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能发电技术的关键问题与解决方案
郑氏林 吴俣
西华大学 四川省成都市
摘要:海洋能发电技术是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重要方向,但面临诸多关键问题。涵盖能量转换效率低、设备稳定性差、环境适应性弱等。通过优化转换装置设计、强化设备结构与防护、提升技术监测与评估等解决方案,可推动海洋能发电技术发展,提高其在能源体系中的占比。
关键词:海洋能发电技术;关键问题;解决方案
引言: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需求的增加,海洋能发电技术成为研究热点。然而,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不少阻碍。深入探究其关键问题并寻找有效解决方案,对推动海洋能大规模开发利用、缓解能源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海洋能发电技术关键问题
海洋能发电技术面临着多方面的关键问题。在能量获取方面,海洋能的能量密度相对较低且具有间歇性。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海洋中蕴藏着巨量的可再生能源,据估算全球可利用的海洋能可转化产生的电量高达2000~9200TWh,我国海洋能可开发利用量达10亿kW量级。海水具有腐蚀性,会侵蚀发电设备的金属部件,缩短设备使用寿命。同时,海洋中的生物附着现象也较为严重,例如贝类、藻类等生物容易附着在设备表面,增加设备重量、影响设备散热,进而降低设备的运行效率。此外,海洋能发电技术的能量转换效率整体不高。无论是将潮汐能、波浪能转换为电能,还是其他形式的海洋能转换,都存在较大的能量损失,这与能量转换装置的设计和性能密切相关。
2.对应解决方案探讨
2.1优化能量转换装置设计
优化能量转换装置设计是解决海洋能发电技术问题的重要举措。对于潮汐能发电,通过改进水轮机的设计,如采用新型的叶片形状和结构,可以提高水轮机在不同潮差和水流速度下的能量转换效率。例如,研发适应双向水流的水轮机,因为潮汐具有涨潮和落潮的双向水流特性,这种水轮机能够在两个方向上都有效地捕捉能量。在波浪能发电方面,创新的浮子设计和振荡水柱装置的优化能够提升能量转换效率。可以设计具有更好的浮力特性和动态响应能力的浮子,使其能够更有效地将波浪的起伏运动转化为机械能,再进一步转化为电能。同时,利用先进的材料来构建能量转换装置,如高强度、耐腐蚀的复合材料,不仅能减轻装置重量,还能提高装置在恶劣海洋环境下的稳定性和耐用性。
2.2强化设备结构与防护
强化设备结构与防护是确保海洋能发电设备稳定运行的关键。针对海水的腐蚀性,采用特殊的防腐涂层和耐腐蚀材料是有效的解决方法。例如,使用陶瓷涂层,其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耐磨性,能够在设备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屏障,阻止海水对金属部件的侵蚀。对于设备的结构强化,要考虑到海洋中的巨大冲击力。如在波浪能发电设备的支撑结构设计上,采用更坚固的钢结构,并进行合理的结构优化,以增强其抗冲击能力。对于生物附着问题,可以采用防污涂层和物理防护措施。防污涂层能够释放一些化学物质,阻止生物在设备表面附着,而物理防护措施如安装防护网,能够防止大型生物靠近设备,减少生物附着的可能性,从而保证设备的正常散热和运行效率。
2.3提升技术监测与评估
提升技术监测与评估对于海洋能发电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在监测方面,建立全面的海洋能发电设备监测系统是必要的。这个系统应包括对设备运行参数的实时监测,如能量转换效率、设备温度、部件振动等。通过在设备关键部位安装传感器,可以及时获取这些数据。例如,在水轮机的轴上安装振动传感器,能够及时发现设备是否存在异常振动,从而判断设备是否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在评估方面,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估模型。这个模型要考虑到海洋能的多种特性,如潮汐能的周期性、波浪能的随机性等,以及设备在不同海洋环境下的运行情况。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利用评估模型准确评估设备的性能、能量转换效率以及设备的可靠性,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进。
3.方案实施与前景展望
3.1方案实施步骤与策略
方案实施的步骤与策略是海洋能发电技术从理论到实际应用的关键。首先,在技术研发阶段,需要加大对海洋能发电技术的研发投入。政府和企业应共同合作,建立专门的研发实验室,集中科研力量进行关键技术的攻关。例如,对能量转换装置的优化设计、设备结构强化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其次,进行小规模的示范项目建设。选择合适的海洋区域,如潮汐能资源丰富的海湾或者波浪能相对稳定的近海区域,建设小型的海洋能发电示范项目。这些项目的目的是验证技术的可行性,收集实际运行数据,为大规模推广积累经验。然后,在示范项目成功的基础上,逐步扩大项目规模。制定合理的建设规划,包括设备的选型、安装布局等,确保大规模项目的顺利实施。同时,在整个方案实施过程中,要注重人才培养和技术标准的制定。培养专业的海洋能发电技术人才,为技术的持续发展提供人力支持;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规范设备的生产、安装和运行,保证项目的质量和安全性。
3.2技术发展趋势与挑战
海洋能发电技术的发展趋势呈现出多方面的特点,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从发展趋势来看,技术将朝着更高的能量转换效率方向发展。随着新材料、新设计理念的不断涌现,能量转换装置将不断优化,从而提高海洋能转化为电能的比例。例如,纳米技术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可能会为能量转换装置带来新的突破,使装置具有更好的能量吸收和转换性能。同时,技术将向智能化方向发展。通过引入智能控制系统,能够实时根据海洋环境的变化调整设备的运行参数,实现设备的高效运行。然而,海洋能发电技术面临着成本高的挑战。目前,海洋能发电设备的研发、制造、安装和维护成本都相对较高,这限制了其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此外,海洋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也给技术的稳定性带来挑战,如极端海洋气候可能会对设备造成损坏,影响发电的连续性。
3.3对能源格局的影响与意义
海洋能发电技术对中国的能源格局有着深远的影响与重要意义。在能源供应方面,海洋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其开发利用能够增加中国的能源供应来源。中国拥有广阔的海洋区域,潮汐能、波浪能等海洋能资源丰富。充分开发海洋能,有助于缓解中国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从环境角度来看,海洋能发电是一种清洁能源,其在发电过程中几乎不产生温室气体排放,有助于减少中国的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例如,相比于传统的煤炭发电,海洋能发电能够显著降低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在能源结构调整方面,海洋能发电技术的发展能够推动中国能源结构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目前,中国的能源结构以化石能源为主,新能源的比例相对较低。海洋能作为新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能够丰富中国的能源结构,促进能源结构的优化升级,为实现中国的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奠定基础。
结束语:海洋能发电技术虽面临关键问题,但通过针对性解决方案的实施,有望克服障碍。未来需持续投入研发,完善技术体系,加强国际合作,推动海洋能发电技术广泛应用,为全球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潘远超.基于纳米发电的海洋能收集及传感技术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24.
[2]孙科,陈天宇.海洋潮流能发电技术研究现状与趋势[J].船舶工程,2024,46(01):16-27.
[3]周忠科,张忠友,王晋伟.低碳能源技术前沿追踪的方法与应用[M].企业管理出版社:20231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