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陆4井水平段“溢、漏、塌同层”处理
周志磊
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西南钻井分公司
摘要 普陆4井是普光分公司部署在普光气田一口水平井、评价井,目的层为千佛崖组。完钻井深4622m/垂深3388.11m,水平段长1094m,水平位移1424.01m。采用中原钻井院研发的烷基糖苷钻井液体系。该井从3522m至完井“溢漏同层”始终伴随,水平井段地质复杂、必须使用动力钻具和定向仪器,局限了堵漏工艺的实施,井控风险加大。最终采用安装旋转防喷器、桥浆强钻等工艺完成了钻探任务。
关键词: 普陆4井 烷基糖苷 溢漏同层
前言 普陆4井1800m以下井段采用烷基糖苷钻井液体系,水平井段自3522m至4622m完井一直处于“溢漏同层”状态下,共漏失钻井液2421m3、溢流排气三十余次、粘卡五次、井壁垮塌三次,其中4000m、4190m、4622m处“溢、漏、塌、卡”等复杂交织出现,因井眼轨迹调整频繁井下带有动力钻具和定向仪器,局限了多种堵漏工艺的实施,处理过程特别繁琐。
2工程简况
2.1井身结构
2.2地质简况
普陆4井二开复杂井段在千佛崖组(3033~4622 m),主要岩性为棕红色、灰黑色泥岩、灰黑色碳质泥岩,灰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等,泥岩砂岩相互交错易发生垮塌掉块。
2.3钻井液体系
2.3.1二开采用烷基糖苷衍生物钻井液体系
基本配方:4%膨润土+0.2%烧碱+5%烷基糖苷+1%纳微米封堵剂+1.5%降滤失剂+0.3%大分子+5%氯化钾+5%天然沥青+3%石墨+2%极压润滑剂+重晶石。
2.3.2钻井液性能如表1
3复杂情况处理思路
3.1复杂简况
普陆4井在3522m至4622m水平井段持续“溢漏同层”,4000m以后井段“溢、漏、塌、卡”相互交织,处理过程中套压最高13.6 MPa,火焰高达20余米,伴随巨大呼啸声,共漏失钻井液2421m3、直放喷排气3次、节流排气30余次、粘卡5次、井壁垮塌3次。
3.2 复杂处理思路
3.2.1保证足量的优质钻井液
足量的优质钻井液是处理复杂的基础。加足防塌材料稳定井壁,减少次生复杂。
3.2.2压井、堵漏同步进行
按压井程序关井控压节流排气点火,用低浓度细粒径堵漏压井液,小排量建立循环,压井成功后立即开井活动钻具防粘卡,逐渐提高排量循环排气堵漏。如漏速大于5m3/h即替入20-25%的堵漏浆20m3,提钻具至堵漏浆液面以上井段逐渐提高排量循环堵漏,提高地层承压能力。
3.2.3堵漏方式的确定
水平井段井眼在裂缝中水平延伸,易形成诱导裂缝,风险加剧,不宜采用挤堵法和固结堵漏工艺。采用糊墙式桥浆堵漏法,能逐级封堵,渐进式提高承压,即能达到堵漏目的,又能减少次生复杂发生。
3.2.4堵漏材料的优选
井下带有螺杆及仪器时材料直径不大于1mm,井下只有螺杆没有仪器时堵漏剂直径不大于3mm,可以加长纤维;井下无螺杆、仪器时可以加直径5mm及长纤维的堵漏材料,尽量采用可以降摩减阻的橡胶颗粒及石墨片。
4复杂情况处理
该井连续溢漏,密度窗口窄,次生复杂较多,损失周期长达37.88天,处理过程繁琐,以下案例较为典型。
4.1 4000m处溢漏同层
4.1.1处理过程
钻至井深4000m时发现溢流0.8m3,密度1.40 g/cm3,排量30L/S;钻具组合:φ215.9mmPDC钻头+φ172mm螺杆。关井求压:套压2.76MPa,立压0MPa。控压排气,排量17 L/S,立压为0 MPa,套压由3 MPa降至1.5 MPa又逐渐升高至13.6 MPa,主放喷管汇放喷点火,火焰高20余米,伴有呼啸声。期间泵入密度1.42 g/cm3、20%(最大粒径1mm)的堵漏浆300m3,排量17~28 L/S,立压升至5.5 MPa,套压降至3.3 MPa,放喷口见泥浆。改经液气分离器排气,渐提排量至30 L/S,立压14 MPa,套压0 MPa,火焰熄灭,停泵立压、套压均为0 MPa。因钻井中单根气全烃峰值较高,火焰长期不灭,逐渐提高密度至1.47 g/cm3,保持排量28 L/S,漏速2m3/h维持钻进。
4.1.2处理效果:
经压井堵漏,钻井液密度1.40 g/cm3提高至1.45 g/cm3循环不溢不漏,因接单根气浸严重需提高至1.47 g/cm3维持钻进。
4.2 4190m失返性井漏
4.2.1处理过程
