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数字知识体系应用研究
杨旭
辽宁轻工职业学院纺织服装系,辽宁大连,116100
摘要:在这个数字化与信息化时代,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机遇,服装行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飞速转变,服装行业企业这种产业升级之下,急需大量懂得专业理论与技术、拥有数字专业知识的技能型人才。通过与企业融合,掌握企业需求与新技术应用,探究在如何专业教学中建立相应的数字知识体系。
关键词: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产教融合;数字知识;体系。
引言
当前数字化技术水平突飞猛进,渗透到服装生产的各个环节,促进了服装生产、质量控制、服装营销数字化等方面的发展与创新提升。因此,加强产教融合,提高院校与企业之间各个层面的交流互补,培养满足行业需求的、拥有数字知识体系的技能人才迫在眉睫。
1构建数字化教学体系的路径
1.1与企业沟通合作是十分必要的,调研企业需求,了解本专业对口岗位在数字化方面的技能要求,有利于学生对于行业新科技、新技术的学习,培养出懂专业技术、会管理、有实践创新能力、适应当代服装行业新模式的数字化人才,校企融合的双主体教学,能够把数字化知识体系始终与企业发展状况及产品市场形式紧密相连,有利于对学生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1.2在教学中引入企业案例或项目,将企业实际的生产项目引入教学,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理解企业的工作流程,掌握企业所需的数字化技能。并在教学中根据企业反馈的行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及时更新课程门类与课程内容。
1.3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结合现代学徒制,参与企业的数字化设计与生产流程,实行企业与学校的双导师模式,让学生感受企业文化,了解数字化工作流程和规范。
1.4与企业共同举办数字化服装设计与工艺技能竞赛,以企业的实际需求和标准为竞赛内容,提高学生的数字化技能和实践能力;参与不同级别的数字化技能竞赛。
2构建数字化教学体系的内容
构建数字化教学体系要满足于服装行业数字化应用发展现状,其主要表现为:面料设计与款式设计可以通过使用AI、3D时尚设计软件完成数字化设计的过程;在服装行业的制造端,数字化技术渗透到生产环节:机器手传输半成品、工位终端质量控制、AI质检、智慧仓库等;数字化营销;通过对产能和销量的监测评估,最终以销定产,降低库存等。
2.1数字化课程设置
2.1.1专业基础课程中的设计基础对于设计与工艺专业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容易缺失的重要环节,在强化美学素养的同时,要融入数字化工具的应用,如使用绘图软件PS、AI、CDR等进行修图、款式图绘制,这种软件工具也是以后绘制工艺说明图的重要工具。服装工艺基础课程中,结合数字化设备讲解服装制作的基本工艺,如裁剪、缝制等,对工业生产的数字化程度有一定认知。
2.1.2专业核心课程中结构纸样设计占有绝对地位,要系统学习服装CAD软件的制版、推版功能,与企业实际生产中的版型要求相结合。新兴虚拟试衣技术,在样版检验、样衣检验中,具有省时、省成本、有效沟通的优势,这个课程无论是单开,还是与纸样设计课联上都是十分必要的。在数字化服装工艺与生产管理方面,要学习使用Word、Excell等软件进行数字化工艺单的制作、生产流程的信息化管理,以及智能生产线、缝制设备的操作。营销与陈列课程中也要学习相应的软件,弥补了现实中场地、产品、家具等的缺憾。在校企合作中安排学生到合作企业进行实习,参与企业的实际数字化设计与生产项目;邀请企业专家开设专题课程,让学生了解企业最新的数字化设计理念、生产技术和市场需求。
2.2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
2.2.1课程资源库建设包括课程、教学案例、素材资源等方面。专业核心课程,如服装设计、纸样设计、工艺制作、服装材料、立体裁剪等等,制作数字化课程资源,包括视频教程、动画演示、电子教材、PPT等,让学生可随时观看预习、学习、复习等,特别是工艺、立裁等课程的实操视频,对于细节呈现、反复观看、个别指导有强大的辅助教学作用。
2.2.2企业案例库建设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学习生产流程十分必要,与合作企业合作,收集实际的服装设计与生产案例,整理成数字化案例库。例如,引入企业某服装新品开发的案例,包括设计稿、工艺单、生产流程等资料。
2.2.3素材资源库建设包含服装样版、款式图、面料图案、色彩搭配方案等素材的资源库,供学生在学习3D试衣、服装设计、专题设计等课程以及自主设计过程中做参考和使用。
2.3数字化教学方法建设
2.3.1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以线下课堂教学为主,进行实践操作指导和面对面交流,同时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开展线上课程教学辅助、作业布置与批改、答疑辅导等活动。如通过线上平台让学生提前学习理论知识,课后查缺补漏反复学习。
2.3.2虚拟仿真教学:运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创建虚拟的服装设计与制作环境,例如,学生可通过VR技术进入虚拟的博物馆、服装厂,了解服装生产的工艺流程;利用3D试衣技术测试样版的准确性、检验样衣效果等。
2.3.3数字化软件教学:教师要具有一定的数字素养,掌握多种相关软件的使用,如基础应用软件Word、Excell、Ppt等,专业软件PS、AI、CDR、CAD、3D等,对教师来说具有较大的挑战,也是教学相长的过程。
目前教学工作在数字知识体系整合方面,尚不够系统完善,相关课程之间不能够有机联合,形成相互承接的链条;数字知识的教学受限于设备不易更新、人才培养方案调整缓慢、校企技术与管理不易融合等因素,导致在为企业进行人才输送方面,毕业生的知识储备不能与企业的需求顺利衔接,毕业生的实践能力与企业的需求也有一定的差距,无法满足企业应用高科技、新技术的需求。可见高职院校数字知识体系的应用要以满足智能化服装产业为目标,与企业强强联手,以培养出掌握专业理论与技术、具有创新能力的数字化人才,保障产业人才供需的有效平衡。
总结
完整的数字化教学体系必须依托行业企业的科技发展水平而建立,满足行业企业对数字化技能人才的要求,只有校企充分融合,了解行业前沿技术和企业需求,才能构建合理的数字知识体系。同时,学习数字知识体系不是单纯地使用某些软件,更重要的是不可忽略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手工技能的训练,具备完整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手工技能,才能更有效快捷地应用数字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