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视域下中小学音乐渐进式模块化衔接的策略与教学方法研究
杨骅 朱晓
1.苏州市吴中区迎春中学 2.苏州市吴中区碧波实验小学
摘要:在素质教育体系中,美育的地位日益凸显,吸引了教育领域的广泛关注。美育范畴中的音乐教育,不仅致力于学生审美及艺术修为的塑造,更在深化学生情感抒发及综合素养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旨在探讨美育视域下中小学音乐渐进式模块化衔接的策略与教学方法。通过分析中小学音乐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阐述渐进式模块化衔接的理论基础,提出具体的衔接策略与多样化教学方法,提升中小学音乐教学的连贯性与有效性,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持续发展,更好地实现美育目标。
关键词:美育;中小学音乐;渐进式模块化;衔接策略;教学方法
一、引言
美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中小学音乐教育衔接中,知识及教学领域明显出现断裂,对学生连贯成长与全面发展构成了显著影响。在美育的视野中,采纳模块化衔接的教学策略,对音乐教学内容进行逐级深化,促进跨学科整合,实施螺旋式递进,并注重个性化发展,以此达到音乐教学体系的系统化与连贯性。
二、中小学音乐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
中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理当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循序渐进、环环相扣,为孩子们铺就一条通往音乐殿堂的成长之路。当下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际教学场景,却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着诸多衔接不畅的棘手问题。对音乐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学生音乐素养的持续进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课程目标衔接不紧密
小学音乐课程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基本音乐感知能力,较为宽泛和基础;中学音乐课程目标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学生具备更深入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如乐理分析、音乐欣赏等,但两者之间缺乏明确的递进关系和细化的衔接点,导致学生在进入中学后难以快速适应新的学习要求。
(二)教学内容重复与断层并存
一方面,部分音乐基础知识和曲目在中小学阶段存在重复教学现象,对教学资源和学生的学习时间造成一定影响;另一方面,在音乐风格、音乐文化等方面存在教学断层,小学阶段未为中学的深入学习做好充分铺垫,使得学生在知识体系构建上出现不连贯。
(三)教学方法差异较大
小学音乐教学多采用游戏、律动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中学音乐教学则相对更注重理论讲解和欣赏分析,教学方法的突然转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不适,影响学习积极性和效果。
三、中小学音乐渐进式模块化衔接策略
根据目前面临的实际情况,中小学音乐渐进式模块化衔接策略应运而生。从课程上,依循学生认知规律,逐步拓展知识广度与深度;教学方法依据不同阶段学生特性,从直观体验到深度探究稳步转变;评价体系也层层递进,以连贯标准护航学生音乐素养提升,真正打通中小学音乐教学脉络。
(一)课程设置衔接
在小学高年级与初中低年级之间,可以设置为期一学期或一学年的音乐过渡课程。使小学与中学音乐课程有机结合,形成一个连贯的整体。这一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侧重于小学音乐知识的总结与拓展,以及对初中音乐学习方法和要求的初步介绍,帮助学生平稳地从小学音乐学习过渡到中学音乐学习。按照由浅入深、螺旋上升的方式分布在不同年级,确保学生音乐学习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二)教学内容衔接
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对中小学音乐教材进行整合,梳理出重复的教学内容进行精简,同时补充小学与中学之间缺失的知识环节。在教学内容中,可以加强渗透和衔接功能。例如在地方特色的民间音乐文化和国内外多元音乐文化中,从地放童谣民歌到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也要体现呈现实从浅层次了解到深层次学习的过渡。培养学生对本土音乐文化的认知热爱和领略世界音乐文化的魅力,提升文化素养和审美视野。
(三)教学方法衔接
小学高年级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引入中学音乐教学方法的元素,如简单的乐理讲解、音乐作品分析等,让学生提前适应中学的学习方式。初中低年级音乐教师在起始阶段应延续小学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缓解学生对中学音乐学习的陌生感和紧张情绪。随着教学的推进,逐渐增加理论教学和自主学习的比重,实现教学方法的平稳过渡。
四、中小学音乐渐进式模块化衔接的教学方法
(一)情境创设法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各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如历史情境、文化情境、生活情境等,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和内涵。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教室布置、服饰道具、情景再现等多种形式,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意境和情感。
(二)合作学习法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共同完成音乐学习任务,如排练、音乐编创、音乐赏析讨论等。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学习,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在中小学音乐衔接阶段,合作学习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要求。例如,在欣赏课中,学生根据老师的问题架构分组进行分析,并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展示,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音乐学习效果。
(三)数字化教学法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音乐软件、在线学习平台等,丰富音乐教学资源和教学形式。比如智慧课堂上利用平板作为现代教学设备手段,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音乐,并实利用音乐软件进行乐理学习、节奏训练等,提高教学效率和趣味性,也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利用平板的库乐队软件,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进行节奏或者多声部旋律的编创和叠加,实现音乐的二次创作。
五、结论
美育视域下中小学音乐渐进式模块化衔接对于提高音乐教育质量、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解决中小学音乐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实施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有效衔接策略,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同时加强教师培训和建立教学评价体系等保障措施,使中小学音乐教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让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提升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更好地实现美育的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音乐教育实践中,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中小学音乐渐进式模块化衔接的策略与方法,以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何园英."双减"下美育融入单元作业设计的实践探索[J].上海教育, 2022(36):01-02.
[2]曹娟.中小学音乐渐进式模块化衔接的策略与研究[J].教师, 20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