钻进至4190m钻井液突然失返,密度:1.45g/cm3,排量:28 L/S,泵压由15 MPa↘8 MPa,提放钻具遇阻卡。通过3次小排量注入25%(最大粒径3mm)堵漏浆,边用10%(随钻)封堵浆替浆边排气倒划寸提至4143m始见返浆(期间多次憋泵、憋停顶驱),全烃值90%↘8%,火焰熄灭。倒划至3940m循环堵漏排气,漏速5m3/h,在3900m至4190m井段进行两趟短起下捅划、3次注25%(最大粒径3mm)堵漏浆堵漏排气,3900m以下井段仍需倒划寸提,起钻至3413m循环未见漏失,注重稠浆保持井底当量密度1.48 g/cm3封隔气层后起钻简化钻具疏通井眼,起钻安装旋转防喷器。本次漏失钻井液492.4m³。
4.2.2处理效果:密度1.45g/cm3排量28L/S无溢漏,井底当量密度1.48 g/cm3满足起钻需要;环空堵塞消除。
4.3 4191~4622m井段“强钻”
4.3.1“强钻”过程
井口安装旋转防喷器钻进,钻具组合:φ215.9mmPDC钻头+φ172mm螺杆。采用密度1.45g/cm3、15%(最大粒径3mm)的堵漏浆钻进,排量28L/S。下钻至2821m后主动划眼至4190m,维持漏速5m3/h以内,强钻至井深4243m漏速增大,降排量至22L/S强钻,至4622m钻井液失返。强钻期间多次采用30%桥浆堵漏,液气分离器排气点火成功,因关井排气、定向纠斜等钻具静止后发生5次粘卡,均打扭矩和大吨位活动钻具解卡。因漏速增加排量降低(28↘22L/S),水平井段堵漏剂、垮塌掉块、钻屑过多,钻具自由活动距离越来越短,随时存在卡死风险,为保障上部成果,甲方决定完钻,本阶段共漏失钻井液777.5m³。
4.3.2处理效果:旋转防喷器的使用降低了钻井液密度、减少了关井排气时间和漏失量,在“溢、漏、塌、卡”井况下强钻进尺431m。
4.4承压堵漏及完井作业
完钻井深4622m发生钻井液失返时,正处于该井“溢、漏、塌、卡”最严重状态,而完井作业必须确保井眼畅通无溢漏,固井水泥浆最低密度1.55g/cm3。
4.4.1处理过程
4622m失返后边倒划寸提至3470m边注入25%的堵漏浆27m3(最大粒径3mm)两次,循环堵漏、节流排气,漏失逐渐消除,注重稠浆(井底当量密度1.48 g/cm3)封隔气层起钻简化钻具。
下入φ215.9mm牙轮钻头通井(第一次通井),在2900m、3400m、4057m处分段节流循环,节流排气点火,全烃由99.99%↘36%,火焰高14m↘熄灭;划眼至4350m漏速增大30m3/h,两次注入35%(最大粒径5mm、长纤维)堵漏浆划眼至井底,又经三次短起下、注堵漏浆、增排量循环堵漏,密度提高至1.52 g/cm3,排量17L/S ↗25L/S,无漏失,油气上窜速度10m/h,采用120目筛网筛除3500m以上井段堵漏剂两周起钻,完成两趟缆测(电测井段:1800至3110m)。
缆测完下入φ215.9mm牙轮钻头+φ206mm扶正器通井(第二次通井),自3900m划眼至4320m,漏速11m3/h,注35%(最大粒径5mm、长纤维)堵漏浆30m3边循环堵漏排气边划眼至4517m加压8KN无进展,憋泵、憋停顶驱,上提钻具遇阻50KN,判断该井段垮塌,倒划寸提起钻。甩掉扶正器后通井到底(第三次通井),在4290m至4613m井段,下划、倒划困难,多次憋泵、憋停顶驱。在4622m至3500m井段采用先封闭35%(最大粒径5mm、长纤维)堵漏浆再短起逐渐提高排量循环、下钻到底稠浆携砂的方法逐渐提高地层承压能力。经过三次短起下处理,排量32L/S循环无漏失,井眼畅通无阻卡,油气上窜速度9.8m/h,至此动态堵漏承压完成。
用120目筛网循环筛除堵漏剂三周,做“钻具静止粘卡实验” 20min,无粘卡,满足传输电测条件。打润滑封闭液50m3封闭4622至3370井段,起钻传输电测顺利。
下套管前单扶通井(第四次通井),分段循环排气至井底,排量30L/s,密度:1.50g/cm³,全烃87%↘0.2%,经短起下验证,油气上窜速度9.04m/h,注润滑封闭液50m3封闭4622至3370井段起钻,下套管顺利、固井评定优质。
处理效果:钻井液密度由1.45 g/cm3提高至1.52 g/cm3,排量30L/S无溢漏,井眼通畅,电测、下套管、固井顺利。
5体会与认识
5.1处理“溢、漏、塌”同层,须以足量的优质钻井液为基础,坚持溢、塌、漏的施工顺序,连续井漏逐段封固漏层。
5.2依据钻具结构优选堵漏材料,禁用纤维长、直径大、易沉淀的材料,避免堵水眼、仪器及井控事故。
5.3使用旋转防喷器可以实现边钻进边通过液气分离器脱气,避免钻井液涌出转盘面,对密度窗口窄时防溢漏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简介:周志磊,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西南钻井分公司,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