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建筑工程管理中成本控制的动态管理策略
刘晓琼
牟定县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乐航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在建筑工程管理中,成本控制是确保项目经济效益和质量水平的重要环节。新形势下,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工程复杂性提升,传统静态成本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需求。动态管理策略的引入,使得成本控制能够实时应对市场波动和项目变更。本文从动态成本控制的概念及其特点入手,结合建筑工程管理实践,提出科学预测成本变化、优化资源配置和实施全过程动态监控等策略。通过动态管理体系建设,推动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提升项目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成本控制;动态管理策略
一、新形势下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的挑战
(一)市场波动性对成本控制的影响
市场波动性在建筑工程成本控制中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建筑材料价格随着市场行情的变化而不断波动,尤其在大宗材料如钢筋、水泥等领域,其价格波动往往对工程成本产生直接影响。劳动力市场的不稳定性导致人工成本难以预测,尤其在经济波动期间,工人工资水平可能出现急剧上涨或下降,影响项目成本控制目标。金融环境的变动导致融资成本和财务费用不稳定,使得建筑企业在资本筹措和资金管理上面临巨大挑战。在管理过程中,由于项目工期长且受多方因素影响,材料采购和施工进度难以同步匹配,进一步加剧成本控制难度。通过市场监控和风险评估,能够在动态环境下提升成本控制的应对能力。
(二)项目变更对成本控制的挑战
项目变更在建筑工程中较为常见,主要包括设计变更、施工方案调整和工程量变化等。由于项目初期规划与实际施工中存在较大差异,设计变更往往在施工阶段频繁发生,直接导致工程量和材料用量增加。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的变化,如地质条件复杂化和气候异常等,使得施工方案不得不进行调整,从而增加了工程成本。业主需求的不断调整也使项目内容变化频繁,使原有预算和成本控制方案难以有效落实。在变更管理中,应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确保在工程变更时能够快速更新成本控制措施,避免因调整滞后导致成本失控。
(三)施工管理中成本控制薄弱环节
施工管理中的成本控制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材料浪费和人工费用控制上。由于施工现场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材料浪费现象较为普遍,特别是在混凝土浇筑和钢筋绑扎过程中,未能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导致材料耗损增加。在人工费用控制上,由于工人操作技能参差不齐,施工效率差异较大,直接影响劳动力成本控制效果。在机械设备使用方面,由于设备调度不合理和维护不足,机械闲置或过度使用的现象较为突出,导致设备运行成本上升。通过科学管理和精细化控制,能够有效减少施工环节中的成本浪费和费用超支。
二、新形势下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的动态管理策略
(一)动态成本预测与分析
动态成本预测与分析是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动态成本预测模型,对市场行情和历史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实现对未来成本变化趋势的精准预判。在模型构建过程中,充分考虑建筑材料价格波动、人工费用变动、政策调整和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等因素,确保预测结果具有科学性和全面性。在动态更新机制中,实时采集施工现场成本数据,并结合市场价格指数和行业发展态势,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为进一步提升预测精度,采用人工智能算法对多元数据进行深度挖掘,通过神经网络和回归分析技术,提高对未来成本走势的准确判断。在分析成本偏差时,采用成本-效益对比法和偏差原因追溯法,对预测值和实际支出进行全面核查,及时识别导致成本偏差的关键因素,并调整控制策略。通过动态成本预测和偏差分析,能够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快速反应和科学决策,显著提升工程管理效率和成本控制效果。
(二)全过程成本控制体系建设
全过程成本控制体系的建设是确保建筑工程成本动态管理的重要举措。在体系构建中,注重全过程覆盖与多环节协同,确保从项目启动到竣工验收的每个环节都纳入成本控制范围。在设计阶段,推行限额设计与成本优化分析,依据项目特性合理控制造价。通过引入成本责任制,将成本控制指标层层分解到各级管理岗位,确保各环节成本管控的落实。在采购环节,通过实施集中采购和供应链管理,加强对物资价格和质量的双重监控,减少采购环节的资金浪费。在施工阶段,建立动态监控平台,对材料消耗、人工成本和设备费用进行实时监测,确保工程进展与成本管控同步推进。竣工验收环节注重工程量审核和结算核对,通过全过程审核机制,防范虚报和多报现象。在全过程成本控制体系中,注重构建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和责任追溯制度,确保各级管理人员对成本控制目标的全面落实。
(三)智能化管理平台构建
智能化管理平台在现代建筑工程成本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实现数据集成与动态监控。在平台设计中,通过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深度融合,实时采集施工现场数据和成本变化信息,实现成本动态跟踪和智能预警。在数据管理模块中,集成成本预算、采购合同和现场费用报销等多维数据,确保数据共享与实时更新。在数据分析模块中,利用人工智能算法进行成本趋势分析和风险评估,对成本偏差和超支现象进行及时预警。在移动端管理中,项目经理和施工人员能够随时访问成本数据和预算报表,实现移动化、可视化管理。在预警机制中,设置超支红线和成本波动阈值,通过短信或应用推送方式实时发送预警信息,确保管理人员能够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在成本管控的过程中,建立数据审核与权限管理制度,确保数据安全和操作规范性,提升管理平台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四)全过程动态审计机制实施
全过程动态审计机制在建筑工程成本控制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实时跟踪与定期审查,保障成本管理的科学性与透明性。在动态审计实施中,首先构建审计流程优化机制,将施工阶段、采购环节和财务报销等纳入审计监督范围。在审计方法上,运用智能审计工具对工程量变更、材料消耗和设备费用进行自动核算和对比分析,确保资金流向和费用分配的合规性。在施工环节,强化对物资使用和工时成本的现场审核,确保材料消耗与施工进度相匹配。在竣工结算阶段,重点核查合同履约情况和结算明细,避免资金流失和虚假报销。在动态审计管理中,注重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提升,构建智能审计系统,将财务数据和工程数据集成,确保数据的实时共享和审计结果的及时反馈。在审计报告编制中,详细分析成本控制效果和管理改进建议,形成科学有效的整改方案,为项目后续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结束语:在新形势下,建筑工程成本控制面临着多种挑战和复杂性。通过实施动态管理策略,能够有效应对市场波动、项目变更和施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提升成本控制的科学性和灵活性。通过智能化管理平台和全过程动态审计机制的实施,确保工程成本控制的实时性和精准性。未来,应不断优化管理机制和技术手段,实现建筑工程管理与成本控制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小玲.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途径[J].中国集体经济,2021(34):38-39.
[2]董伟.浅谈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成本管控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21(13):23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