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发展型学习任务群”项目化教学策略研究的反思与总结
杨燕红
福建省漳州市新桥中心小学 福建漳州 363000
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的关键环节。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强调“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的概念,旨在通过项目化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项目化教学策略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探究和实践,培养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然而,当前小学语文“发展型学习任务群”项目化教学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深入反思与总结,以优化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效果。
一、小学语文“发展型学习任务群”项目化教学现状分析
在小学语文“发展型学习任务群”项目化教学中,现状不容乐观。任务群设计与实施方面,部分教师对任务群的理解不够深入,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导致学生在完成任务时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学生参与度方面,由于任务设计不够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参与任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影响了任务完成的效果。教师指导策略方面,部分教师在项目化教学中缺乏有效的指导策略,过于关注任务的完成结果,而忽视了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思维发展和能力提升 。此外,评价方式也存在问题,目前的评价多以任务完成情况为主,忽视了对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表现的评价,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小学语文“发展型学习任务群”项目化教学策略的反思与总结
(一)优化任务群设计与实施
优化任务群设计与实施是提升项目化教学效果的核心。教师需深入理解“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以素养为导向、强调整合与实践的内涵,紧扣统编版教材单元主题与语文要素,结合学生认知水平、生活经验设计任务群。例如设计“走进传统文化”任务群时,可细化为“了解传统文化”(通过查阅资料、访谈长辈梳理传统节日习俗、民间工艺等)、“体验传统文化”(参与写春联、包粽子等实践活动)、“传承传统文化”(制作文化手抄报、录制讲解视频向低年级宣传)三个子任务,每个子任务设定清晰目标(如“了解”需掌握 3 类习俗特点,“体验”需完成 1 项实践操作),并设计阶梯式活动(如从阅读文本到实地观察再到创作表达)。同时,任务设计需贴近学生生活(如结合校园文化节开展“传统游戏日”),融入趣味元素(如“诗词闯关”“方言小剧场”),增强挑战性(如合作完成“家乡文化名片”设计),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欲望,提升任务完成的系统性与连贯性。
(二)提升学生参与度
提升学生参与度是项目化教学的关键目标。教师需通过多样化教学手段激活学生内驱力,让其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建构”。例如运用情境教学法,将“童话创编”任务嵌入“森林剧场”情境,学生化身“编剧”“演员”沉浸式完成故事创作与表演;采用角色扮演法,在“新闻采访”任务中让学生扮演记者、受访者,模拟真实采访流程;引入游戏化机制,如“汉字寻宝”任务通过积分竞赛激励学生搜集整理形声字、会意字。此外,小组合作学习能促进思维碰撞——以“校园环保宣传”任务为例,组员分工完成资料搜集、海报设计、演讲稿撰写,共同解决“如何吸引低年级同学关注”等问题,既培养团队意识,又提升协作能力。任务设计还应注重开放性与选择性,如“家乡文化探寻”任务提供“美食”“非遗”“方言”等多主题,学生可自主选择擅长领域深入探究,这种个性化设计能让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获得成就感,进而增强学习主动性,最终提高任务完
成的质量与效率。
(三)改进教师指导策略
改进教师指导策略是保障项目化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教师需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支持者”,在任务推进中注重过程性指导,关注学生思维发展与能力进阶。例如在“民间故事新编”任务中,教师可通过提问(如“原故事中最打动你的细节是什么?”“如果改变主角性格,情节会如何发展?”)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在学生遇到“情节衔接不自然”问题时,通过示范修改(如添加过渡句、调整事件顺序)给予针对性反馈;利用学习单记录学生思维过程(如记录“创意点子”“修改痕迹”),定期组织“进度分享会”,帮助学生复盘问题(如“素材搜集过于零散”“表达缺乏画面感”),并提供支架(如思维导图模板、好词好句锦囊)。同时,教师需动态调整指导方式——对能力较弱的学生多采用“一对一”引导(如协助梳理写作框架),对能力较强的学生侧重“启发式提问”(如“如果增加一个反派角色,故事主题会有什么变化?”),确保每个学生在任务中都能获得适切的支持,从而促进深度思考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最终实现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2]。
(四)完善评价机制
完善评价机制是提升项目化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教师需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将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全面考察学习过程与结果。例如,在“家乡文化探寻”任务中,学生先通过自评表反思资料搜集的完整性、讲解稿的逻辑性;小组内开展互评,从合作分工、创意贡献等维度互相点评;教师则从文化理解深度、表达清晰度等角度给出指导性评语。评价内容需超越任务完成度,重点关注思维发展(如是否提出新颖观点)、合作能力(如能否有效沟通)、创新能力(如是否运用多媒体呈现)。同时,评价语言应具体明确,如“你的采访提纲设计了阶梯式问题,但缺少对受访者情绪的关注,下次可补充‘开放式提问’技巧”,帮助学生精准改进,从而更全面地反映语文综合素养,助力可持续发展。
三、结论
小学语文“发展型学习任务群”项目化教学策略的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反思。通过优化任务群设计与实施、提升学生参与度、改进教师指导策略、完善评价机制等多种路径,可以有效提升项目化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创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项目化学习中展现出独特的学习魅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郭婉莹,屈廖健.学习任务群框架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实施问题与应对策略[J].汉字文化,2025,(03):141-143.
[2]肖付娟.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研究综论[J].华夏教师,2024,(16):95-96.
本论文系“2023 年度芗城区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课题:《小学语文“发展型学习任务群”项目化教学策略研究》的结题论文。编号:XJXKTY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