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互联网 +”时代的网络信息安全

作者

胡宝昆

山东新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山东济南 250000

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和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技术显著提升,功能更加成熟全面,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依赖性日益明显,信息资源正成为社会发展中重要的战略资源。在当前社会各个方面,“互联网 +′′ ”的特点逐步凸显,科技正在改变经济社会的面貌。对网络信息安全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一项严峻的挑战。

“互联网 ⋅Φ+Φ ”时代的网络信息特点

(一)智慧性

“互联网 +; ”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基础上的,是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延伸。这种延伸被赋能以智慧。人工智能、辅助驾驶、VR、物联网等就是很好的例子,并且已经取得了成效。智慧化是“互联网 +”时代计算机技术应用趋势,用户通过多种渠道和计算机实现人机交互、模拟人工,如同有了智能管家和助手,享受着科技的便利和人性化。而在生产中,“互联网 +”时代的生产自动化不再仅仅是按照设定的程序机械地执行生产指令,还能够根据生产中的具体情况、具体问题作出判断,并且调整相关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而实现风险控制和成本节约。智慧性是“互联网 +′′ 时代计算机技术应用最大的特点,

(二)互联性

我国的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相伴共生。无论是工厂自动化生产还是居民移动支付、软件开发,互联网都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相伴相随。可以说互联网的出现,是计算机在技术上发展并相互融合的必然,能够让网络在现代科技发展中一直占有关键性的地位,也是计算机不断创新发展的成果。网络中的信息交互,不仅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还多样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改变传统服务业、商业、工业的运作经营方式。

(三)广泛性

当前计算机技术应用极其广泛,无论是三大产业还是人民生活、文化、经济、政治等等,都和计算机技术应用息息相关,基本上应用到了生产生活中的所有方面。不仅局限在电脑计算机和移动端上,甚至农田的播种机、收割机、农药喷洒设备,工厂的自动化流水线,家庭中的家电控制设备等等,都和计算机技术应用联系在一起,计算机技术真正实现了涵盖我国的所有领域。

二、网络信息安全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计算机网络自身的脆弱性

计算机网络具有极为强烈的开放性、国际性、共享性等特征,这就决定了其容易被攻击的现状,不管是从软件还是从硬件层面,不管是本地用户还是国外用户,不管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各种各样的攻击都可能对信息安全造成难以预估的危害。

(二) 操作系统不完善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的根基,如果系统本身不够完善,那么必然会留下阶段的网络安全隐患,难以保障网络信息安全。就目前来看,操作系统结构存在缺陷、操作系统支持的网络功能存在安全风险、远程创建与激活进程、进程形势的病毒、远程调用功能、系统后门与漏洞等都存在一定的信息安全隐患。

(三)数据库存储的安全问题

数据库作为存储大量信息的工具,其在信息化时代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数据共享为数据库发挥作用并促进信息处理水平提升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也带来了相应的数据库安全问题。数据库安全问题主要体现于数据库数据的完整性与保密性受到危害,数据库中的数据遭到篡改、窃取、泄露或者丢失等情况,既会对数据库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也会对用户隐私等造成威胁。

(四)防火墙的脆弱性

防火墙是由软件与硬件设备组合而成的保护屏障,其通常作用于内部网与外部网之间、专用网与公共网之间,作用是有效保护内部网与专用网

的用户资料与信息安全性。合理运用防火墙能够对所有网络数据进行安全控制,确保网络流量合法性,同时还能抵抗外部攻击。但是一些破解手段和方法导致了防火墙并不能百分之百“防火”。

(五)计算机病毒的入侵

作为能够自行执行与自我复制的病毒,其对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所造成的威胁十分巨大。病毒入侵计算机后,可能会存在一定的潜伏期,而且其触发往往有特定的条件,但是一旦触发和大量感染,其带来的破坏性将不容忽视。计算机病毒种类较多,其中既有被设计来损坏计算机系统的,也有不损坏计算机系统而进行自我复制并占用计算机内存、引起操作异常甚至系统崩溃的,这些都会给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造成严重损坏。

三、完善网络信息安全保护体系

(一)建立完善的计算机应用系统

一是更新计算机硬件设备,二是优化计算机软件设备。针对传统计算机在对大数据处理过程中的分析能力的欠缺,设计可编程的计算机代替传统计算机,通过人为的编程设计,使其更加智能化,能够根据数据统计、分类以及分析的需要,使用不同的计算机程序,完成不同的指令行为。争取政府管理部门的支持,逐步完善相应的政策,明确监管工作覆盖范围,对整个网络环境予以有效管理。

(二)重视人才培养和积累

人才的培养决定一个行业发展的广度以及高度。现阶段虽然大部分企业在 IT、计算机系统、硬件等所积累的人才较为充足,但知识的加速更新和信息爆炸也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具备足够的知识基础和专业技能外,结合具体岗位在技能、理论知识等方面的需求,对各种相关领域的知识比如统计、数学、算法等都需要有所掌握。需要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各类培训工作,补短板强弱项,并重视相关技术人员的心理建设,以应对高强度、高消耗的工作任务。

(三)提高信息保护意识

采取从内、由外两方面的策略。一方面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宣传教育,提高其网络信息安全保护的意识。不论是对于商业秘密还是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获取的数据信息,从业人员都应当承担保密的义务,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应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建立应急预案,最大程度防止影响进一步恶化、扩大化。另一方面由国家相关部门牵头,企业积极参与,整合社会力量和资源,组织建立网络信息安全体系,增加研发、维护等经费投入,增设物理防护设备,同时组织人员进行实时监控,确保第一时间发现突发状况并及时应对。

四、结语

在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网络和数字技术裂变式发展,传统计算机技术面对的变革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人们的思维、举止、习惯都因互联网而不断改变。一方面发挥网络对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互联网 +: ”时代的标志,也是顺应时代全面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社会发展的有序化又要求对网络信息进行有效保护,实现两者的平衡发展。不管是政府部门和机构,还是企业和组织,又或者是个人,在“互联网 + ”时代都应当高度重视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与保护,积极了解各种规范、正确的防护管理措施,配合能够有效应用的各种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全方位保障网络信息安全。

参考文献

[1]宋幼平.“互联网 +”时代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初探 [J].电子世界,2020(06):70-71.

[2]高正乾.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计算机应用与技术探讨 [J].信息记录材料,2020,21(03):69-70.

[3]王玲玲.“互联网 +, ”时代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 [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35):93-94.

[4]王征,陈晶,王盛.基于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管理的计算机应用思考[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7( 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