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城镇规划与建设管理问题及对策
李雪丽
蒙自市雨过铺街道城镇建设发展和财务服务中心 云南 蒙自 661111
摘要: 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近年来城镇规划与建设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并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聚焦于城镇规划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依据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简要阐述了针对这些问题所采取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新形势;城镇规划;建设管理问题:对策
在城镇化进程加速与住房机制日益健全的背景下,我国房地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期,城镇建设中相关管理制度已初步建立[1]。然而,管理制度、规划流程及建设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不足,这对规划与管理工作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为确保工作有序进行,需紧密结合现场实际情况,严格遵循相关规章制度与法律法规,坚守城镇规划的基本原则,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1存在问题分析
1.1管理制度有漏洞
观察当前中国城镇化的发展趋势,可见在城镇规划与管理实践中,尽管已构建起相应的管理制度框架,但仍存在若干缺陷。管理机构体系亦有待健全,导致政策执行面临挑战,管理部门的城镇管理职能难以充分发挥[2]。一般而言,县级管理部门负责城镇规划与建设管理工作的总体指导,而具体执行则落在城镇政府部门肩上,加重后者的负担。此外,在现行城镇规划与建设管理制度的制定过程中,相关部门管理权限的配置存在问题,限制管理效能的释放,给城镇规划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1.2 规划过程中的问题
当前的城镇规划实践中,普遍采取阶段性规划策略,例如设定一个为期20年的发展蓝图,却鲜少对20年后的长远发展策略进行前瞻性考量,不利于推动可持续的城镇发展模式。另外,规划过程中往往偏重设计环节,而轻视实施与管理的重要性,缺乏详尽的图则制定,导致规划内容与实际情况脱节,规划与管理环节相互割裂,且缺乏公众的有效参与。此外,规划过程中常忽视市场调节机制的作用,一旦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城镇规划便难以灵活适应。更为突出的是,城镇规划存在盲目跟风现象,未能充分考虑城镇特色与实际经济发展水平,既浪费宝贵土地资源,又未能取得理想的规划成效。
1.3 建设管理问题
城镇规划的建设管理工作常被视作一系列静态、独立的工程项目,而非一个动态、持续且无止境的工作流程。这种做法导致规划内容缺乏连贯性,工程项目之间缺乏系统性的衔接,不利于建设管理的有效推进。此外,城镇管理工作面临人力物力资源紧张的问题,使得工作难以全面展开,对于不合规建筑物的清理工作难以彻底执行,城镇中仍存在安全隐患和违规建筑[3]。同时,城镇规划及建设管理领域专业人才稀缺,专业水平不高,导致规划与管理工作难以建立在专业基础之上,规划内容与实际情况脱节现象频发。部分城镇在规划时盲目模仿成功案例,忽视了自身特色,导致城镇风貌千篇一律,缺乏个性。
2 城镇规划原则
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日益加快,诸多发展问题逐渐浮现。在此背景下,合理进行城镇规划与建设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必须严格遵循国家颁布的相关政策法规,并坚守以下基本原则:
2.1 目标管理的原则
在新的社会发展态势与国家规划导向下,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理念日益凸显其重要性。城镇规划工作当前正着重于促进城镇文化、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并进,并致力于构建一个为城镇居民提供舒适、安全、健康且宜居的生活与工作环境[4]。鉴于此,城镇规划与建设管理工作应以此为核心目标,有序展开。
2.2 依法管理的原则
我国城镇化建设的范畴正不断拓展,随之而来的是城镇规划与建设管理工作的内容与细分程度均显著增加[5]。鉴于这项工作本身具有的复杂性和独特性,管理部门在执行城镇规划与建设管理任务时,必须以法律法规为基准,有效应对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挑战,同时,为所有参与城镇规划与建设管理的相关方构建一个公正、公平的管理环境。
2.3 公众参与原则
城镇规划与建设管理的根本宗旨,在于为城镇居民创造一个舒适、安全、健康且宜居的生活与工作环境,该目标的实现,与每位城镇居民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鉴于此,城镇规划与建设管理工作必须积极吸纳公众的意见与建议,改变以往与公众脱节的状态,鼓励城镇居民为自己的城镇贡献力量,进而促进城镇规划与建设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与高效实施。
3 策略分析
3.1 规划产业与生态并重的城镇化发展路径
在推进城镇建设的过程中,应紧密结合城镇的实际状况,发掘并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这既是支撑城镇经济稳健前行的基石,也是响应国家新时期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为此,首要任务是详尽收集城镇的基础资料,依据这些资料制定符合城镇特性的发展目标,并提出具体实施方案。在制定发展战略之际,需合理预测城镇的未来发展规模及潜在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全面审视并合理配置城镇资源,科学规划城镇空间布局。在此过程中,应高度重视生态规划,坚决避免以环境破坏为代价的城镇发展,致力于实现城镇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3.2 加速基础建设,拓宽融资路径
基础建设构成了城镇发展的稳固基石,亦是城镇规划与建设管理工作的重心所在。当前,资金主要源自政府拨款,但其规模有限,致使工作进度迟缓,公共设施建设难以与城镇发展同步。对于财政资源紧张的地方政府而言,这无疑加剧了财政负担。鉴于此,拓宽融资路径,实现融资多元化,并配套制定相关支持政策,以激发投资活力,成为加速城镇建设、提升建设速度的重要途径。
3.3 扩大规划中的开放空间面积
随着土地资源日益成为稀缺资源,城镇建设愈发注重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建筑密度的增加导致城镇中开放空间及绿地面积大幅缩减,且碎片化现象严重,这不仅严重制约了城镇居民的户外活动空间,也违背国家对城镇环境质量的要求。因此,亟需调整城镇规划与建设管理策略,加大开放空间及绿地面积的规划比重,旨在为城镇居民创造一个更加宜居、舒适的生活与工作环境[6]。
4小结
新形势下,城镇建设工作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尤其是城镇化战略的提出与深入实施,促使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政府部门对此领域的关注与投资力度持续加大。鉴于此背景,城镇建设应遵循目标管理、依法治理及鼓励公众参与的原则,采取精准有效的措施,以确保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得到妥善解决。
参考文献
[1]李海霞,孙桂仁. 新形势下民勤县城镇规范化建设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J]. 甘肃农业, 2021, (06): 99-102.
[2]陈会玲. 新形势下村镇建设管理问题及对策 [J]. 居舍, 2017, (23): 98.
[3]童纯跃,樊伟,严山艾. 关于新形势下城乡规划工作的思考 [J]. 中华建设, 2017, (04): 75-79.
[4]王胜. 新形势下城镇规划与建设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J]. 低碳世界, 2017, (04): 148-149.
[5]班丽业. 新形势下城乡规划应对空间发展问题策略分析 [J]. 建材与装饰, 2016, (31): 93-94.
[6]李国辉. 新形势下城镇规划与建设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J]. 建材与装饰, 2016, (23): 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