生处于被动接收知识的状态。这种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思维的自由流动和多角度思考的机会。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一定的空间与环境,而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缺乏足够的时间与机会去探讨问题的多种解法,甚至对数学问题的本质与原理产生兴趣的机会也较少。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常常只是停留在一个标准答案上,学生缺乏思维碰撞与探索的机会,容易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

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也是制约创新思维发展的重要因素。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数对数学学习兴趣不高,许多学生将数学视为一门枯燥的学科,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维活跃度较低,创新思维的萌发就变得更加困难。尤其是对于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他们更多关注的是如何完成作业和通过考试,而非如何通过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或进行独立思考。这种学习状态与创新思维的培养目标相悖,使得学生难以从根本上激发出创新潜能。

在教学评价体系方面,现有的中职数学课堂评价体系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与解题技巧,而忽视了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展示出的创造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当前的评价方式往往将学生的表现局限在标准化考试的框架内,忽略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过程的关注。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使得学生难以意识到创新思维的重要性,从而也就缺乏了进行思维拓展和创新实践的动力。

二、中职数学课堂培养创新思维的策略

在中职数学课堂中培养创新思维,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重要途径。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教师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自由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课堂环境。

问题驱动式教学法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策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不同解法与解决思路,而不是仅仅让学生依赖公式和计算。在问题驱动的课堂中,教师通过设计具有多重解答空间的问题,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讲解函数的应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探讨现实生活中如何运用函数解决具体问题,而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中的标准例题。这样,学生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数学知识,更能够培养其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情境创设是激发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有效方式。通过创设真实或模拟的数学情境,教师能够使学生在贴近生活和实际问题的环境中进行学习。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力,同时也为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了丰富的土壤。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模拟一个商场的折扣促销活动,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进行价格计算和成本分析,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这种情境设计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还能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进行创新性的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

合作探究式学习也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了有效的策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问题,分享彼此的思路与解法。合作探究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还能够促进学生在集体智慧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思考。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一些小组任务,要求学生在小组内通过集体讨论来解决问题。每个学生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解法,并与他人进行交流与改进,这种合作与交流的过程,有助于学生拓宽思维,激发他们的创新潜力。

三、教师在培养创新思维中的作用

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不仅负责知识的传授,更要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上,能够通过引导学生关注有创意的问题和跨学科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传统的教学中,教材往往以标准化的方式呈现知识点,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然而,这种教学模式往往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创新潜能的挖掘。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选择那些具有挑战性、开放性的问题,通过案例分析、实际应用等方式,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找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创新思维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将学生置于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而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学生在课堂中发挥主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挑战既定的解法,并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思维。例如,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就能够引导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思考多种解法,还要引导学生探索问题的本质,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去解读问题,突破常规思维的限制。

课堂氛围的营造同样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创新思维的产生需要一个自由、宽松和开放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能够无所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行大胆的尝试和实验。教师通过创造包容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思维上得到充分的自由。在这种氛围下,学生不再惧怕错误和失败,而是把它们视为探索创新的一部分。教师在课堂中要注重鼓励和肯定学生的每一次尝试,无论结果如何,强调过程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杨芬.润物细无声——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好日子, 2021, 000(003):P.1-1.

[2]黄小丽.中职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国航班, 2020.

[3]葛君.中等职业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探讨[J].中外交流, 2020, 027(00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