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提升新能源电站风冷热泵空调余热回收效率的设计改进措施研究

作者

陈文博

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024

引言

新能源电站实现清洁能源高效利用,风冷热泵空调系统的余热回收性能影响整体能效水平,电站运行工况复杂,传统设计的风冷热泵空调在换热效率、余热利用率及运行稳定性上有明显不足,限制系统节能潜力,也影响电站绿色运营水平。这一问题亟待解决,可从设备结构优化、系统运行策略调整及智能化管理等多方面探索高效的余热回收改进路径,本文从技术瓶颈分析入手,提出切实可行的设计优化方案,探讨其在新能源电站中的应用效果,为行业提供可借鉴的工程实践参考。

一、新能源电站风冷热泵空调余热回收问题分析

新能源电站运行过程中,风冷热泵空调系统一方面要承担机房温控职责,另一方面对设备稳定性与整体能效发挥着关键作用,设计阶段过多关注制冷制热性能,使得余热回收系统在匹配性上存在不足,具体表现为换热器面积偏小、管路阻力偏大,且冷凝器与蒸发器工况不协调,这直接导致大量低品位热能被直接排放掉,造成能源浪费时,也让运行成本有所上升【1】。遇到高温、高湿或者严寒这类极端气候条件,机组的余热回收效率会出现显著波动,很难维持长期稳定运行,这削弱了系统的节能潜力,还会加快设备老化速度,对电站的绿色高效运营产生影响。

运行维护环节,新能源电站里的风冷热泵空调系统普遍有着控制策略单一、实时调节能力不足的问题,大多数系统采用的是定值运行或者人工调节的方式,缺少基于负荷变化的动态控制,这就使得换热器结垢、制冷剂流量不均、管路局部过热或过冷等现象频繁发生,这种不够灵活的运行模式,降低了余热回收的即时效率,还加剧了压缩机的机械磨损和换热器的腐蚀风险,进而增加了设备的检修频率与维护成本。由于部分电站的空调余热回收环节和主机系统、供暖系统之间缺乏高效的数据联动,回收来的热量无法合理分配到各个用热单元,结果造成部分区域热量过剩而其他区域供热不足的现象,这进一步降低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率。

不同地理位置的新能源电站,外部环境里的气温、湿度、风速、空气质量等参数差异明显,直接影响风冷热泵空调系统的换热效率,沿海地区高盐雾环境,会加速换热器翅片腐蚀,削弱传热能力;北方严寒地区低温环境让冷凝压力降低,余热回收效果随之下降;高湿地区冷凝器容易积水,空气侧换热效率变低【2】。设计阶段若没充分考虑这些外部条件的影响,余热回收系统在不同季节和气候条件下的性能就会波动显著,难以实现全年高效运行,从系统结构、运行策略和外部条件综合分析现有问题,是推动新能源电站风冷热泵空调余热回收效率提升的必要前提。

二、风冷热泵空调余热回收效率提升路径研究

结构与材料的选择是核心环节,换热器可选用高导热系数的铜铝复合翅片材料,结构上引入多通道微细流道设计,以此增加换热面积和湍流强度,提高空气侧与制冷剂侧的传热系数,借助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分析换热器在不同气流分布下的温度场和流场,能针对性调整翅片间距与管径尺寸,降低空气阻力和制冷剂压降,进而提升综合换热效率。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可增加中间换热环节,让部分余热在进入供暖或生活热水系统前进行温度梯度利用,实现低品位热能的分级回收,减少热量的直接排放,在关键部位增设防腐涂层和自清洁涂层,能够延长换热器的使用寿命,使其在高盐雾、高湿或粉尘环境中保持稳定的换热性能。

运行控制策略上,引入智能化控制系统是提升余热回收效率的有效手段,可以部署多点温度、湿度、流量和压力传感器,以此实现风冷热泵机组的全生命周期状态监测,并将相关数据实时传输至中央控制平台,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运行数据展开分析与预测,根据负荷变化和环境参数自动调整压缩机转速、电子膨胀阀开度及风机运行模式,这样在保证机组稳定性时能实现余热回收效率最大化。结合热储能技术,能够将高峰时段回收的多余热量储存在相变储热装置中,到了低负荷或环境条件不利的时段再释放出来,以此平衡系统运行负荷并提升能源利用率,建立起与电站主控制系统的数据互通机制,可实现余热回收系统与供暖、生活热水及工艺加热等多个用热单元之间的动态调节,提高热量分配的合理性与时效性,减少热量浪费。

环境适应性设计上,新能源电站可根据所在区域的气候特征来定制余热回收系统,寒冷地区能采用双源换热技术,利用空气源与水源或地源联合进行换热,这样在低温条件下可以维持较高的冷凝压力,保证余热回收的稳定性;潮湿高温地区,优化冷凝器翅片的亲水性及排水设计,能够减少积水对换热效率造成的影响;沿海盐雾环境中,选用耐腐蚀合金材料,或者在换热器表面施加高耐蚀性涂层,可减少腐蚀带来的损耗【3】。风冷热泵系统外围增加可调节导风装置,依据季节风向与风速来优化空气流经换热器的路径,能提升自然冷却与换热效果,结构优化、智能控制与环境适配的综合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新能源电站风冷热泵空调的余热回收效率,为推动电站节能减排和绿色运行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结语

本文针对新能源电站风冷热泵空调余热回收效率提升展开研究,涉及系统结构优化、运行策略改进及环境适应性设计等方面,分析现有系统技术瓶颈与运行不足后,提出高效换热器设计、智能化控制策略及多源联合换热等综合改进措施。这些方案能显著提升余热回收率和系统稳定性,有效降低运行成本和能源浪费,为新能源电站实现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行技术路径与实践参考。

参考文献

[1] 康林虎, 王保鹏. 新能源电站运维的挑战与机遇[J]. 石河子科技,2025(02):14-16.

[2]祖文超,高亚南.风冷热泵空调变工况冷却特性的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55(04):502-509.

[3]潘李丹.风冷热泵型空调系统的设计探讨[J].科技与创新,2022(09):26-28.