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工程监理过程中风险识别与应对策略研究

作者

白思博

隆化县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068150

摘要:工程监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其核心目标是保障工程的质量、进度和安全。然而,在复杂的工程环境中,各类风险的出现对监理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针对这一问题,文章围绕工程监理过程中风险识别与应对策略展开研究,从风险的特征与分类入手,探讨风险识别的方法,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应对策略。研究发现,通过系统化的风险识别与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能够有效降低监理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为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工程监理;风险识别;应对策略;管理措施;风险控制

随着建筑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与复杂程度的日益提升,工程监理在项目管理中的地位愈发重要。作为连接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的桥梁,监理工作不仅涉及工程技术的监督,还需要对经济、管理和法律等多方面的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和管理。然而,工程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使得监理工作面临的风险呈现出多样化和动态化的特点,例如技术风险、经济风险、管理风险以及自然和法规环境带来的外部风险。这些风险一旦处理不当,可能导致项目质量下降、工期延误,甚至引发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深入研究工程监理中的风险识别方法与应对策略,对于提升工程管理水平、保障项目顺利完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工程监理风险的特征与分类

(一)风险的定义及特征

在工程监理中,风险指的是可能影响工程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这些风险具有不可预见性、复杂性和动态性。具体而言,工程监理风险常涉及技术、经济、管理及外部环境等多个方面,其动态性表现在风险会随工程进展发生变化,需要持续监测和调整管理措施。例如,技术风险可能在施工阶段显现,而经济风险可能贯穿项目始终。

(二)风险分类

技术风险主要源于工程设计与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常见问题包括设计图纸的不完善、施工过程中对技术规范的偏差,以及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不当。例如,某些复杂结构的设计如果缺乏详细的仿真验证,可能在施工中暴露出强度或稳定性不足的问题。经济风险则主要表现为预算超支、资金链断裂等问题,例如钢筋、水泥等主要材料的价格波动对项目总预算的影响较大,因市场行情波动导致造价上涨的情况在实际项目中并不少见。管理风险涵盖监理机构内部的组织协调问题和与其他参建方的沟通问题,如监理计划执行不严谨、人员调配不足以及会议和监督记录的不及时,这些都会削弱监理工作的有效性[1]。此外,环境风险包括自然灾害或施工环境的变化,如强降雨可能对地基施工造成不利影响,从而对工程进度和成本造成压力。

二、工程监理中风险识别的方法

(一)文献调研与历史数据分析

通过查阅与工程项目相关的文献和技术报告,识别在类似项目中曾出现的风险类型与应对经验。同时,收集历史项目数据,如施工缺陷率、事故发生率等,建立风险数据库。基于这些数据,可以总结出高发风险点及其潜在成因,为后续监控提供指导。

(二)专家访谈法

专家访谈是通过与工程监理领域的资深专家进行交流,获取对项目风险的深度分析与评价。例如,在桥梁建设项目中,可以邀请桥梁设计专家与施工专家共同讨论潜在的技术难点与风险点。这种方法能够弥补数据分析的不足,尤其是在应对新兴技术风险时尤为有效。

(三)现场调研与动态监测

现场调研是风险识别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定期巡视施工现场,发现潜在风险。例如,在基坑开挖过程中,监理人员需要观察周围土体的变化情况并记录异常数据。同时,结合动态监测技术,如安装沉降监测仪器、使用无人机高空拍摄等,可以实时掌握风险变化趋势。

(四)风险矩阵与分级方法

风险矩阵将风险的发生概率与影响程度进行量化,形成低、中、高三个等级。例如,在一个高层建筑项目中,地下管线遭到破坏的风险可能评估为“高概率-高影响”,而施工人员的轻微擦伤可能评估为“高概率-低影响”。通过这种分级方法,项目团队能够合理分配资源,优先处理高风险事项[2]。

三、工程监理中应对风险的策略

(一)预防性措施

完善监理制度是减少风险发生的基础。在项目初期,应建立全面的风险评估与控制流程,通过细化监理人员的职责分工,确保监理工作有序推进。例如,针对质量管理,可以设置每日施工日志以记录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定期召开风险评估会议,对可能的隐患进行讨论并制定解决方案。此外,技术保障是风险预防的关键手段之一。先进技术的应用,如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可以在施工模拟中提前发现设计方案的冲突点,减少现场施工中的调整成本[3]。同时,GIS(地理信息系统)结合环境数据的应用,可预测施工区域可能面临的自然灾害风险,提前做好防范措施。为了确保监理人员能有效识别风险并采取适当的行动,还需定期开展针对性的专业培训。例如,在水利工程项目中,监理人员应掌握土工材料的检测方法和防渗技术,以应对常见的质量问题和隐患。这些预防性措施能够系统性地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为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二)应急响应措施

即使采取了全面的预防措施,工程项目中仍有可能出现不可预见的紧急情况。因此,为高风险情景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至关重要。具体而言,监理团队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准备备用方案,例如在混凝土浇筑中途因机械故障导致停工时,应及时调配备用设备和施工人员以尽快恢复施工,确保项目不因意外停滞过长。此外,应急响应还要求监理团队具备快速调配资源的能力。例如,在一个可能受到突发洪水影响的项目中,监理团队应预先储备必要的防洪物资,如沙袋、排水泵和应急通讯设备,并确保这些物资可以在紧急情况下迅速调动和使用。通过建立科学的资源调配机制和明确的应急操作流程,可以将紧急情况对工程项目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三)风险转移与分担策略

为了减轻风险对监理工作的直接压力,可以通过合同条款或保险机制将部分风险转移至其他责任主体。在地质条件复杂的隧道工程中,可以通过签订EPC(工程总承包)合同,将地质勘察及相应的风险管理工作交由施工单位负责,并在合同中明确规定超支部分由施工单位承担,从而降低监理团队的直接风险负担。此外,与材料供应商签订长期供货协议也是规避经济风险的一种有效方式,这样可以在材料价格上涨时锁定供应价格,避免超预算问题。同时,通过工程保险的形式,将某些自然灾害风险转移至保险公司,例如为可能遭受台风或地震影响的项目投保,这不仅分散了风险,还能够确保项目在突发情况后快速获得经济补偿。这些风险转移和分担策略为监理团队提供了额外的保障,从而更专注于核心的监理工作。

总结:工程监理中的风险识别与应对是保障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通过系统化的风险分类与科学的识别方法,能够有效发现潜在问题,并为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采取预防性措施、应急响应策略以及风险转移机制,可以最大程度降低风险对工程质量、进度和成本的影响。合理运用这些策略,不仅能够提高监理工作的效率,还能确保工程项目按预期目标顺利完成,为项目管理提供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海峰.风险管理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414011.

[2]武晓华.建筑工程项目投标中的风险预测与决策探究[J].中国招标,2023,(07):112-113.

[3]苏丹.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建设,2024,(11):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